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好馬配好鞍”,但配上好鞍的好馬還需要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來駕馭,那樣方能盡顯“好”的本質,好馬、好漢互相配合,互相協作,一則不愧馬中良駒,一則盡顯人中龍鳳,為世人所熟知。古來名将,皆有良駒為伴,人顯名馬顯威,流傳千古,諸如項羽有烏骓馬,呂布、關羽先後擁有赤兔馬、劉備的的盧馬、曹操的絕影馬、趙雲的照夜玉獅子等,這些良駒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本篇文章咱們來談談隋唐英雄系列小說中的五大名馬,隋唐英雄好漢們在它們的輔佐下,縱馬馳騁沙場,橫槍絕殺千裡,試問天下豪傑有誰?且看隋唐英雄配良駒。
由于隋唐英雄系列小說版本諸多,英雄所配的良駒便會有所出入,故而,此文便以小說、評書《興唐傳》為例,來講講隋唐英雄系列曆史演義小說中的五大名駒:

羅成、白馬形象劇照(圖)
第五:閃電白龍駒
閃電白龍駒,此坐騎乃隋唐天下十八條好漢排行第七的冷面寒槍俏羅成的坐騎,此馬通體白色,無一點雜毛,奔跑速度極快,能夠日行千裡,快如閃電,故而取名為“閃電白龍駒”,羅成,在其配合之下,建立了許多功績,戰績輝煌,羅成在其幫助下,以回馬槍誅殺了天下第八條好漢靠山王楊林等等。
第四:黃骠馬鉛頂幹草黃
黃骠馬,此馬乃小孟嘗秦瓊前期的坐騎,馬色為黃,但黃中卻略帶白色花點,這些白點多見于馬的肚子與其兩肋。因馬頭上的馬鬃為白色,形狀為圓,似如滿月,故而黃骠馬又稱為“黃骠馬鉛頂幹草黃”。黃骠馬可謂秦瓊的福馬,在其相助之下,秦瓊曾多次脫險:秦瓊先後依靠黃骠馬逃出楊林、魏文通的追殺,後來在四平山大戰中,秦瓊又在黃骠馬的腳力發揮下逃出險關;後來,秦瓊在與尚師徒大戰時,黃骠馬為救秦瓊最終摔死于山澗之中,黃骠馬一生救主實在為人可敬。
裴元慶白馬小兒書形象封面圖(圖)
第三:蹄血玉獅子
蹄血玉獅子,在《興唐傳》中乃隋唐天下十八條好漢排名第三的八臂哪吒裴元慶前期的坐騎,書中對其外觀描寫道:“胯下是一匹寶馬良駒,名叫蹄血玉獅子。頭至尾丈二,蹄至背八尺五,細七寸兒,大蹄碗兒,蜂螂脖兒,門鬃、脖鬃、尾鬃一劃鮮明,四蹄蹬開閃電一般。”,後文中又對其進一步描寫道:“胯下一匹白馬,渾身白緞子相似,四條腿膝蓋以下血紅血紅的,名叫蹄血玉獅子。這匹寶馬頭至尾丈二,蹄至背八尺五,三道肚帶吊腰,鞍韂鞧嚼一刬鮮明”。裴元慶曾騎它在四平山大戰中單挑李元霸争帥印,硬接李元霸三錘,好不厲害威風!
第二:萬裡煙雲罩
萬裡煙雲罩,乃隋唐天下十八條好漢排名第一的李元霸坐騎,該馬别名較多,簡稱萬裡雲,又名“千裡一盞燈”等等,書中對該馬描述道:“胯下一匹黑馬,身上像黑緞子那麼亮,有旋有團,如煙似雲,人稱萬裡煙雲罩。馬挂威武鈴,四蹄蹬開,疾風閃電一般。”此馬戰力好,耐力強,李元霸曾在其護助下連挫十八國七将,三錘擊走了裴元慶,錘的十八國無人敢戰,威震天下。
呼雷豹影視形象劇照(圖)
第一:呼雷豹
呼雷豹,又名“忽雷駁”,在有些版本中寫成“虎類豹”,在《興唐傳》中為呼雷豹,原先為“四寶将軍”尚師徒的坐騎,在隋唐小說中,呼雷豹,筆者認為堪稱神馬,其能為遠勝前面四大戰馬。書中秦瓊初次介紹它時如此說道:“(尚師徒)胯下一匹寶馬名喚虎類豹,吼叫起來,萬馬皆驚。”該馬乃馬中“(尚師徒語)乃稀世之珍”,呼雷豹“高約八尺,長約一丈”,叫聲與其他馬不一樣,叫聲如老虎,非常洪亮,其他戰馬要是聽了它的叫喚輕則驚魂難定,心智迷亂,重則雙腿無力,跌倒塵埃。
當然它也不亂叫,叫聲也是靠主人控制的,它的颔下有一個肉瘤子,肉瘤子上長有一撮毛,俗稱“癢癢毛”,主人用手摸毛時,馬便叫喚,但聲音很輕,若主人用手用力拉扯癢癢毛時,馬便會大聲叫喚,如雷一般。而此時,若在與敵将戰鬥之時,對方戰馬若聞聽呼雷豹之叫喚,其必将心智迷亂,癱坐在地,将主人掀翻。呼雷豹,乃馬中極品,後來為秦瓊所有,隻可惜的是,秦瓊在得到它前,呼雷豹的癢癢毛被程咬金一次醉酒後扒光了,故而,再也不會叫喚了!(文:悔昔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