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7月下旬,一位年邁的老太太帶着女兒來到葉劍英元帥的家裡,葉劍英一見到她們也馬上熱情招呼。
坐下後,老太太說:“我丈夫離世前,曾囑咐我在他離世後來找你,他有些話,想告訴你,但是因為病痛沒能親自跟你說,便讓我來說。”
葉劍英立馬說道:“好,您說,我聽着。”在聽完老太太說的話後,葉劍英沉默了,在沉默中,不僅是對已逝故友的懷念,也是對他的敬佩。

圖|葉劍英在中南海(舊照)
這位老太太的丈夫究竟是誰呢?他與葉劍英元帥又有着怎樣的故事呢?
原來,這位老太太叫康克清,他的丈夫就是朱德元帥。
1976年7月6日,朱德元帥因病逝世,享年90歲。朱德元帥離世後,康克清沒有忘記他的臨終遺言和囑咐。
選擇在7月下旬,一個天氣爽朗的下午去完成丈夫的囑托。
康克清梳好已經花白的頭發,把兩鬓的“銀絲”别在耳後,穿上整潔的衣服,人看着比兩個月前清瘦了許多,臉色也不是很好。
圖|康克清(舊照)
整理好後,康克清帶着女兒朱敏一起去了葉劍英元帥的家裡。康克清說:“他離世前說,雖然現在的局勢不太好,但大家也不要着急。要相信,我們的軍隊是好軍隊,幹部也是好幹部,人民群衆的心也是和大家在一起的,沒有任何一個人想要回到解放前的生活,而且還有我們那麼多老同志在,以後的發展也肯定是會越來越好的......”
聽了這些話,葉劍英元帥沉思良久,也許是回憶起了曾經一起并肩作戰的歲月吧。
1927年1月,朱德同志又趕赴南昌,創辦了國民革命軍第三軍官教育團,并擔任團長。也就是在這一年,朱德同志和葉劍英相遇了。
葉劍英于1897年4月28日出生于廣東省梅縣。年少時一直在學堂讀書,後來受到辛亥革命的影響,葉劍英也從此立誓,要報效祖國。
1916年,葉劍英跟随父親奔赴南洋,第二年回國後便進入雲南講武堂學習,之後便跟随孫中山先生投身革命。
圖|年輕時的葉劍英(舊照)
1927年,當時的葉劍英正是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二師的師長。4月12日,蔣介石發動政變,但早在1924年,葉劍英就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并要求加入中國共産黨,是以葉劍英對于蔣介石的種種行為并不認同。
随後便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通電全國反對蔣介石。在當時白色恐怖的籠罩下,中國共産黨的處境也并不樂觀。
在南昌的一次部分軍官反對蔣介石的集會上,葉劍英慷慨激昂地說:“首先,我很榮幸能參加今天的這次集會,和大家交流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其次,我也想借此機會回答一個很多人問過我的一個問題,那就是我為什麼要反對蔣介石。一開始,我參加革命是因為受到了孫中山先生的影響,我覺得先生的‘三民主義’于我們中國很有意義,雖然蔣介石之前一直很受孫中山先生的器重,可是現在,他的做法和‘三民主義’是有很大差異的,是完全不同的,他沒有堅持孫中山先生的對的主張。而他的很多做法我都不能苟同,是以我要反對他!至于我為什麼要支援中國共産黨,因為他們是一心一意幫助人民,幫助國家的組織,他們的主張和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一樣,是于我國有益的!”
說完後,葉劍英向大家鞠了一躬,台下也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
而後,一個穿着舊軍裝,但衣着整潔的中年男人走過來,笑着對葉劍英說道:“講得好!葉師長不愧是人中俊傑啊!”
這個中年男人也就是朱德同志,這是朱德同志和葉劍英的第一次見面。
但一見面朱德同志就被葉劍英的豪情壯志吸引了,因為他們的想法不謀而合,兩個人的性格也很合得來,在接下來的交談中,葉劍英對于朱德同志這位革命老前輩也是十分佩服的。
而後,朱德同志還提醒葉劍英:“按如今的形勢來看,南昌絕不是個安全的地方,你現在又已經公然反對蔣介石,隻怕是更危險,還是應該早些另謀去處才好。”
葉劍英聽了也立即回道:“多謝前輩指教!”此次見面也為日後兩人深厚的友誼結下了種子。
1927年7月,葉劍英選擇在白色恐怖最嚴重的時候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對于他的加入,朱德同志也非常開心。
1928年4月,朱德同志率領萬人部隊奔赴井岡山與毛澤東同志所帶領的部隊會師。
1928年冬天,葉劍英離開中國,去到蘇聯共産主義勞動特别班進行學習,學成後,在1930年下半年回國,在他的強烈要求下,于1931年初到達中央蘇區,并留在中央蘇區工作。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後,葉劍英還被任命為中央軍委委員兼總參謀部部長,朱德同志對他的表現也給予了很大的肯定。
圖|井岡山會師(油畫)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進行戰略轉移,葉劍英也随中央紅軍主力一起,參加了長征。一路上,葉劍英和朱德同志并肩作戰,建立了深刻的革命友誼。
1937年7月,盧溝橋事件爆發。葉劍英代表中國中央,赴西安與國民黨代表談判,希望能一起抗日。
談判期間,葉劍英得知蔣介石集團想要邀請毛主席和朱老總一起參加國防會議,便馬上告知中央。
在經過慎重的考慮後 ,中央決定由朱老總、周總理和當時在西安的葉劍英為代表,參加這場國防會議。
會議期間,葉劍英還受當時的軍政部部長何應欽的邀請,出席了動員讨論會,并在會議上發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對後續的全國抗戰起到了積極推動的作用。
圖|何應欽(舊照)
談判結束後,周總理離開南京去了山西,朱老總去了西安,葉劍英則依然留在南京,處理一些後續問題。
1937年11月,葉劍英處理完工作便立即趕往武漢,并在漢口成立了八路軍辦事處,開始了新的工作内容。
而後,葉劍英轉移到湖南長沙、衡陽等地,并于1939年6月到達重慶。随後在周總理的帶領下加入到抗戰前線的戰鬥中。
1940年5月,朱老總為了徹底粉碎蔣介石集團的陰謀,準備從太行山出發,去重慶再次和蔣介石集團進行談判。
但在去往重慶的途中,我方晉西北根據地受到日軍的猛烈突擊,朱老總又不得不傳回延安,在傳回延安的路上,朱老總一時感慨,便寫下了這樣一首詩:
群峰壁立太行山,天險黃河一望收;兩岸烽煙紅似火,此行當可慰同仇。
而當葉劍英在重慶時,便讀到了朱老總的詩,這一定是特别的緣分吧,當時的葉劍英立馬就明白了朱老總的心中所感,于是立馬寫了一首詩與之呼應:
将軍莫唱大刀頭,淪陷山河寸寸收。勒馬太行煙霧外,伊誰與我賦同仇。
朱老總得知葉劍英在重慶專門為對應自己的詩也作詩一首,便立即去尋來大聲朗讀,見葉劍英竟能如此明白自己的心境,心中不免感慨,也對他更為欣賞,還親自用筆抄錄下來。
圖|正在寫毛筆字的朱德元帥(舊照)
這兩首詩也讓二人的友情更加深刻。不管是在抗戰時期還是在解放戰争時期,朱德同志和葉劍英同志都對國家做了非常大的貢獻。
1955年8月,朱德同志率領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通路了北韓,以示兩國的友誼深厚。9月,在授銜典禮上,朱德同志和葉劍英同志均被授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
在1955年底到1956年初,朱德元帥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先後通路了羅馬西亞、匈牙利、波蘭、蘇聯等國家以示友好。
1956年9月,朱德元帥在第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和中央副主席。
從這些輝煌的經曆看來,朱德元帥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傑出的偉大革命家,可這樣一個偉大的人物,他在生活上又是什麼樣的呢?
1949年9月,朱德元帥在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上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副主席。
圖|全國政治協商會議(舊照)
新中國成立後,全國人民的生活也有了一些改善,但我們的老一輩革命家們卻依舊保持着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朱德元帥也不例外。
看着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好,朱德元帥也是打心眼兒裡高興,還說:“我們的目标就是讓全國人民都能過上好日子,人人有衣穿,家家有飯吃。我們進行經濟建設的目标也是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水準,為人民謀福利嘛!”
但朱德元帥自己卻對自己非常“扣”,好幾年了都舍不得給自己置辦一身新衣服,身上時常穿的衣服上面都已經打滿了更新檔,他也舍不得丢掉。
櫃子裡好一點的衣服他又舍不得穿,隻有出席上面重大的活動才拿出來穿幾次,一回到家又立馬換回舊衣服。如果衣服穿破了,他便說:“沒事兒,再補一補還能繼續穿。”
有一次,朱德元帥的一件内衣已經補得全是更新檔,沒法再補了,而且除了那幾件衣服全是更新檔的衣服也确實沒有其他衣服穿了。
圖|朱德元帥和妻子康克清合影(舊照)
于是,妻子康克清便勸他重新買一件,朱德元帥卻說:“不買新衣服,這怎麼不能補了,實在不行把兩件縫成一件穿嘛!”
聽到他這樣的話,康克清覺得既無奈又好笑。後來,康克清和從業人員商量,直接把做衣服的裁縫喊到家裡來,這樣朱德元帥不同意也得同意了。
這天,朱德元帥一回到家,便有人給他量尺寸,但朱德元帥還是不願意做新衣服。
這時,身邊的從業人員笑着對他說:“您就重新置辦一身吧,您這樣節儉,我們跟在您身邊,以後也不好意思再穿新衣服了。”
朱德元帥聽後笑了笑,便同意了,這才給他置辦了一身新衣服。
就連朱德元帥的醫生顧英奇同志也說:“朱總司令有一套絲絨襖褲,襖褲面已經破爛的更新檔挨着更新檔了,可他就是舍不得丢,還經常穿,穿了好幾年。”
圖|與同志們一起勞動的朱德元帥(舊照)
朱德元帥的勤儉節約不止是他身邊的人知道,就連他去外地視察工作時,地方的從業人員也頗有感觸。
有一次,朱德元帥去四川視察工作,期間,和當地的負責人一起去烏尤山遊玩。
因為天氣很好,爬山也确實畢竟熱,等到達烏尤寺山門口時,大家都已經累得大汗淋漓了,是以當時随行的從業人員便幫朱德元帥脫掉外衣。
可當外衣脫下後,那些随行的從業人員都驚呆了,因為朱德元帥的白襯衣後背上竟然補了一塊巨大的更新檔。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覺得特别不可思議,事後還有幾個從業人員小聲議論:“朱老總怎麼還穿補了更新檔的衣服啊,還是那麼大一塊更新檔。”
“這就是革命先輩艱苦樸素的精神啊!我們應該向朱老總學習!”
圖|朱德元帥與從業人員合影(舊照)
對于長期生活在基層的普通幹部更是第一次見到上司人這樣的樸素精神,這對于他們日後的工作和生活也一定會有很大的引導作用。
其實不止朱德元帥,很多革命先輩們都一直秉持着這樣節儉的生活作風。當然,作為朱德元帥的好戰友,葉劍英自然也是如此。
葉劍英元帥在晚年的時候,依然非常關心人民的民生問題,也十分看重幹部和群衆的信訪。
因為葉劍英元帥心裡清楚,信訪工作是黨中央體察民情了解民意的重要途徑,是以必須嚴肅重視。葉劍英元帥還多次強調:
做好信訪工作有三大好處: 第一,可以聯系群衆,宣傳群衆,教育群衆; 第二,可以發現幹部、了解幹部、任用幹部; 第三,可以掌握社會動态,研究社會動向,解決社會問題。
是以這項工作必須要認真對待,而且要一直貫徹下去,發揮出它的最大作用,為人民群衆處理問題,讓人民群衆的生活得到更好的改善。
圖|葉劍英與朱德交談(舊照)
不得不說,朱德元帥和葉劍英元帥這兩位好朋友在很多方面都是有相似之處的。在關于工作的事情方面,朱德元帥也是十分認真。
晚年的朱德元帥視線也逐漸變得模糊起來,隻能看得起大字,而小一點的字都需要秘書讀給他聽。
但他從不怕麻煩,一有檔案送進來,立馬就會拆開仔細閱讀,然後認真批示,生怕因為自己的原因耽誤任何一項工作。
1976年,年邁的朱德元帥本就已經患病,加上工作的強度,身體就更加吃不消了。
1976年1月,周總理的離世也對朱德元帥打擊頗大,畢竟是一起并肩作戰了那麼多年的好友,一時間接受不了。
圖|周總理逝世遺體告别儀式(舊照)
聽到這一噩耗,朱德元帥的眼淚瞬間奪眶而出,不顧家人的阻攔也要去向周總理作最後的告别。
葉劍英元帥也同樣感到傷心,見到朱德元帥後,對朱德元帥說:“朱老總千萬要保重自己的身體啊!”
朱德元帥回道:“好!好!現在恩來走了,我們都要好好保重,要做更多的工作,讓祖國越來越好,要不然,怎麼對得起他啊!”
從此以後,朱德元帥便更加賣力的工作,還經常因為工作而廢寝忘食。可他卻從來不曾抱怨一句,就猶如知道自己所剩的時日不多了一般。
從1976年的2月到朱德元帥去世,他一共見了18次外賓,進行了3次談話,在這3次談話中甚至還有一次是親自到中共中央黨校看望成仿吾教授。
圖|正寫文章的成仿吾教授(舊照)
1976年5月18日,成仿吾教授将新譯的《共産黨宣言》寄給朱德元帥,希望他能提出一些具有建設性的意見。
收到這本《共産黨宣言》時,朱德元帥便立馬打開看了,其中的大字是朱德元帥親自逐字逐句仔細閱讀的,小字是讓身邊的秘書讀給他聽的。
将内容全部讀過後,朱德元帥便立馬對秘書說:“你準備一下,我要去中央黨校看望看望成仿吾教授。”
秘書聽後面露難色,說道:“可是您年紀這麼大了,本來身體就不好,還是讓他過來吧。”
朱德元帥聽後一臉嚴肅地說:“哪裡有專門請他來的道理,再說了,他和我的年紀一般大,我的身體我自己清楚,不過是去見一面,聊聊天,不礙事的。聽我的,下去準備吧。”秘書這才答應。
圖|老年的朱德元帥(舊照)
1976年5月21日,已經是耄耋之年的朱德元帥坐車來到中央黨校的宿舍裡,看望成仿吾教授。
見到朱德元帥親自過來,成仿吾也大吃一驚,連忙拉他過來坐着,說道:“難得朱老總還想着過來看我,隻是年紀大了,應當注意才是,其實你派人回個信兒也是可以的。”
朱德元帥說:“那怎麼行,我覺得還是有必要親自來一趟的。”
歡笑間,朱德元帥又說:“你寄給我的書我看了,我覺得很好,讀起來簡單易懂,這對于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和普及都是非常有益的!”
談話期間,成仿吾還詢問了朱德元帥的身體情況,朱德元帥回道:“我這個身體啊,還是老樣子,中央很照顧我的,沒什麼可擔心的。倒是你,在工作上一定要緊跟形式,好好保重自己啊!”
談話結束後,朱德元帥便又坐車回家。
1976年6月26日,朱德元帥因病情加重被送進醫院住院治療。7月5日,朱德元帥的病情惡化,很快就進入了昏迷的狀态。
到了7月6日下午3時,朱德元帥的心跳便永遠地停止了,他傳奇的一生也就此畫上句号。
圖|朱德元帥逝世後遺體告别儀式(舊照)
但朱德元帥離世時,葉劍英元帥并不在他身邊,是以在彌留之際,便囑咐妻子康克清幫他把話帶給葉劍英,也才有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
康克清把話帶到後并和女兒一起離開了,葉劍英元帥聽了這些話想了很久,認為朱德元帥說得很有道理,沒過多久,葉劍英元帥就和其他老同志将局勢穩定了下來。
朱德元帥的一生是傳奇的,也是偉大的,不止他一個人,那些所有為了國家和人民付出的革命先輩都是偉大的。
他們不辭辛勞,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黨,奉獻給了祖國和人民,讓我們用最崇高的敬意,向他們敬禮!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