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場血戰讓日軍止步,中國将士傷亡十五萬,打得日軍失去勝利信念

“每一個向死而行的生命都熱烈的生長着!”——卻卻《戰長沙》

抗日戰争時期,中國軍隊與日軍展開了多次會戰。彼時中國的整體軍事實力較差,面對武器裝備比我國精良的日本,戰士們必須付出極大的犧牲代價,才能打退敵人的攻勢。

這裡需要強調的是,由于日軍的後勤供給能力很出色,這導緻我國在全面抗戰前期的會戰中很難取得勝利。

也正是因為如此,國内一些親日分子開始蠢蠢欲動。武漢失守之後,汪精衛公開投敵,這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全國軍民的抗日信心。

日軍在接受了汪精衛的投誠之後,迅速組織兵力向守衛湖南的第9戰區發動悍然攻擊,準備迫使蔣氏政府放棄抵抗。而這之後薛嶽上司着第9戰區與日軍展開了一場讓其止步的血戰,那麼你知道這場血戰是怎麼回事嗎?

這場血戰讓日軍止步,中國将士傷亡十五萬,打得日軍失去勝利信念

長沙會戰一角

第一次長沙保衛戰

長沙是湖南的省會城市,如果長沙失守,湖南淪陷後蔣氏政府所在的重慶勢必會受到嚴重威脅。

是以在得知侵華日軍大批部隊向湖南進發的時候,第9戰區代理司令長官薛嶽決定率部死守。這裡值得一提的是,薛嶽在制定對日作戰計劃期間,曾接到過蔣介石電報。

蔣介石告訴薛嶽如果敵人的攻勢太過猛烈,薛嶽可以考慮放棄長沙。對此薛嶽非常堅定地表示,自己一定會帶領部隊守住長沙。

并且面對蔣介石不斷打來的電話,薛嶽一反常态地選擇了“違抗軍令”,而他在這之後的一系列保衛戰中,也确實做到了守衛好長沙,并且打得日軍直接失去了勝利信念。

這場血戰讓日軍止步,中國将士傷亡十五萬,打得日軍失去勝利信念

薛嶽将軍

在此次血戰期間,中國軍隊與日軍之間展開了三次會戰。其中在第一次長沙會戰之中,薛嶽在确定了敵人将會把大量軍隊投入到長沙之後,他協同指揮部制定了“戰區決誘敵深入于長沙附近地區,将其包圍殲滅之”的作戰方針。

并且與此同時薛嶽還強調,位于贛北、鄂南方面的部隊需要盡可能擊破周邊地區的敵軍,以避免其支援前來攻打長沙的日軍主力部隊。

對于當時守衛長沙的第9戰區而言,日軍的重炮以及坦克是一個大麻煩。對此薛嶽讓戰士們想辦法破壞掉沿途道路,盡可能阻礙日軍重裝甲部隊的行進。

戰士們奉命出動之後,長沙的百姓也自發加入到毀壞公路的隊伍中,大家趁着日軍還沒有趕到的時候,破壞了絕大多數主要公路段,為前線戰士們執行“誘敵深入”計劃創造了有利條件。

這場血戰讓日軍止步,中國将士傷亡十五萬,打得日軍失去勝利信念

第一次長沙會戰作戰示意圖

1939年9月14日夜,日軍正式發動進攻,戰士們在多處要點與日軍展開了激戰,并且根據敵人的動向,中國軍隊也在選擇性地展開反攻作戰,以盡可能牽制住分散各處的日軍。

經過多次交戰之後,日軍逐漸喪失了耐心,他們開始向長沙快速推進,随即鑽進了第9戰區提前準備好的伏擊陷阱。日軍第11集團軍見主力因為伏擊、側擊和夾擊而損失慘重,遂果斷下令撤軍。

第9戰區則趁着敵人步步撤離的時候發動反擊,一點點恢複了原陣地。薛嶽将軍在後來總結此次會戰時稱:

“第一次長沙會戰國軍傷亡約在59000人以上,第10軍、第37軍、第26軍,3個軍被擊破,有2個師傷亡達50%以上。第58師,第60師,傷亡在40%以上。第102師,第52師傷亡在30%左右。”

這場血戰讓日軍止步,中國将士傷亡十五萬,打得日軍失去勝利信念

第一次長沙會戰中的中國守軍

第二次長沙保衛戰

第一次長沙會戰結束之後,中日雙方暫時進入了休整階段。不過對于自己此次的失利,日本方面非常不滿。

并且到1941年初的時候,世界形勢又發生了一個大變化——日本趁着美國和英國應付歐洲戰争的機會,不斷向南方挺進,這就給美國和英國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此時的美國希望中國可以盡可能拖住日本,因而在對日本實施有關領域制裁的過程中,還加強了對中國的援助。

在這種情況下,日軍迫切地希望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拿下中國。是以在1941年4月的時候,日本方面更換了日軍第11集團軍的司令官,準備“予第9戰區敵軍一次沉重打擊”。

這場血戰讓日軍止步,中國将士傷亡十五萬,打得日軍失去勝利信念

第二次長沙會戰作戰示意圖

1941年8月中旬開始,日軍第11集團軍開始在湘北集結兵力,并且秘密抽調了多支部隊,準備将主力部隊集中在狹窄的正面,以避免再出現像第一次長沙會戰中那樣,因軍力分散而遭到各種伏擊的情況。

同年9月7日,日軍和中國軍隊之間正式展開激戰,這一次第9戰區部隊面臨的正面作戰壓力非常大。

戰區司令部沉着冷靜地要求各部隊依據當地地形優勢,對日軍展開多次阻擊。日軍見無法在短時間内突破中國軍隊的正面防線,是以決定換個方向迂回攻擊長沙。

面對來勢洶洶的敵人,中國軍隊一直貫徹着薛嶽制定的“誘敵深入”政策,充分利用長沙周圍水系衆多的特點,抵擋下來日軍一次又一次的沖擊。

這場血戰讓日軍止步,中國将士傷亡十五萬,打得日軍失去勝利信念

第二次長沙會戰中日軍的轟炸機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階段長沙周邊地區的道路交通仍然處于嚴重毀壞狀态,日軍無法輕松擷取大量戰備物資。

随着戰鬥的進行,戰線的不斷拉長讓日軍面臨着後勤保障困難的問題,是以到10月初的時候,日軍不得不選擇暫時結束戰鬥,開始向原駐紮地後撤。

第9戰區趁着敵人後勤空虛的機會,對日軍展開了中長距離追擊,期間成功将日軍第13軍團困在了宜昌地區。

孤立無援的日軍第13軍在此次作戰中傷亡慘重,後來雖然等到了日軍第39師團的增援,但還是損失了不少兵力和武器裝備。而在此次長沙會戰中,中國軍隊共計傷亡了近7萬人。

這場血戰讓日軍止步,中國将士傷亡十五萬,打得日軍失去勝利信念

第一次長沙會戰之後,第9戰區和日軍對峙于湘北地區

第三次長沙會戰

至于第三次長沙會戰的爆發,則是因為日本發動了太平洋戰争,自此,日本和美國以及英國徹底站在了對立面上。

在這種情況下,美英更希望中國可以最大限度地牽制日軍,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也徹底明确了自己的态度:各戰區發起攻擊,牽制日軍,策應友邦作戰。

是以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之前,廣州、廣西和四川駐紮的中國軍隊開始分别策應香港英軍和緬甸英軍對抗日軍。日軍為了避免中國軍隊向廣東方面大規模轉用,決定發動第三次針對長沙的猛攻。

1941年12月15日,日軍第11集團軍開始行動,第9戰區的指揮官薛嶽将軍則依照前兩次長沙會戰的經驗,創立了“天爐戰法”。

這場血戰讓日軍止步,中國将士傷亡十五萬,打得日軍失去勝利信念

第三次長沙會戰作戰示意圖(一)

戰士們在原先兩次會戰的基礎上開辟出了更多的伏擊地點,準備展開多次的大規模的伏擊作戰。經過前兩次的戰役之後,長沙周邊地區的公路被徹底破壞,日軍的重裝甲部隊仍然未能發揮出自己的真正實力。

并且最重要的是,戰鬥進行到後期的時候,日軍司令部驟然改變了作戰計劃,這讓久戰疲憊的日軍更加萎靡。

戰鬥進行到1942年1月12之後,日軍不得不退過汨羅江北岸。中國軍隊在固守原陣地防備日軍突然反擊的同時,也在向新牆河以北方向進擊。

等到同月16日的時候,中國軍隊成功将戰局恢複至會戰前原态勢。而在此次會戰中,中國軍隊共計傷亡了近3萬人。

這場血戰讓日軍止步,中國将士傷亡十五萬,打得日軍失去勝利信念

第三次長沙會戰作戰示意圖(二)

經過這三次長沙會戰,中國将士以超過十五萬的傷亡,打得日軍失去了勝利的信念,并且最後成功讓日軍止步長沙。雖然後來因為在1944年的時候,長沙被日軍攻陷,但此前激烈的三次長沙血戰,讓很多參戰過的日軍每每回憶起都忍不住膽戰心寒。

同時,三次長沙會戰可以說是中國抗日戰争時期非常經典的幾場戰役,其為中國取得抗日最終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這場血戰讓日軍止步,中國将士傷亡十五萬,打得日軍失去勝利信念

慶祝三次長沙會戰勝利的國軍部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