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考古學家,大家是不是覺得很高大上的樣子,一提起考古研究,是不是有一種肅然起敬的感覺?今天筆者曬給大家幾張考古時期的現場照片,帶大家看看考古的現場是怎樣的。

考古學家主要是對地下的文物進行挖掘和研究,首先,考古學家在正式挖掘文物之前需要對地理位置進行考量,進而在確定不會出現坍塌等情況發生,以順利挖掘地下的古物。
在挖掘過程中往往會遇到一些困難,例如由于古墓已經被水泡過,很多文物需要進行搶救性開挖;或如,古墓已經被盜墓賊開挖過,需要有技巧的清理現場,以求将損失減到最小。
再如,地下嚴寒,很多文物已經被凍住等等,面對不同的情況,考古學家要采用不同的措施,是以作為一個考古專家各個方面的知識都需要涉及,是相當博學的。
為了讓文物不遭到破壞,考古學家變成了上天入地無所不能之人,必要時,他們經常在架子上蠕動,來一招隔空取物,此情此景,比演員吊威亞還要刺激。
此外,考古學家相當重視團隊的協作能力,他們在開挖古墓的時候都是團結一緻,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分工,都會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
不過很有意思的是,為何考古從業人員都不說考古現場?有什麼秘密不成?其實并不是什麼秘密,據悉,是因為讨論這些是對逝者的不尊敬,是以形成了不成明文的規矩,并不是什麼秘密。
挖掘文物過程中,考古學家會對這些文物進行詳細的研究,為了能夠節省時間,以及對文物有一定的了解,不等文物運送到文物局,考古學家就拿出放大鏡,手套,紙筆等工具進行現場研究,由于考古工作量往往很大。
是以考古學家經常在戶外支起帳篷作簡單休息,次日一早便前往古墓繼續工作。如果不是黑夜光線不好,不利于開挖古墓,恐怕考古學家甯願不吃不喝不睡的整日工作,畢竟地下的文物對他們的誘惑力太大了。
考古學家的工作量遠不止我們看到的這些,一件文物出土需要對其進行處理,因為文物在地下呆的時間比較久,既珍貴又脆弱。
考古學家小心翼翼的清理出一件文物需耗時很久,有的時候清理一件文物就需要保持一種姿勢五六個小時,是以腰椎頸椎等毛病也時常會出現在考古學家的身上。
曆史文物全部開挖完畢後,考古學家面臨着更為艱巨的任務,就是對這些文物進行深入研究,在研究過程中,考古專家也往往會做到廢寝忘食的地步。
進而通過對文物的研究來得到更多的曆史資訊,有時能夠填補大量的曆史空白,讓人們進一步的了解曆史。
當然,從古墓中挖掘出來的曆史文物也會進一步的豐富中國曆史博物館,為中國的文化寶庫再次增添色彩,讓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再次以實物狀态展現在後代乃至世人面前,進而增強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考古學家是值得人們尊敬的群體,他們不同于盜墓賊,他們是為社會做貢獻的存在,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推動力,理應受到世人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