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奔馳推L3級自動駕駛量産車,比特斯拉、小鵬更強嗎?

奔馳推L3級自動駕駛量産車,比特斯拉、小鵬更強嗎?

從政策來看,國内尚未有放開L3監管的趨勢,奔馳和本田想要在國内賣車,可能需要調整營銷話術。

作者 | 肖瑩

中美車企在自動駕駛應用上一直走在前列,近期來看,日德車企正在快速追趕,奔馳和本田先後宣布搭載L3級自動駕駛的車型即将落地。

今年3月,本田上市了搭載L3級自動駕駛系統的車型本田Legend,售價1100萬日元(約人民币65.8萬元),首批限定生産銷售100輛車。

12月上旬,德國聯邦汽車運輸管理局準許了奔馳L3級自動駕駛車型上路,奔馳L3級自動駕駛系統Drive Pilot将率先搭載在奔馳S級和EQS兩款車型上,并計劃在2022年正式落地。

L3級自動駕駛量産的概念已經在國内很少提及,取而代之的是領航輔助駕駛等功能,那麼本田、奔馳的L3與領航輔助駕駛有何差別?哪個更強?

01

國内企業回避L3級自動駕駛

L3級被定義為有條件的自動駕駛,在功能開啟時,駕駛員可以解放手腳,但要求保持随時接管。

這一概念在國内量産車型上,已經很少被提及。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人機交叉接管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出現事故難以界定責任,我國道路交通管理政策還沒有給L3合法身份。

其實,最早在量産車中提及L3概念的産品是奧迪。2017年,奧迪推出搭載L3級自動駕駛功能的量産車型奧迪A8,這款車型還率先搭載了雷射雷達。

後續由于政策因素,這款車在傳遞到消費者手中時,并沒能開放L3級自動駕駛能力。2020年4月,奧迪正式宣布放棄為新一代A8安裝L3級自動駕駛系統。證明了L3級自動駕駛落地的難度,有一些先驅變成先烈的意思。

奔馳推L3級自動駕駛量産車,比特斯拉、小鵬更強嗎?

特斯拉一度在營銷話術中也頻頻提及自動駕駛,意指L3級,後因Autopilot引發多起交通事故,特斯拉受到監管限制,才将話術調整為自動輔助駕駛。

今年8月,一位蔚來ES8車主因開啟NIO Pilot自動輔助駕駛系統導緻事故身亡,國内企業以此為戒,對于自動駕駛能力的叫法更為謹慎。紛紛放棄自動駕駛的叫法,而是将之稱為智能駕駛。

目前,國内企業在向上競争布局L2++智能駕駛,也稱為高階智能駕駛,意思是無限接近L3。

具備高階智能駕駛能力的産品還不多,主要就是特斯拉,以及小鵬、蔚來等造車新勢力産品。另外,華為與極狐合作的車型極狐阿爾法S華為HI版,以及百度與威馬合作的威馬W6号稱也具備高階智能駕駛能力,隻是前者尚未傳遞,後者雖已傳遞但相關功能并未開放。

另外,IM智已、沙龍等更新創立的品牌,也宣稱旗下車型将具備高階智能駕駛能力,但這些企業普遍要在2022年實作傳遞。

02

本田、奔馳的L3功能并不突出

本田和奔馳的L3産品與國内高階智能駕駛有什麼差別?

奔馳推L3級自動駕駛量産車,比特斯拉、小鵬更強嗎?

從傳感器配置來看,本田Legend搭載了雙目攝像頭、5顆雷射雷達、5顆毫米波雷達以及16顆超音波雷達。

這套傳感器配置中,毫米波雷達和超音波雷達屬于正常配置,其他多家企業也都采用了這樣的配置方案,5顆雷射雷達的搭載比較豪華,在目前量産車産品中算是強勢配置。

目前,本田沒有公布這款車型的計算平台資訊,算力情況尚不清晰。

奔馳的Drive Pilot也搭載了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超音波雷達以及攝像頭等傳感器,同時還配置了道路濕度檢測傳感器,以及駕駛員監控攝像頭等。

奔馳推L3級自動駕駛量産車,比特斯拉、小鵬更強嗎?

奔馳Drive Pilot傳感器配置情況

奔馳沒有透露這套傳感器配置的具體數量情況。但我們參考不久前英偉達釋出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或許可以看出奔馳後續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方向。

2020年6月,奔馳和英偉達達成戰略合作,兩家公司的目标就是車載計算系統和AI計算基礎架構。并表示,自2024年起,奔馳将在其下一代車型中搭載該配置,以實作L2級-L4級自動駕駛。

今年11月,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勳在秋季GTC活動上釋出自動駕駛解決方案——Hyperion 8,并在宣傳片中展示了一輛搭載該解決方案的奔馳S級。

Hyperion 8的傳感器套件包括12個攝像頭、12個超音波雷達、9個毫米波雷達和1個前置雷射雷達,同時搭載了4 顆 Orin 晶片,總算力可達到1016TOPS。

這個配置與小鵬X Pilot3.5和蔚來NAD等造車新勢力下一代産品的配置不相上下。推測奔馳Drive Pilot後續的演進方向可能與Hyperion 8接近,目前版本則要弱一些。

奔馳推L3級自動駕駛量産車,比特斯拉、小鵬更強嗎?

搭載英偉達Hyperion 8測試的奔馳S級

從功能實作上來看,本田的Honda SENSING Elite主要可用于三種使用場景:指定高速路段的自動駕駛、30km/h以内的擁堵路段自動駕駛、駕駛者失去知覺時的自動緊急靠邊停車功能。具備了自适應巡航、車道保持、變道超車等能力。

奔馳則可以在有高精度地圖支援的特定高速公路開啟L3自動駕駛功能,但要求速度不能超過60km/h。奔馳宣布,在德國境内已經有1.32萬公裡的高速路可以支援。

對比來看,特斯拉、小鵬、蔚來提出的領航輔助駕駛能力,已經可以實作在高速公路以及城市高架路等路段,按照導航規劃路徑自動巡航行駛,包括進出匝道、自動調速、自動超車等功能。差別在于前者不依靠高精度地圖,後兩者需要依靠高精度地圖。

城市領航輔助駕駛是各車企技術競争的新方向,小鵬預計2022年上半年實作這一功能,極狐阿爾法S華為HI版、智已L7以及沙龍機甲龍等車型也基本都是奔着這一目标,基本都将落地時間鎖定在2022年。

可以看出,本田的Honda SENSING Elite在功能實作上與造車新勢力目前一代的高階智能駕駛能力相近,奔馳Drive Pilot的使用場景則比較單一,限定條件也比較多,在功能實作上尚不及國内高階智能駕駛産品。

從配置到功能上,本田和奔馳的L3并不比國内的高階智能駕駛更強,隻是叫法不同。從政策來看,國内尚未有放開L3監管的趨勢,奔馳和本田想要在國内賣車,可能還是需要調整營銷話術。

03

智能駕駛市場潛力大

雖說高階智能駕駛正在成為車企競争的主要方向,但目前,我國乘用車市場汽車産品整體智能化水準并不高。據工信部9月資料,L2級乘用車新車市場滲透率為20%。市場潛力還很大。

目前來看,Global零部件供應商依舊占據ADAS市場的主體,尤其是在合資、豪華品牌有着不可撼動的地位。

這些企業延續了深度配套主機廠的優勢,包括規模化帶來的成本優勢,以及系統內建和功能安全等經驗優勢。

但Global零部件供應商的供應模式也存在一定弊端,如合作模式不夠開放,回報機制較差等。

在這樣的背景下,國産供應商迎來發展機會,一批供應商正在崛起。

汽車産業智能化轉型将重塑産業鍊格局。目前,可以看到,主機廠布局自動駕駛主要三種模式:

其一:Tier1與晶片商合作,做整合方案打包出售給主機廠。

其二:部分實力強的主機廠軟硬體全棧自研,包括晶片、作業系統、中間件、域控制器等核心軟硬體。

其三:主機廠與Tier1分工合作,前者負責自動駕駛軟體部分,後者負責硬體生産、中間層以及晶片方案整合。

第一種正是Global Tier1提供的模式,但目前來看,主機廠已經越來越難接受這種合作模式。

第二種則是目前少數車企走的路線,以特斯拉、小鵬為代表,這種模式優勢突出,有利于控制産品功能、提高研發效率,以及更高的安全保障,但同時投入也是巨大的,未來應該會有一小部分實力企業走這一路線。

第三種模式或許能成為主要的合作模式,車企來控制能夠帶來使用者體驗差異化的部分,基礎的軟硬體開發工作則交給供應商來做。

總結來看,在技術劇烈變革的背景下,汽車産業鍊企業将面臨更大的挑戰和機會,未來的産業格局是什麼樣?各方玩家将如何把握機會?

12月18日,電觀大會2022即将舉辦,我們邀請到了羅蘭貝格合夥人、汽車行業戰略咨詢領域專家袁文博,以及自動駕駛創新公司宏景智駕創始人&CEO劉飛龍,就智能駕駛商業化落地主題進行分享。

他們将分别就《智能駕駛加速落地,汽車産業格局将如何重塑?》以及《如何與車企聯合打造可靠的智能駕駛體驗?》進行分享。

掃描下圖二維碼,進入2022電觀大會直播頁面,預約收藏直播頁面。

附:活動議程

奔馳推L3級自動駕駛量産車,比特斯拉、小鵬更強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