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慈安太後比慈禧還小兩歲,45歲突然去世,與慈禧有關系嗎?

說到晚期的清政府,談及晚清太後垂簾聽政,我們想到的往往都是慈禧太後,畢竟在晚晴時期手握大權,主宰晚清的命運。然而,我們卻忽略了另外一個重要的人物,她也是太後,也曾垂簾聽政,她便是鹹豐帝的第二任皇後。

很多人通過一些民間傳聞以及杜撰的小說,包括一些影視劇,都覺得慈安太後是一個忠厚老實,懦弱無能,毫無政治才能的女人,那麼事實上的慈安太後是真的如此嗎?

慈安太後是滿洲鑲黃旗人,鈕祜祿氏。鹹豐二年二月,通過選秀入宮,四月被封為嫔,五月晉封貴妃,十月就被冊封為皇後。

也就是說,她由嫔連升四級成為皇後,在沒有生下子嗣的情況下,僅用了六個月的時間,也被堪稱是清代晉封速度最快的皇後,當然最主要還是依靠鹹豐皇帝的信任和寵愛。

慈安太後比慈禧還小兩歲,45歲突然去世,與慈禧有關系嗎?

鹹豐十一年七月,鹹豐帝駕崩,因當時慈安太後并無子嗣,是以鹹豐帝臨終前立下遺诏:立長子載淳為皇太子;命禦前大臣載垣、端華、景壽,大學士肅順和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八人為贊襄政務大臣,共同輔佐載淳;授予皇後鈕祜祿氏“禦賞”印章代表母儀天下的權力,授予皇子載淳“同道堂”印章代表統一天下的權力,并下發“派載垣等八大臣贊襄一切政務”的上谕。

鹹豐帝這麼做的目的,其實就是在壓制儲君載淳的生母慈禧,因為鹹豐帝知道,慈禧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女人。

鹹豐駕崩後,年僅六歲的載淳即位,就是後來的同治皇帝。載淳嫡母鈕祜祿氏(慈安太後)和生母葉赫那拉氏(慈禧太後)并尊為皇太後。

《清史稿·卷二十一·本紀二十一》有載:癸卯,文宗崩,召陳孚恩、文煜赴行在。甲辰,尊皇後及聖母并為皇太後。

但是慈禧怎麼甘心屈于贊襄政務大臣(顧命八大臣)之下?

慈安太後比慈禧還小兩歲,45歲突然去世,與慈禧有關系嗎?

鹹豐死後不久,慈禧便撺掇慈安發動了辛酉政變。雖然組織者和主導者都是慈禧,但也别忽略了慈安的重要作用。慈安是當時名正言順的原中宮皇後、當時的母後皇太後,也是這場政變的主宰者。

慈禧工于心計,當然明白這個道理,是以想方設法地撺掇慈安太後,她也知道,當時的自己無論是從資曆,還是聲望,或者影響力,都不如慈安。是以,她很清楚地知道,要想這場政變萬無一失,那就必須拉攏慈安。

最後的結局表明,慈禧的想法是對的,辛酉政變後,慈禧、慈安兩宮太後開始垂簾聽政。但是慈安和慈禧相反,慈禧野心勃勃,慈安太後相反,對權力不感興趣,但不是說慈安太後沒有政治才能。

在當時的情況下,慈安太後還是可以壓制慈禧太後的。雖然日常政事都是慈禧太後處理,但最後的決定權還是在慈安太後手上。是以慈安太後在世的時候,慈禧太後是有所顧忌,因為慈安為嫡,慈禧為庶。所謂嫡庶之分,在封建等級制度森嚴的清朝,也是如此。也正因為這樣,是以當時凡遇到國家朝政大事時,慈禧都要征詢慈安的意見,絕不敢擅自主張。

《清宮遺聞》中有所記載;“東宮優于德,而大誅賞大舉措實主之;西宮優于才,而判閱奏章,及召對時咨訪利弊”。

慈安太後比慈禧還小兩歲,45歲突然去世,與慈禧有關系嗎?

除了政治才能,慈安太後也懂得賞罰分明。《庸盦筆記》中曾提到:誅殺陷城失地、臨陣逃脫的兩江總督何桂清,将驕蹇貪淫的勝保下獄賜死,賞給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爵位,皆出自慈安之意。

從這件事裡也可以看出,慈安太後賞罰分明,對有過者處之,有功者賞之。那麼對于慈安太後的行事作風,在當時還是得到了很多人的肯定。絕不是那些民間杜撰小說,影視劇裡所說的那樣,慈安太後懦弱無能,毫無政治才幹。

很多人知道晚清著名太監總管安德海被誅一事,都知道是山東巡撫丁寶桢處置的,但不知道這最後下令的,是慈安太後!

清朝制度曾嚴明:太監不得出都門,犯者殺無赦。安德海是慈禧太後的心腹太監,仗着慈禧太後寵愛,到處胡作非為,肆無忌憚。同治八年的時候,安德海請求慈禧派他到江南置辦龍衣,獲得許可。他一路招搖,到處生事斂财。後來到山東境内時,被丁寶桢抓獲。

丁寶桢将此事上報朝廷,慈禧太後得知後,有意偏袒。但慈安太後依舊“立命誅之”,結果安德海被就地正法。當時朝野上下,人人拍手稱快,奔走相告。

慈安太後比慈禧還小兩歲,45歲突然去世,與慈禧有關系嗎?

光緒七年,年僅45歲、比慈禧還小兩歲的慈安太後,突然暴斃宮中,垂簾聽政由兩宮變成了慈禧太後一人獨裁。而對于慈禧太後的死因,不管是當時還是如今,都有很多的猜測,成為清朝晚期的又一件謎案。

不過根據當時的一些野史,或是民間傳聞所言,慈安的死因有兩種說法:一是自然病死;一種是慈禧毒死。

先來說說第一種說法,自然病死。《德宗實錄》載:“(光緒七年三月)初九日偶染微疴,初十日病勢陡重,延至戌時,神思漸散,遂至彌留。”

不過這是慈安太後的《遺诰》,完全有可能是在慈安太後去世之後,慈禧太後再肆意改造,是以真實性不強。

再來說說第二說法,被慈禧毒死。根據《崇陵傳信錄》的記載,鹹豐帝去世時,曾秘密留下一份遺诏給慈安,要她監督慈禧,若慈禧“安分守己則已,否則汝可出此诏,命廷臣傳遺命除之”。

慈禧為了不受慈安太後壓制,達到獨裁掌握權力的目的,便向慈安太後投毒,将之毒殺。

慈安太後比慈禧還小兩歲,45歲突然去世,與慈禧有關系嗎?

這兩種說法,哪一種才最接近曆史真相?《翁同龢日記》的記載,告訴了我們最接近曆史真相的答案!

《翁同龢日記》中曾經記載過慈安的兩次病史,一次是同治二年,慈安太後“有類肝厥,不能言語,至是始大安”,就類似現代的大腦缺血,腦供氧不足。另外一次是同治八年,慈安太後“舊疾作,厥逆半時許”。

這些情況都表明,慈安太後應該死于腦血管疾病,并非慈禧太後所害!但慈安一死,慈禧就獨掌大權,清朝國運将至!

參考資料:《清史稿·卷二十一·本紀二十一》《清宮遺聞》《德宗實錄》《翁同龢日記》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