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路人甲”到“新網紅”:小鎮青年網絡“逆襲”之路

作者:追趕小天才
從“路人甲”到“新網紅”:小鎮青年網絡“逆襲”之路

9月29日,在杭州市臨安區清涼峰鎮新農人創客中心,黨支部正在開展直播教育訓練活動。近年來,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發現、挖掘、培養優秀青年,篩選稽核形成“好苗子”儲備庫,吸納一批返鄉創業青年、來本地投資創業青年、村務工作者、社會組織骨幹等積極向黨團組織靠攏,鼓勵他們成為鄉村振興中的“領頭雁”,帶動村民增收緻富。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多地調研發現,随着快手、B站、拼多多等網際網路平台的快速發展,許多三線以下城市的小鎮青年乘上移動網際網路發展的“東風”,利用網絡平台積極展示自我或尋求商機,在短視訊等特定場域逐漸“嶄露頭角”。

從網絡邊緣漸成“主角”

“現實生活可能和‘城裡人’有差距,但是在網絡上,我也能當‘主角’。”曾生活在貴州省畢節市貧困山村的網絡“大V”鄭為新對自己的評價,是許多小鎮青年的真實寫照。疫情暴發以來,許多小鎮青年在網絡上受到“圍觀”,在短視訊等特定網絡場域裡逐漸“嶄露頭角”。

網際網路平台資料顯示,近兩年來,曾經長期處于網際網路輿論場邊緣地帶的小鎮青年十分活躍,不少人從名不見經傳的“路人甲”搖身一變成為受追捧的“新網紅”。

短視訊平台快手資料顯示,2020年,生活在三線城市以下的小鎮青年擔綱快手主播主力軍,共釋出短視訊超28億條,獲得點贊數超800億次。拼多多資料顯示,2020年有超過10萬名小鎮青年返鄉創業,在拼多多售賣新鮮水果的新青年店鋪數量增速達到148%。

小鎮青年“懂網、用網”成為差別于父輩的重要代際特征。例如,B站“UP主”華農兄弟有600多萬粉絲,主要釋出制作鄉村美食、展現鄉村生活方式等相關視訊,傳遞了積極向上、樂觀幽默的價值内容。

“大山裡的孩子想要改變命運不容易,除了認真讀書外,主動擁抱網際網路也為人生創造了更多出彩的機會。”貴州省社會科學院一位研究員說,網際網路時代,小鎮青年“逆襲”折射出群體發展新動向。他們搭上“網際網路”快車,懂得手握“麥克風”傳播自己,提高了自身的社會認同感。

“小鎮青年更真實,更關注生活。相比其他年齡段使用者,也更愛國,更有情懷和同理心。”快手研究院院長何華峰說,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大會當天,快手産生了92萬條相關短視訊,其中大部分是小鎮青年在家鄉抒發愛黨、向黨之心的内容。

伴随着社會發展和網際網路廣泛普及,小鎮青年也熱衷新鮮事物, 緊跟潮流時尚。相較前輩,對于潮流和泛娛樂化内容的癡迷和追求興趣濃厚。快手平台資料顯示,65%以上的小鎮青年表示“刷手機”是他們最常用的娛樂方式,小鎮青年喜好的短視訊類型前六名分别是遊戲、音樂、攝影、唱歌、電影、段子,與城市青年沒有明顯差別。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基層采訪發現,新款、大螢幕智能手機是許多小鎮青年的“标配”。湖北恩施小夥張振說,自己雖然工資不高,但生活上不能虧待自己,喜歡什麼就買什麼。青年問題研究學者、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廉思說,小鎮青年在網上尋求精神滿足,泛娛樂化内容占據了他們絕大部分的閑暇時間。

多重制實困難待解

“上網發短視訊一方面是記錄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得到更多關注。”許多受訪小鎮青年表示。

受制于自身能力和知識水準以及所在地區的發展水準,小鎮青年普遍收入不高,且收入結構單一。受訪者表示,從農村來到一二線城市,目的就是多掙錢,改善生活,但城市消費高,攢錢仍然比較困難。

就業、創業及職業發展問題也困擾着小鎮青年。他們普遍反映,在以勞動密集型産業為主的小城鎮,工作機會較少,而疫情後,到大城市的就業機會也有所減少。資料研究機構麥可思釋出報告顯示,近五年選擇到一線城市就業的小鎮青年比例呈下降趨勢。

在四川一家設計公司工作的劉佳佳說,自己學的是城市規劃,在老家鄉鎮上找不到專業對口的工作,且晉升也難。要留在老家,隻能當公務員或老師,但是“又不甘心,感覺自己學的白費了”。

“我還年輕,也想多學點知識和技能,但走出學校後能學習的機會太少。”在廣東一家制鞋廠打工的四川涼山彜族小夥吉克拉日說。

通過表演“陝北說書”擁有近160萬粉絲的陝西省榆林市快手主播杜正強,對疫情影響旅遊業感到焦慮:“因疫情影響,旅遊經營斷斷續續,年輕人隻能‘懸’在鄉鎮。”

激活人力資源“富礦”

受訪專家學者認為,小鎮青年群體龐大,是人力資源“富礦”。建議重視疫情對小鎮青年生活和心态上的影響,因勢利導,激活青春力量,助力社會發展和鄉村振興。

首先,因勢利導加強對小鎮青年的組織動員。長期關注小鎮青年發展的貴州團省委相關部門從業人員說,小鎮青年一直處于流動狀态,動向難以把握,訴求也不容易被傾聽。疫情後小鎮青年回鄉就業、創業人數大幅增長,是對他們進行引領、幫扶的重要契機。

廉思等人建議,因勢利導加強對小鎮青年的組織和服務工作,積極發揮各級群團組織作用,更多關注小鎮青年,有針對性地加強思想建設、擇業建議、價值引領,能夠對小鎮青年“困有所助,難有所扶”。

第二,為小鎮青年搭建更多學習平台。在貴州黔西市中等職業學校,經過職業教育訓練的學生們在動手能力方面表現優異。該校相關負責人說,職校學生是典型的小鎮青年,他們接受過職業教育,往往有“一技之長”。對于疫情後返鄉的小鎮青年,通過職教“再造更新”,可以使他們的人生目标更明确。

專家建議,由地方政府或企事業機關牽頭,在小鎮青年熱衷的快手等網際網路平台舉辦一些高品質講座以及職業規劃活動,為小鎮青年提供求職參考,讓他們工作之餘能夠充實自己,同時也能相應地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

第三,加強政策資金支援,優化小鎮青年創業就業環境。小鎮青年是鄉村振興的生力軍。哔哩哔哩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谷雨等建議,應該持續加大對地區發展的政策傾斜,因地制宜地引入或興辦大型企業,并大力發展第三産業等,持續拓寬就業管道,為小鎮青年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工作條件。

此外,優化創業環境,加大對小鎮青年創業的幫扶和支援力度。小鎮青年群體龐大,充當了建設和發展中小城鎮的新型力量。針對願意從大城市回到三四線小城鎮創業的青年群體給予的政策幫扶,包括創業門檻準入、資金支援、房屋租賃等。(記者 駱飛 顔之宏)

來源:經濟參考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