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組清朝皇族王爺老照片:圖三是鐵帽子王合照,圖六很有民族氣節

一組清朝皇族王爺老照片:圖三是鐵帽子王合照,圖六很有民族氣節

近些年來清宮劇大火,無數迷妹都被劇中帥氣的王爺、貝勒迷得神魂颠倒,那麼清代的王爺究竟長什麼樣呢?下面這組照片就帶你來看看清代王爺們的真容。照片中這位王爺是清末著名的恭親王,人稱“鬼子六”。他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鹹豐皇帝的弟弟,在初期,他在政治上并沒有什麼太大影響,直到鹹豐去世後,他聯合兩宮太後發動政變,奪權之後被授予“議政王”之銜。此後他力主洋務運動,是清末王爺中少有的能幹之人。

一組清朝皇族王爺老照片:圖三是鐵帽子王合照,圖六很有民族氣節

醇親王奕譞,他是道光皇帝第七子,也是對清末政治影響重大的親王之一。他的大福晉是慈禧的親妹妹,是以他既是慈禧的妹夫又是慈禧的小叔子。同治皇帝駕崩,他的兒子載湉繼承了皇位,也就是未來的光緒皇帝,後來光緒駕崩後,他的孫子溥儀又過繼到光緒名下,成了清末的最後一位皇帝,宣統皇帝。

一組清朝皇族王爺老照片:圖三是鐵帽子王合照,圖六很有民族氣節

恭親王奕?(右)和醇親王奕譞(左),在道光皇帝的衆皇子中,有三人被封為親王,而他二人的親王銜可以世襲罔替,也就是鐵帽子親王。兄弟二人雖不是一母所生,但是兩人感情甚好,即便是後來慈禧利用醇親王打壓恭親王,也并未對兩人的兄弟之情造成多大影響。據說有一年恭親王奕?得到了兩條鲥魚,因為此魚非常珍貴,于是立刻想到了自己的弟弟醇親王奕譞,并派人送去一條給弟弟,醇親王也大為感動,在當時還做了一首詩紀念此事。

一組清朝皇族王爺老照片:圖三是鐵帽子王合照,圖六很有民族氣節

恭親王愛新覺羅溥偉,奕?之孫。溥偉是清末宗社黨的核心成員之一,反對清帝退位。清朝滅亡後,他勾結日本人,并在日本人的安排下到沈陽祭陵。溥儀見狀擔心自己的位置被溥偉代替并開始和日本人合作,此後一直對溥偉嚴加提防,并沒給與他一官半職(僞職)。

一組清朝皇族王爺老照片:圖三是鐵帽子王合照,圖六很有民族氣節

醇親王奕譞載沣,載沣是奕譞的側福晉所生,後來襲乘了他的醇親王爵位。後來其子溥儀登基後,他擔任監國攝政王,是清末最後幾年的實際統治者。清朝滅亡後,他就幽居家中不問政事,後來日本人拉攏他出任“僞職”也被他拒絕,對他溥儀投靠日本的舉動他更是嚴厲斥責。

一組清朝皇族王爺老照片:圖三是鐵帽子王合照,圖六很有民族氣節

載濤,醇親王奕譞第七子,電視劇《最後的王爺》中那個王爺的原型就是載濤。載濤很有民族氣節,雖然希望清朝能夠複辟,但是面對日本的拉攏,他斷然拒絕,為了生活,他甚至在“鬼市”擺攤變賣家中值錢的物件,也不願背負“賣國賊”的罵名。見過後擔任馬政局顧問,抗美援朝時為志願軍采購軍馬,為國家做出了貢獻,1970年逝世,葬于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一組清朝皇族王爺老照片:圖三是鐵帽子王合照,圖六很有民族氣節

慶親王奕劻,是清末的“鐵帽子王”之一。此人在政治上,鮮有作為,但是貪财之巨讓人震驚。軍機大臣榮祿死後,奕劻逐漸掌握了清朝的軍事、财政大權,收受各級官員賄賂,大肆揮霍,僅僅在彙豐銀行他就存有一百多萬兩資産。但是也鬧出了許多醜聞案件,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有“楊翠喜案”,但是由于慈禧的包庇後來也不了了之。可以說清朝的滅亡,慶親王也是立下了不小的功勞。

一組清朝皇族王爺老照片:圖三是鐵帽子王合照,圖六很有民族氣節

肅親王善耆,他和溥儀同輩,他的先祖是皇太極長子豪格,是清朝的八大鐵帽子王之一。他先後擔任過民政部尚書、民政大臣、理藩大臣等職,還曾赦免過刺殺攝政王載沣的汪兆銘死罪。但是清朝滅亡後,他卻勾結日本人,策劃蒙滿獨立,但是均以失敗告終,在多次失敗的打擊下,他郁郁而終。此人雖有能力,也有不少政績,但是勾結日本人卻給他一生抹上了一個污點,賣國賊川島芳子就是他為拉攏日本人而交給日本人撫養的親生女兒。

一組清朝皇族王爺老照片:圖三是鐵帽子王合照,圖六很有民族氣節

端郡王愛新覺羅·載漪,他是道光皇五子惇親王奕誴之子,後過繼瑞敏郡王奕志,襲端郡王爵位。他是義和團事變的禍首之一。1899年,慈禧冊立載漪的十五歲兒子溥儁為大阿哥,計劃廢黜光緒帝,但溥儁不獲外國公使承認,慈禧被迫停止廢立計劃。義和團運動期間,他在端郡王府設立神壇,朝夕必拜,在其主持下義和團大舉進入北京城。是以在拳亂結束後他被洋人定為禍首之一,連同他的兒子溥儁一起被流放。

一組清朝皇族王爺老照片:圖三是鐵帽子王合照,圖六很有民族氣節

禮親王世铎。他于1850年襲爵,其先祖是代善,是以禮親王也位居清朝十二位鐵帽子王之首。雖是如此,但是世铎卻毫無王爺的架子,甚至連李蓮英依禮節跟他下跪,他都還跪以報,一時傳為笑話。

一組清朝皇族王爺老照片:圖三是鐵帽子王合照,圖六很有民族氣節

順承郡王讷勒赫,他在愛新覺羅家族中屬于恒字輩,比溥儀低了兩輩。他承襲順承郡王爵位,畢業于陸軍貴胄學堂,還先後擔任清朝“禁煙大臣”、“閱兵大臣”以及“鳥槍管理大臣”,1917年病逝,并沒留下子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