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深度:庫裡成為曆史三分王 讓3分球有了尊嚴和地位

深度:庫裡成為曆史三分王 讓3分球有了尊嚴和地位

所有人都在等着庫裡加冕三分王,在NBA長達75年的曆史長河裡,事實上從籃球發展至今,從賽場到卡通片,三分球一直都隻是劍走偏鋒的“小把戲”,連《灌籃高手》裡都這樣說道:“誰稱霸籃下誰就稱霸籃球場。”井上雄彥對于籃球的了解并不過失,籃球的理念距離籃筐越近的攻擊就越有把握性,而自從喬丹将跳投和後仰上升到藝術層面之後,我們将進攻的欣賞範疇就此鎖定在了三分線以内,一度長達20多年。

波波維奇至今痛恨三分球和小球并不是沒有道理,華而不實的碰瓷時代滋生出的商業産物,NBA野心勃勃沖着四大職業體育聯盟之首邁進的同時,摒棄太多基本功和中距離的籃球本源,定然會讓老爺子這種人嗤之以鼻。但是單單從勇士和庫裡出發,三分球就變得沒有那麼可惡,甚至有點可愛,這個基于菲尼克斯體系和薩克拉門托國王變種的小球産物,糅雜了馬刺系的進攻分享和熱火三巨頭時代的區域緊逼,科爾的“調味”加上庫裡的“刀工”,真正将三分球推到一個曆史高台之上,再不是狗肉上不了席面,而是真正的台面菜和正餐。如果說在進入新世紀有什麼人去做定義、重塑和拯救籃球的事情,那麼無疑有幾個名字你無法跳過。

文斯-卡特在全明星用驚世駭俗拯救了扣籃大賽,直接将扣籃的藝術拉滿,将停擺賽季之後帶來的蕭條和萎靡帶到了複蘇之地;加内特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帶着颠覆位置的打法重塑籃球場的空間感,直到新世紀影響了後面整整20年的内線,你可以從現在的所有頂級四号位和小球軸心的身上看到狼王的一角和身影。奧尼爾在推進統治力的程序中差點把三秒區推個跟頭,以及有幸見證四大分衛日月争輝百花齊放之勢,而庫裡顯然位列其中,改變打法并不難,改變認知,就很不容易。《肖申克的救贖》裡摩根-弗裡曼說:“這些高牆真有意思。一開始你會恨它,然後你對它就習慣了,很長的時間過去,你還會依賴它。”

習慣會讓人制度化和模式化地去認知,從抵制到趨之若鹜的過程人們如同牛馬被驅使,又如此不自知。

從籃球進入80年代黑白雙煞接過J博士的大旗之後,NBA開始有了國際化的苗頭,開疆辟土的同時籃球遵從競技體育最本源的東西:對抗。過去40年,籃球真正發生改變的不是打法,是認知和欣賞的角度變了,我們無法定義“審美和審醜”的上限和下限,但是籃球打法在每個時代都有改變其規則和玩法的玩家出現。

在活塞以蠻荒方式出現在籃球場之後,喬丹法則應運而生,NBA真正定義“惡意犯規”也是從那個年代喬丹身上開始的,無所不用其極的對抗在1986-1993賽季這7年裡,聯盟場均進攻籃闆将近14個,87賽季曾經一度達到14.7個,更颠覆一般人認知的是,當時聯盟的節奏更快,場均得分在110分左右,這特别像是将橄榄球的玩法嫁接到了籃球場,橫沖直撞的同時帶來的巨大的肢體語言層出不窮,并非是緩慢的你一刀我一斧子的亂砍,而是有序的流血和死去,叢林法則在當時盛行。而在那7年裡,喬丹完成第一個三連冠的時候,聯盟場均三分球隻有3次,還别嫌少,因為86賽季的時候才0.9個三分,少之又少幾乎可以省略不計。

三分球在當時的需求就是正常例會裡的溫和的搭茬,聽一聽樂呵一下就完了,或者拿來偶爾炫技的雜耍,關于三分印象最深的也就是伯德在全明星三分大賽對對手的一番調戲,基本上代表了三分球在當時的角色扮演,以及帕特森在92-93總決賽G6絕殺太陽的神來之筆,那個時候三分球是隐藏在角落的眼睛,是見光死的不入流的技法,是鬥獸場短兵相接你竟然飛出一支暗器的臭不要臉,在曆史前50的三分射手榜單裡,都見不到一個那時的人物。

而在喬丹第二個三連冠時期左右的10年間,火箭隊的奪冠真正推開了三分球的大門,1993-1994賽季大夢一星四射的打法,在根本上或者說第一次讓人看到了三分球對于籃球比賽有了緻命的影響力。火箭的打法對于後來跑轟有着真正深遠的影響,包括新世紀之後普林斯頓的國王以及太陽,小牛,再後來的馬刺,勇士,熱火,都有當年火箭隊進攻的影子和風韻,隻是一個奧拉朱旺站在雲端,而後導演出來的跑轟戰隊再無如此風流之人。1994年火箭打尼克斯的時候還端住了場面,但是一年之後一星四射在火箭在不成形的正常戰績中孕育而生,你要承認糟糕的正常賽戰績讓當時湯帥大膽設想的戰術成為現實。是以1995賽季NBA迎來真正三分的震動,當賽季聯盟場均5.5個三分對比之前提升2.2個,已經是曆史之最,此外NBA第一次出現三分出手超過10次的盛景,從94賽季9.9次的破繭之前,直接突破到了15.3次。

喬丹96年開啟第二個三連冠之後的又一個十年的歲月,聯盟進入了攻防一體均衡而慘烈的時代,場均得分連續11年沒有突破到100分,喬丹對籃球對抗加欣賞度的提升拉到了曆史滿格。01-04的幾年間,并不盛行區域聯防繼續鼓勵對抗的時代,四大分衛交相輝映的單挑映射了當時聯盟的打法,場均得分95分左右,04賽季93.4分。不過此時三分球在當時湧現出來的不再是偷襲,而慢慢變成了刺客,如範克賽爾,瓊斯這種冷箭,當然米勒和雷阿倫已經占據曆史高位,而此前也有過如庫裡那種打法的球星,那就是國王巅峰時代的麥克-畢比,依然被視作異類。

再十年之後,三分球也沒有變成主旋律,水花兄弟開始冒尖的年代,即便是勇士2015賽季奪冠聯盟也不過就是場均7.8個三分的水準,但是撩撥起三分戰争的人,确實是庫裡。史蒂芬-庫裡是從一個在籃球世界裡相對僻靜甚至孤立的角落,慢慢将三分球拖到了舞台中央,火箭隊這種開山始祖自然不能怠慢,卷入和勇士的三分大戰之後,相繼重新整理NBA球隊單賽季命中三分紀錄,直到達到1000+也沒善罷甘休。勇士巅峰帶動了整個三分産業鍊,17-18賽季聯盟場均三分命中數首次突破到了10個大關,至此到本賽季是12.3個,連續三年達到12+的水準,而在湧現出利拉德,哈登這樣同樣出色的同輩中,為何隻是庫裡獨領風騷?

深度:庫裡成為曆史三分王 讓3分球有了尊嚴和地位

因為庫裡打破雷-阿倫曆史三分王紀錄的速率和方式,着實是這個時代的傳奇故事,至少從曆史三分射手的角度而言,庫裡正在成為新的門臉,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在整個曆史三分射手的隊列中,庫裡是逆風成長的典範,一度有老輩球星認為巅峰勇士過不了93太陽的關卡,原因是庫裡無法面對風馳電掣的凱文-約翰遜,這在當時其實不難了解也很容易接受。除了雷吉-米勒之外,雷阿倫作為種馬一樣的小腿天花闆,也是飛人梯隊的精英代表,以及身體最“羸弱”的特裡也不乏一條龍暴扣的場景。或許跳躍着打球有着驚人三分爆發力的選手裡,隻有克勞福德和庫裡有雷同之處,但克勞福德沒有成為體系,這是差別。

人們相信聯盟如果願意有一天擴大場地,拉長戰線,那麼庫裡就是始作俑者,他不是沒有失敗過,甚至在季後賽無法證明自己脫離體系,至今還困擾着萌神。在赢下開拓者的那個夜晚,庫裡17次出手15次是三分球,科爾和追夢否認萌神刷紀錄,但在見證曆史之前,沒有人不會動念,球迷翹首以盼一個新紀錄的誕生,是知道庫裡将帶來新的三分概念,曆史會重新衡量和定位三分球的意義,就從他打破雷-阿倫紀錄的那一刻停表,然後進入新紀元。庫裡的三分不再是衡量個人成敗标準的名額,而慢慢被拿來欣賞和讨論,這個過程很不容易。

一星四射的本源是奧拉朱旺,是以三分球是“四射”,一星才是王道,3分依然叨陪末座。可庫裡連續拿下MVP之後,不是時勢造英雄,而是時勢要推出一個這樣的人,讓三分球有所歸宿,有自己的話語權,讓小球登基的同時,庫裡和納什奠定地位不同的是,納什以改變球隊形态而主要責任,這一點隻能算發揚光大。雷阿倫的三分是終結者,冰冷機械,其實很多人更笃信和傾向于米勒的三分,激情且不屈不撓,他推開喬丹的那次投射,本就是三分序曲裡的最高音,是三分成蝶振翅的最初原形和最終夢想。

現在庫裡把這個故事講的又好聽又好看又動人還有趣,甚至老少皆宜,三分球本身成為本能而非需求,庫裡一顆接着一顆地投射,從73勝賽季最後黑色4分鐘的失敗,到卷土重來的堅定和勇氣,都是建立在一個過程裡,羽化成仙,凡人到巅峰,失敗到爬起,拍拍身上的塵土不自怨自艾笃定前行,涓滴意念最後彙成河。三分球最迷人的地方之一,就是更漫長的飛行過程,人們雙手合十或者捶胸頓足,都是生活裡悲喜的寫照,庫裡和三分球就此拉開了大衆對于平凡到偉大過程的想象——“讓子彈飛一會”,一定會野馬脫缰,雷聲鼎沸。而萌神天賦平平和達成願景的奮鬥效應,是平凡人推開重壓之下的鼓勵,這才是萌神讓三分變的有尊嚴的原因,讓平凡的生活突然多了期待和相信奇迹降臨,本就是絕大多數被命運驅趕的我們,想繼續奔跑的動力和信念。等再回頭看看,庫裡的超遠弧線,畫的就是一道彩虹,曾閃耀過生活裡的雨後天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