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押解被流放的女犯人,往返數千裡,為何解差都搶着接這個活兒

文/紀布

話說,在我國古代“流放”可謂是一種大刑,簡單地說就是: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流放是僅次于當衆斬首的刑罰,那些被判處放逐罪(流放)的犯人将被解差押送到數千裡以外的蠻夷之地“勞改”。

衆所周知,在我國古代交通非常落後,幾十公裡的路都要走上幾天時間。可是,就是這樣的一件艱苦的差事,很多解差都還全力争搶“攬活”,尤其是在押解“女犯人”方面,競争尤為激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又是為什麼呢?

平心而論,流放要比斬首更為可怕。放在現在,我們通常會認為流放應該屬于一種比較輕的刑罰,老話說得好,好死不如賴活着。

古代押解被流放的女犯人,往返數千裡,為何解差都搶着接這個活兒

能活着總比死了強很多,沒準在将來的某一天,還能有翻身甚至是東山再起的機會。就像宋代的蘇轼一樣,他也遭受過流放,但恰巧遇到天下大赦而被召回,得以翻身。

但是,在我國古代,流放其實是一種比斬首更為殘酷的一種刑罰。雖然流放勉強可以苟活,但流放絕對會讓犯人切身體會到什麼叫做“生不如死”!被流放的犯人,要從起始點一直到終點全程都要被枷鎖鎖上。

而且,被流放之處是數千裡以外的蠻荒之地,即使在路途中沒有死去,有幸到達了終點,接下來等着他們的将是永遠幹不完的重活,那種像牲畜一樣的感覺,就如同被刀絞一般,肉體與精神時刻遭受着摧殘。

古代押解被流放的女犯人,往返數千裡,為何解差都搶着接這個活兒

可是,統治者們對此刑罰卻樂此不疲,不僅可以展現自己生命的憐憫之心,而且還可以解決蠻荒之地或者僻遠地區的勞力問題。但是,那些罪犯絕對不可能自願前往,是以,就隻能派遣解差來押解他們了。

例如在《水浒傳》中,林沖武松等英雄好漢就被流放過。如果恰巧碰到押解女犯人的差事,那些解差都會争先恐後的搶奪押解權。所謂無利不起早,别看押送犯人這個差事非常苦,但是在其中卻隐藏着非常大的油水兒,跑一趟能夠獲得很多意想不到的好處。

雖然說解差很苦,但外快能賺得卻不少。對于解差來說,押解犯人雖苦,但他們能得到的報酬卻很多。

古代押解被流放的女犯人,往返數千裡,為何解差都搶着接這個活兒

尤其是那些手頭非常緊的解差,通常都會争搶出活兒的機會,倘若能遇到押運女犯人,那他們更會争搶,因為,在押解女犯人這個活兒,得額外賺取更多的外快。

而這些外快都是那些女犯人的家人在暗地裡給的好處,也是希望那些解差能在路上多給女犯人一些照顧,來緩解她們的痛苦。

還有,解差這個職業非常的自由。對我國古代官吏史有些了解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古代官本體系中分為官與吏,官就是體制内,吏就是體制外的臨時工。

古代押解被流放的女犯人,往返數千裡,為何解差都搶着接這個活兒

吏在衙門中的地位很低,通常要做的工作都是幹一些雜活,跑個腿兒,抓個人,平時的巡夜值班也都是他們的活兒。吏一旦偷懶被發現,不僅要扣錢而且還得挨上幾大闆子。

相比押解犯人,即使路途又累又有風險,但可以享受絕對自由,而且自己是老大,不用看那些官老爺的臉色了,而且還能管流放的犯人,過一把官瘾。而且每走到山清水秀風景秀麗的地方,還能夠多逗留一些時日欣賞景色,豈不快哉。

在古代,大多數女犯人都是有一些背景的,他們的家庭也大多是中産階級,如遇到條件好的,沒準還能送輛小馬車做徒步工具呢。在我國古代時期,很多被判處流放的人,絕大多數都是受到他人連累的。

古代押解被流放的女犯人,往返數千裡,為何解差都搶着接這個活兒

舉個例子,一些被治了罪的官員,再或者是犯了罪的土豪劣紳,他們家中的那些女眷大多都是千金小姐之類的,再差一點的就是婢女啥的,他們沒有犯下什麼彌天大罪,但卻遭受了無妄之災,實屬無奈。

對于解差來說,如果能接手這類的女犯人,大多他們家中都會給予一些馬車等其他的代步工具,以減少一路上的勞苦,這樣的話,解差也非常輕松,事兒辦完後,他們也能夠騎馬趕回,而在傳回來後,他們還可以将馬匹等徒步工具賣掉,賺取一筆好處費。

以上這幾個觀點,就是為何解差們都喜歡押運女犯人的原因了。當然,在這其中,好處可不僅僅隻有這些,路途艱辛,往返數千裡,不僅能夠增長自己的人生閱曆,而且在回來之後,也可以和熟人們互相吹牛,談論談論路途上的那些趣事兒與風流之事。

古代押解被流放的女犯人,往返數千裡,為何解差都搶着接這個活兒

本文參考資料:《中華通史》,《獄中雜記》,《獄官令》,《知網相關文獻——我國古代解差揭秘等》,《百度百科相關詞條——解差,古代女犯人,流放,株連九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