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應對烏克蘭飛彈威脅 俄軍坦克戴上“鋼盔”

作者:海峽網絡

近日,一張俄羅斯黑海艦隊海岸防禦部隊坦克分隊演習的照片引發關注。其參演的T-72B3主戰坦克炮塔上都頂着一個巨大的鋼質架構結構,乍一看,仿佛戴上了“鋼盔”,讓人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事實上,這些外形奇特的“鋼盔”是專門應對攻頂彈藥的裝甲元件。

“攻頂”式打擊威脅

自坦克誕生以來,坦克裝甲與反坦克彈藥之間的“甲彈之争”從未停止。裝甲設計師設計出各式各樣的裝甲,如均質鋼裝甲、傾斜裝甲、間歇裝甲、格栅裝甲、爆炸反應裝甲和複合裝甲等,以抵禦侵徹力越來越強的反坦克彈藥。另外,從坦克本身的裝甲防護布局看,重甲通常布置在車體、炮塔正面,以抵禦來自正面的攻擊。而坦克側面、後方和頂部裝甲較薄,防禦能力較弱。

20世紀80年代,瑞典博福斯公司的彈藥設計師另辟蹊徑,設計出一種專門攻擊坦克頂部的“比爾”反坦克飛彈。這種飛彈從坦克上方飛過時,一旦近炸引信發現下方的裝甲目标,就會引爆戰鬥部,使金屬射流穿透坦克炮塔的頂部裝甲。“比爾”反坦克飛彈的出現,打開了反坦克彈藥設計的思路。随後,更先進的美制“标槍”反坦克飛彈應運而生。這種飛彈進一步改變“比爾”反坦克飛彈的攻頂方式,采用高抛彈道,飛彈發射後向上爬升,從上往下攻擊坦克炮塔,一時間令“鋼鐵巨獸”瑟瑟發抖。

格栅裝甲應對

俗話說,“魔高一丈道高一尺”。随着新型反坦克彈藥投入實戰,坦克設計師開始考慮如何防禦來自頭頂的打擊。俄羅斯在這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其主要采用3種方式。一是在坦克炮塔上方鋪設爆炸反應裝甲。這種裝甲被擊中後會引爆來襲彈藥,削弱其對炮塔頂部裝甲的侵徹效能。二是為坦克加裝主動防禦系統,通過發射小型攔截彈擊落來襲彈藥,進而解除威脅。三是在炮塔上方加裝鋼制架構結構,形成應對攻頂彈藥的格栅裝甲,作用原理與爆炸反應裝甲類似。

這三種方式各有優劣。第一種方式較簡單,俄軍曾為T-72、T-80等第3代坦克加裝爆炸反應裝甲。這種裝甲鋪設在炮塔頂部,與坦克車體之間缺少緩沖,難以完全幹擾攻頂彈藥爆炸時産生的強大金屬射流,防禦效果有限。第二種方式效果最好,但成本高昂。目前,俄軍僅為T-14“阿瑪塔”主戰坦克裝備主動攔截系統。另外,一旦攔截彈用完,該系統便會淪為擺設。第三種方式看上去最“土”,但成本低廉,效果良好。這種鋼制架構結構被反坦克彈藥擊中後會引爆對方,并幹擾其金屬射流的入射方向,使其抵達車體時失去大部分侵徹能量,無法穿透坦克炮塔的頂部裝甲。這種防禦方式最早出現在叙利亞戰場上,并取得明顯的作戰效果。顯然,駐叙利亞的俄軍觀察員将這種簡易廉價的改裝做法帶回了俄羅斯。

近年來,烏克蘭軍隊獲得大量美軍援助,其中包括“标槍”反坦克飛彈。另外,烏克蘭空軍還從土耳其引進TB-2無人機,這種無人機可挂載反坦克飛彈,具有極大威脅性。面對這種情況,俄軍做足了準備。目前,除黑海艦隊的坦克部隊外,與烏克蘭接壤的俄陸軍坦克部隊也為坦克加裝這種鋼制架構結構,以抵禦來自空中的威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