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加強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利用,朝陽區将建設四條文化精品廊道

作者:Beiqing.com

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婷婷)12月15日,記者從朝陽區“兩會”獲悉,朝陽區将高品質高标準建設博物館之城、閱讀之城、藝術之城、雙奧之城、時尚之城,力争到2025年,打造不少于100個基層特色公共文化空間。以運河文化帶建設串聯特色文化資源,建設通惠河、壩河(亮馬河)、蕭太後河、溫榆河文化精品廊道。

建設一批“小、特、精”特色文化空間

朝陽區文化和旅遊局黨委委員、副局長王勇剛介紹,朝陽區将持續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準,推動城鄉公共文化設施一體化建設,建設城市書屋、流動美術館、非遺傳習所等一批“小、特、精”的特色文化空間,實作文化設施覆寫身邊化。力争到2025年,打造不少于100個基層特色公共文化空間,街鄉文化中心達标率提升至95%。

2022年,朝陽區将開展第二批文化事業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區和特色文旅消費街區評審認定,将投入約500萬元朝陽區高品質文旅發展扶持資金和150萬元文旅消費券,支援文旅企業發展和文旅消費惠民補貼,全力建立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

“十四五”期間,朝陽區将推進博物館之城、閱讀之城、藝術之城、雙奧之城、時尚之城建設,建設系統完備的現代文化和旅遊服務體系,率先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文化産業和旅遊産業融合高品質發展,努力建成國家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

建設通惠河等四條文化精品廊道

朝陽區是運河文化帶的重要節點,通惠河、亮馬河、壩河、蕭太後河等多條大運河的支流水系都穿區而過。2021年,朝陽區全面推進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利用重點工程落地。

神木廠曆史景觀保護工程神木廊房、《神木謠》碑及禦碑亭工程順利竣工,神木博物館辦理啟動手續,重要展品完成測試搭建。

據介紹,神木廊、禦碑亭與籌建中的神木博物館将形成整體神木曆史景觀,成為保護、傳承、展示神木文化的殿堂和視窗,成為觀賞和沉浸式體驗一體化的共享空間。推進神木廠遺址保護工程,形成大運河曆史風貌整體景觀,展示神木文化及大運河漕運文化。

朝陽區運用科技手段,開展大運河文化帶朝陽段的數字化保護項目。對沿岸文化遺存進行全面展示,全面記錄永通橋文物風貌保護資料,進一步講好大通閘到永通橋間44處曆史遺存背後的故事,呈現“京通石道”“長橋映月”等25處重要地标、園區等文化元素。

運河文化帶的遺珠散落在河流沿線很多街鄉。朝陽區推進曆史文脈研究,完成通惠河、孫河古鎮、壩河、東壩古鎮、朝陽門石道、蕭太後河、北小河等曆史、民俗文脈研究課題,完成《亮馬河流域曆史民俗資源保護與利用研究》等4個課題研究。同時,推進全區範圍各街鄉曆史文脈課題研究,形成40個調研報告,并聯合北京大學、社會科學院專家團隊,梳理前期“十三五”曆史文脈調研課題成果。

下一步,朝陽區将加強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利用,建設通惠河、壩河(亮馬河)、蕭太後河、溫榆河文化精品廊道。王勇剛表示,“十四五”期間,朝陽區将全面開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推出50個文化遺産保護示範項目,樹立10個傳統文化品牌。同時,抓住北京自貿區建設、2022冬奧會舉辦契機,形成100個傳統文化傳承活動,搭建傳統文化交流平台。

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編輯 白爽 校對 陳荻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