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幼年遭幹媽打罵,她27歲嫁給75歲老人,她說:很幸福

幼年遭幹媽打罵,她27歲嫁給75歲老人,她說:很幸福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時,日日同君好。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化蝶去尋花,夜夜栖芳草。''

這首挑戰世俗偏見的詩,雖未收錄在唐詩裡,但因詩句本身的美,使得此詩流傳甚廣。

民國時期大明星胡蝶的女兒胡友松,就嫁給了一個大自己48歲的老人。

她與李宗仁在1966年于北京結婚,彼時胡友松27歲,而李宗仁已年過古稀,時年75歲。答應嫁給李宗仁,使胡友松在當時受到了很大的非議,而她用自己的一生,證明了世人的淺薄。

身世複雜生活坎坷

胡友松原名胡若梅,生于1939年的大上海。作為胡蝶的私生女,她從小沒有自己的家,一直住在别人家裡。胡蝶是當年上海灘與阮玲玉齊名的女影星,經常到處奔波,無暇照顧自己的女兒,她後來更是被戴笠長期囚禁,

于是胡友松長期被别人照看。據胡友松自己回憶說,她六歲之後就再也沒有見過母親了。

幼年遭幹媽打罵,她27歲嫁給75歲老人,她說:很幸福

在她的記憶裡,生活中也從來沒有父親的身影。母親不經常照顧她,父親更不知道是誰,于是有人猜想,或許她的身世另有隐情,她其實并不是胡蝶的女兒。但這一切都過去太久了,現在已經無法考證。但可以确定的事實是,她從小沒有父愛也缺少母愛,

或許這也是她日後會選擇李宗仁的原因之一吧。

胡友松的童年由于親媽的缺席,她認了很多軍官的太太當幹媽,其中照顧她時間最長的幹媽便是軍閥張宗昌的姨太太沈文芝。但是沈文芝待她并不好

,對她不是打就是罵

還經常讓她餓肚子

。縱觀她的早年生活,雖然可以穿漂亮衣服,出入進階場所,并坐進階汽車,但是她的内心深處,其實特别缺愛。

身份敏感生活苦悶

胡友松中學畢業後上了醫專,醫專畢業後在北京積水潭醫院當護士。但是當時她的身份太敏感,照顧她長大的幹媽是舊軍閥的姨太太,生下她的親媽又和戴笠關系不一般,甚至有些人傳言她是戴笠的女兒。謠言是一把傷人的利劍,再加上當時剛解放,社會環境相當複雜,胡友松面對這些輿論,精神方面壓力很大。

幼年遭幹媽打罵,她27歲嫁給75歲老人,她說:很幸福

胡友松當時朋友不多,張成仁就是其中一個,是以她就将自己的苦悶都告訴了張成仁,

并向他表達了自己想要換個工作的想法。

張成仁是當時有名的編劇、翻譯家,他為胡蝶翻譯劇本的時候結識了胡友松,他知道當時程思遠正在幫李宗仁物色夫人,就以為胡友松介紹工作的名義,向其要了一張照片。

夫人過世再覓佳偶

李宗仁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在北伐戰争中他促成了國共合作,在抗日戰争中他是台兒莊戰役的指揮官。作為

國民黨

的進階将領,解放之後他并未随蔣介石一起去台灣,而是借道香港飛去了美國。

幼年遭幹媽打罵,她27歲嫁給75歲老人,她說:很幸福

李宗仁在美國一呆就是十六年,期間蔣介石也在台灣罷免了他的黨内職務,他在美國也沒有再涉足政壇。但是他卻時刻關注着國内的情況,随着年紀越來越大,落葉歸根的情懷也越來越深。終于在1965他選擇了回國,周恩來總理親自去機場迎接了他,他也得到了毛主席的接見。

但是回國不久,李宗仁的夫人郭德潔就去世了。他的親朋好友都在美國,周圍友人看他太孤單,就紛紛幫他物色對象,給他提供的照片就有60多人,他在這一堆照片中,一眼就相中了胡友松。

當他得知對方是一名護士,并且兩人年齡差距近50歲時,就決定聘她為自己的保健秘書。

喜結連理守寡一生

周恩來總理得知這件事後,認為這樣并不妥,他說現在新中國已經成立,不能再像舊社會一樣沒名沒分這樣在一起,是以鼓勵李宗仁向胡友松求婚。于是,李宗仁再次與胡友松見面之時,開誠布公地向她提出了結婚的意思,并且說明這是國家上司人的關懷。

幼年遭幹媽打罵,她27歲嫁給75歲老人,她說:很幸福

自小親情缺失的胡友松,面對李宗仁的求婚,一時難以決斷。

一方面,她特别崇拜這位抗日英雄,對李宗仁也有好感;另一方面,兩人之間的年齡差距和周圍人們的議論,讓她覺得需要考慮一下。

慎重考慮之後,她還是答應了李宗仁結婚的請求。就這樣,27歲的胡友松和75歲的李宗仁,在北京舉辦了婚禮。

這樁婚姻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風波,很多人認為胡友松嫁給李宗仁不過是貪圖其财産,是一個愛慕虛榮的壞女人。但是外人說歸說,日子終究是自己過的。兩個人婚後生活

很甜蜜

李宗仁把他們的合照印了很多份,每一份後面都親筆寫上''這是

我的妻子胡友松'',

分别寄給了國内外的友人。有一次胡友松生病了,他說要吃四兩南瓜子就能好,然後認真地剝了一盤南瓜子,給妻子端到床前。但是

幸福

的日子并不長久,他們婚後兩年多,李宗仁就去世了。

幼年遭幹媽打罵,她27歲嫁給75歲老人,她說:很幸福

在李宗仁最後的日子裡,正是由于胡友松的精心照顧,使得他在臨終時得到了莫大的滿足和安慰

。她也說,

她過得也很幸福

,對于這一點,李宗仁遠在國外的孩子們都特别感激她,在父親去世後跟她也保持着友好的往來。

或許,對于胡友松來講,幼年父愛的缺失以及親情的淡漠,讓她傾向于找一個年紀大的丈夫來給她關愛。而李宗仁對她的疼愛,也彌補了她多年缺失的親情,

讓她感受到家的溫暖。

他們之間的結合,并不像世人所揣測的那樣,僅僅是金錢權力和美貌之間的交換。

幼年遭幹媽打罵,她27歲嫁給75歲老人,她說:很幸福

事實上,胡友松在丈夫去世後繼承了大量的遺産,但她并非貪圖富貴之人,将這些财産都上交給國家,她自己卻皈依了佛門,在青燈古卷的陪伴下,度過了清貧的晚年。

胡友松一生無兒無女,最後于2008年在山東金山寺病逝,享年69歲。她就這樣走完了她坎坷的一生,給世人留下無數關于她的傳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