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父親的死局

作者:孟大明白

我助手問過我一個問題:為什麼《誤殺》的印度原版有續集(原名《較量2》),國内版的《誤殺2》卻買了美國20年前的電影《迫在眉梢》的版權呢?雖然《迫在眉梢》在迅雷有9.9的驚人評分,但它屬于社會話題片,探讨的是醫保制度的合理性,當年奧巴馬也是因為這個片子推動美國全民醫保。而《較量》的重點在于懸疑,中國觀衆也因為帶着憤怒與壓抑的懸疑,給了它十億票房——當然也因為它恰好是疫情前最後一部院線片,上映時間超長。

父親的死局

《較量2》劇照

看了《誤殺2》的點映,再回想起前部結尾,我想我大概知道為什麼換了版本。《較量1》結尾男主瞞天過海成功了,續集中被目擊證人舊事重提,男主一家膽戰心驚,大女兒是以患上了癫痫。而國産版《誤殺》的結尾,男主自首了。當時不少原版粉絲不滿意,但不這樣收尾是不可能的,也不符合做錯事要付出代價的善惡觀。

父親的死局

《誤殺》劇照

既然男主沒有脫罪,他的故事就已經結束了,隻能另起爐竈。看過《迫在眉梢》的人,倒也不用擔心《誤殺2》和美版太相似,主題還是完全變了。

《誤殺2》探讨的不再是窮人付不付得起高額手術費,盡管主人公也山窮水盡,但沒錢還不是他最大的困難,他真正無法解決的難題是窮人排隊等到的器官被有錢有勢的人搶走了該怎麼辦?能怎麼辦?

這個主題實際是與《誤殺1》一脈相承的,在絕境中迸發出超常智慧和勇敢的父親,是個徹頭徹尾的弱者,他那些看似爽片,讓觀衆很有代入感的反擊,隻是一種迫不得已的自衛。每走一步,他都怕得要死,每走一步,他都能清清楚楚預見自己最終的失敗。兩版的肖央都是表面的王者,實際的青銅。

父親的死局

一個可能不是無心的設定,兩部《誤殺》的草根父親和權貴父親都是同樣的演員扮演的,肖央天生長得就有點“窩囊”,臊眉耷眼的,帶着疏于運動和熬夜的松弛,攻擊性很低。而對手一看即是精英,削瘦、深沉。

父親的死局
父親的死局

《誤殺2》的劇情大緻是這樣的。一個劇本一直沒賣出好價錢的編劇,他的兒子需要換心手術,他許諾醫院在有了配型心髒一個小時之内籌集到全款,他也努力做到了。但是他拿着這筆巨款找到主治醫生時,聽到院長說适配心髒已經給了别人。

男主角一下子就急瘋了,他偷了一把警用槍(這個伏筆後面有解釋),劫持了院長、主治醫生以及一些病人,要求警方在8小時之内(他做了功課,這個時間内心髒還能用),把心髒從搶劫者那裡要回來。他比《誤殺1》的男主更難,因為他的布局時間隻有不到一小時,與警方讨價還價的時間裡,那顆心髒不但會漸漸失去效用,還會安裝在别人的胸腔裡。

父親的死局

警方怎麼會真的考慮他的訴求,隻會一邊安撫一邊強攻,任達華飾演的現場指揮雖然同情他,但說話一點不管用,在他之上有局長,有更大的力量在欺瞞男主角和群眾。

《誤殺1》裡圍觀群衆的呐喊使得議員參選失敗,《誤殺2》中的輿論作用更大了。它展示了輿論在選邊站時的微妙搖擺。代表精英階層的女主持人,她早就認識男主角,但對他相當嫌棄,并沒有打算替他申冤,而是抱着拿着大新聞的目标,趁亂沖進醫院,獲得獨家新聞。

父親的死局

在成就感充分滿足之後,她關照到男主角的悲劇處境,有了一點憐憫心,愉快的回家路上心裡一動,做了她職業範圍之外的查訪,為男主角找到那顆丢失的心髒立了最大功勞,同時也賠上了她的職業前景。她代表了一部分良心未泯的富人。

醫院中被男主劫持的三類人:原本就同情他的主治醫生,被他故事打動的病人們,沒有一秒鐘柔軟過的院長。和院長同樣毫不柔軟的另外幾個人也來自于權力機關。

平民也分為兩種态度:男主角兒子被同病房的病人家屬們驅逐,直到把奄奄一息的小孩趕到走廊上,理由是他們不想和綁架犯的孩子共處一室,感覺不安全;而那些被劫持的病人們雖然生命安全被男主威脅到,但從他的故事裡,他們意識到自己和男主角處在同樣的位置,自己的生存權也可能随時被侵犯,反而比較能體諒他,被釋放後主動替他向公衆喊話。

父親的死局

人性是這樣的,在很安逸的狀态下,共情力很低,自身利益稍有損害就寸土不讓,但如果身處危險,反而比較能換位思考,甚至迸發出光輝,當然前提是這個危險不是真的生死攸關,被劫持的群衆已經發現男主角根本不會傷害任何人。

父親的死局

兩部《誤殺》都設定在一個架空的環境裡,角色們操着不同的語言,這個環境類似于國外的唐人街,落後、複雜、三不管,官員是民選的,但他們對群眾沒有一點畏懼。隻有架空,才敢讓主角堕入無盡的黑暗。

《誤殺1》裡有個著名的鏡頭,陳沖像巨大的陰影漸漸向小女孩籠罩過來。挑戰權威的代價實在太大了。是以兩部的主人公全家一直兩股戰戰,即使赢了,也是慘勝,對方失去的也許隻是暫時失勢,平民付出的是生命和自由。這個結果人人都能預料到,沒有破釜沉舟的勇氣絕不敢往前邁一步。架空背景使得主人公更像孤懸在空中,無依無靠。

父親的死局

《誤殺2》的父親讓我想起古天樂在《殺破狼貪狼》裡的父親,那個戲的劇情是古天樂追查失蹤女兒,有一個非常反好萊塢的結尾:爸爸看到女兒時,她已經是遺體,心髒被挖走了,移植給一個老頭子市長。古天樂懷着巨大仇恨與崩潰站在那個老頭子面前,準備殺了他給女兒報仇。可是同時殺死的是他女兒留在這世上惟一還活着的器官,對于現在的中國人來說,這種選擇比交不起醫療費要更有代入感。也許在20年前,人們會比較同情交不起費铤而走險的人。但是現在時代變了,受害者也需要是完美的。

父親的死局

肖央有句台詞說了好幾次,大意是他不想惹事,就想老老實實過日子,可是社會不給他機會。《迫在眉梢》對于一些觀衆來說價值觀多少有點不舒服:你窮你有理。父親由于付不起醫療費而倒逼醫院把他兒子的名字納入移植名單,這就意味着另一個付得起費用的病人要被他踢出名單,而這個病人同樣可能是掏空全部财産求生的平民。

原版解決不了這一點,隻能靠丹澤爾華盛頓的演技和自我犧牲讓觀衆忘記父親的原罪,在他舉槍自戗的最後一分鐘,送來個奇迹,但稍微理智的觀衆知道奇迹隻會出現在電影裡。

《誤殺2》相比原版,是一部不做夢的片子,沒有理想化的勝利,和《誤殺1》的爸爸一樣,連暫時的慘勝都談不上。

父親的死局

男主角連進攻的特警都不敢傷害,從頭到尾手上沒沾過血,除了自己的。因為沒有攻擊性,比起其他版本,他就顯得更可憐。而他最大的可憐在于他很清楚自己注定失敗,并且對失敗有所準備。

這個爸爸和古天樂一樣,一腳踏入了死局,無論多麼拼命,多麼聰明,蚍蜉終究撼不動大樹,而他們又那麼老實、溫順。

犯罪片中的弱者铤而走險永遠比天生悍匪更有挖掘空間,他們要經曆很痛苦的犯罪感的撕扯。兩部《誤殺》,父親的目的都不是複仇,隻是自保,就是這樣卑微的訴求,也沒有人要聽。

父親的死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