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鵬門店采集人臉資料被罰,違規行為會成銷量狂飙的絆腳石嗎?

小鵬門店采集人臉資料被罰,違規行為會成銷量狂飙的絆腳石嗎?

文丨BT财經 Han

還記得今年“3·15”晚會曝光的門店攝像頭黑幕嗎?一些門店安裝的攝像頭可謂相當“智能”,會在顧客不知情的情況下,抓取其人臉圖像,讀取其性别、年齡、衣着等資訊,還美名曰為門店提供智慧營銷解決方案。但說白了,就是強行收集使用者隐私資料、相當于變相為每個人辦理了一張會員ID卡,背後有幫助銷售人員“看人下菜碟”差別對待消費者的隐患。

當時晚會還特意強調了汽車4S店是這類濫用人臉識别攝像頭的“重災區”,甚至有顧客資料在超百間4S店之間互通的亂象。

萬萬沒想到,小鵬汽車也栽在了這類違規人臉識别産品上。

小鵬門店采集人臉資料被罰,違規行為會成銷量狂飙的絆腳石嗎?

小鵬門店采集人臉資料被罰

據《中國基金報》等多家媒體報道,小鵬汽車因擅自采集43萬張人臉照被罰10萬元。

上海市徐彙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的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被處罰的對象為上海小鵬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2019年,其母公司小鵬汽車銷售有限公司與某公司簽訂了門店客流監測項目架構合同》,約定當事人自2019年3月1日起向某公司購買門店客流監測項目服務,會對進店人數、男女比例、年齡分析進行統計。

這些人臉識别攝像裝置被安裝在上海小鵬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旗下的5個直營店和2個加盟店,2021年1月至6月期間共計采集上傳人臉照片超過43萬張。

目前,上海小鵬汽車門店已拆除涉事人臉識别裝置,并且删除了已經上傳的人臉照片。小鵬汽車也對外表示,完全服從本次行政處罰并做出深刻檢討。

對于這一事件,不乏消費者認為“罰輕了”。有微網誌網友留言:平均下來一張照片2毛錢,現在人們的隐私真的不值錢。

小鵬門店采集人臉資料被罰,違規行為會成銷量狂飙的絆腳石嗎?

不過BT财經也注意到,一些網友誤以為是小鵬的汽車配件采集了使用者隐私,并表示以後可能不會買帶攝像頭和麥克風的智能電動汽車。這樣的誤解雖然需要被澄清,但是足以展現出在汽車智能化加速的時代,對消費者和車主個人隐私的保護應該被越來越重視。

虧損加重遭遇“靈魂拷問”

就在不久前,“造車新勢力”剛剛公布了它們的11月傳遞量,小鵬繼續領跑造車新勢力,月傳遞量超過1.5萬輛領跑,這也是小鵬蟬聯傳遞量最高的造車新勢力、連續第三個月傳遞量過萬輛。

理想汽車(NASDAQ:LI / 02015.HK)11月傳遞量以13485輛排名第二,蔚來(NYSE:NIO)的傳遞量從10月的3667輛也迅速反彈回萬輛以上,似乎已經從工廠重整帶來的波動裡走了出來。

小鵬門店采集人臉資料被罰,違規行為會成銷量狂飙的絆腳石嗎?

雖然小鵬連續領跑造車新勢力,但它最近遭遇了市場“銷量節節攀升、虧損節節敗退擴大”的靈魂拷問。

2021年Q3财報顯示,小鵬汽車的營收、核心業務汽車銷售收入、毛利率均錄得相當不錯的增長,但淨虧損幅度再次急劇擴大,Q3單季虧損15.95億元,環比同比來看都增加了超過三成,經營虧損當季錄得18.03億元,甚至被戴上了造車新勢力的“虧損王”帽子。

對比來看,理想汽車曾經在2020年四季度實作單季盈利,而脫胎于廣汽集團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廣汽埃安在2020年底透露“算上積分已經全面盈利,這是造車新勢力無法比拟的”。

小鵬虧損加大的主要原因,在于繼續投入研發和鋪設管道。2021年Q3公司研發投入首次突破單季10億元,錄得12.64億元,較去年同期的6.35億元幾乎翻倍,環比來看較Q2的8.64億元也提高不少。營銷費用也從去年的12.0億元提高到15.4億元,同時BT财經也注意到,一般Q3是小鵬等車企營銷費用支出最多的單季,顯得2021年Q3銷售費用格外高。

平心而論,加碼研發、搶鋪管道,在新能源汽車依舊高速發展的當下,這樣的決策并非難以了解。

在輿論場上,小鵬最近還陷入了被質疑在南京涉嫌騙取國家新能源補貼的争議。江蘇電視台報道稱有花費近28萬購車的消費者在提車時被從業人員通知補繳7000元,該店銷售主管表示“整車價格超過30萬的話就拿不到國家補貼了”。為此小鵬回應稱事情存在誤會,門店銷售未将政策解釋清楚。

一面是突飛猛進的傳遞量,一面是高成本的研發投入尚未轉化為收益。小鵬汽車在造車新勢力的頭把交椅上能否坐穩,前方的挑戰還有很多。

歡迎關注【BT财經】,閱讀更多精彩内容。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