天天看點

古代的童養媳,她們都是如何生存的?跟你想的可能不一樣

舊時,童養媳在中國很是流行。所謂童養媳,就是那些從小被人抱養,到長大成年之後,就要成為那人家的兒媳婦。而之是以盛行童養媳,其原因就是,當時的社會非常的貧窮且落後,老百姓的生活十分低下,為了省去麻煩和開支,便流行起了童養媳。

那麼,這些古代的童養媳,她們都是如何生存的呢?現實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古代的童養媳,她們都是如何生存的?跟你想的可能不一樣

在宋朝時,上層社會就盛行童幼許婚了。據《宋史·後妃傳》中記載:宋英宗高皇後,在少小時便鞠養于皇宮中,而英宗此時也在皇宮内,并與皇後同年,仁宗謂“異日必以為配”,長大後二人遂成婚,生神宗。

這種情形在同時期的金朝,也一樣的普遍,在《金史·後妃傳》中記載:金世宗曾說:“朕四五歲時,與皇後定婚。”

這樣的情況不隻是在皇家才有出現,在民間也是屢見不鮮。宋代在婚姻論财以及童幼許婚習俗的影響下,童養媳逐漸的開始流行,并成為了民間習俗。

據《元史·刑法志》中記載:“諸以童養未成婚男婦,轉配其奴者,笞五十七,婦歸宗。不追聘财。”“童養婦”見于正式法律,并成為了社會問題,這反映在宋元之際,童養媳業已經成為了社會習俗。

那麼,養童養媳對兩家有什麼好處呢?

古代的童養媳,她們都是如何生存的?跟你想的可能不一樣

到了清代時,許多地方對于童養媳,都有一些約定俗成的規定,例如女方無須陪送嫁妝。在江南地區更是都有明文規定,女家不得向男家要任何禮節錢,而女家也不需陪嫁妝。

童養媳對于男家來說,既省了一筆聘财,并且還增添了一個廉價的勞動力。而對于女家來說,把女兒給人當童養媳,不但解除了對其的撫養負擔,更是無須為女兒長大後置辦嫁妝一事費心費力。這對于一般人,特别是一些貧苦人民來說,也是一個解救的辦法。

那麼,童養媳在男方家中過着什麼樣的生活呢?

童養媳,又稱媳婦仔或者是小媳婦。明說是媳婦,但實則為奴婢。

這些童養媳一旦進入了男家,便成了公婆虐待驅使的對象。等待着她們的,往往都是起早摸黑的幹活,并且身心都備受折磨,這種婚姻使得婦女的地位更加的低落,成為了自宋元以來,摧殘婦女的野蠻、落後的一種婚姻形式。

古代的童養媳,她們都是如何生存的?跟你想的可能不一樣

當童養媳被送到男方家中後,并不會送去上學讀書,她們需要整天的待在家裡做家務。并且,她們在夫家多是要受到婆婆的虐待,如遇上惡婆,就要經常的遭到百般的打罵,當真是受盡虐待,過着極其悲慘的生活。

婆婆為了今後讓兒媳婦能夠規規矩矩地去侍候公婆,便想方設法的要制服她,是以打罵也就成了家常便飯,并且公婆還會強迫年幼的童養媳去從事各種繁重的家務勞動,對此童養媳往往是敢怒而不敢言,隻能默默承受着這種深深的痛苦。

清代的著名文人鄭闆橋,就曾寫有一首同情童養媳、并指責婆母的詩,題目叫作《姑惡》,裡面說道:

小婦年十二,辭家事翁姑。......姑令雜作苦,持刀入中廚。......析薪纖手破,執熱十指枯。......姑曰幼不教,長大難管拘!今日肆詈辱,明日鞭撻俱。五日無完衣,十日無完膚。吞聲向暗壁,啾唧微歎籲。姑雲是詛咒,執杖持刀锫。豈無父母來,洗淚飾歡娛。豈無兄弟問,忍痛稱姑劬。疤痕掩破襟,秃發雲病疏。一言及姑惡,生命無須臾。

由此便可以看出,童養媳在夫家過的生活,雖說不至于餓死,但卻是極其悲慘痛苦的。

古代的童養媳,她們都是如何生存的?跟你想的可能不一樣

實際上,元明清各代對指腹為婚以及童婚等,在律法上都是禁止的。

據《元史·刑法志》載:“諸男女議婚,有以指腹割衿為定者禁之。”

明代的《戶令》也有記載:“凡男女婚姻各有其時,或有指腹割衫襟為親者,并行禁止。”

然而,即便如此也是無濟于事,在民間童養媳這種現象仍然盛行,并不能革除。并且,販賣人口者往往以童養為名,來詐騙錢财販賣女子,其行為令人發指。

直到新中國成立後,童養媳這種行為,才得到了真正的治理與以及遏制,也真心希望這種現象能夠徹底消失,不要再“死灰複燃”。

對此,你怎麼看呢?

參考資料:《戶令》、《元史·刑法志》、《姑惡》、《金史·後妃傳》、《宋史·後妃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