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格律嚴合的正能量五絕,為何如此不通——寫詩不能隻求合格

接到一份咨詢,這裡簡單回答一下。

格律嚴合的正能量五絕,為何如此不通——寫詩不能隻求合格

晚舟必歸 藏頭詩

晚雲天霸滿,舟陷駭濤關。

必定巾英勇,歸功社稷堅。

一般情況下,這類時政相關作品,我是不會回複的,不過這位朋友既然選擇了單獨咨詢,咱們還是要對得起這份真誠。

閑下來認真看了一下這首作品,五言絕句的平仄關系簡單,一望便知。這是一首平起不入韻,押通韻“十一安”、新韻“八寒”部的五絕。平仄格式是嚴格合律的,說明這位朋友懂格律、知格律。

從格式上來說過關,藏頭也完成得不錯。不過問題也是很明顯的,修辭手法、文法欠佳,導緻表達不充分、不流暢,當然也可能是藏頭限制了他的發揮。

最糟糕的是第三句,這肯定是因為藏頭字“必”字不好處理引起的。“必定巾英勇”,從文法邏輯上來說是完全不通的,這會給讀者造成閱讀困難,自然就失去對作品的興趣。

首句“晚雲天霸滿”,也不妥,非常俗,甚至是方言的俗,完全可以換種說法,稍微雅正一點,做出同樣的描述表達。

我們是在寫詩,不是在街頭扯淡啊。說流俗,第三句又搞得别人看不懂,是以這首作品其實問題也簡單,就是文藝性不夠,或者說作者文學水準暫時不夠支撐古詩詞的創作——熱情當然是滿滿的,但是光有熱情,沒有文藝美感提高和積累,作品必然陷入幹嚎,這正是“老幹體”的特色。

其實并非時事不可寫,熱情不可寫,而是要注意詩的藝術性。

格律嚴合的正能量五絕,為何如此不通——寫詩不能隻求合格

我們具體來看這首五絕,如何根據思路理順字詞表達。

第一句是寫夜雲重重,第二句寫驚濤駭浪,第三句寫巾帼英雄,第四句寫祖國後盾——是不是這麼構思的?

如果是這樣的話,構思沒有問題,純粹就是表達有很大問題。創作者一定要加強詩文閱讀,特别是主席詩詞,學習主席在時事詩詞創作中善于運用字詞的表達方式和修辭方法,進而将自己從“打油詩”、“老幹體”泥潭裡掙脫出去。

不但要有正能量,還要兼顧文藝性。這個文藝性,第一是表達順暢,第二就是表達高端、大氣上檔次。寫這方面作品,必須得向主席學習靠近。主席是文藝與時事融合得最好的詩人代表,是中國古詩詞最後的頂峰。

而這首五絕的問題,首要是把總結出來的四句文思表達順暢——當然這有一定難度,就是格律和藏頭。格律容易處理,合理更換字詞即可做到,關鍵是更換字詞還不能影響藏頭。

像“晚雲”,這種詞彙是不存在的,我們不能生造,是以要重新考慮,比如換成“晚來”,“晚風”,這才符合古詩詞創作邏輯,要表達的是夜雲滿天,給人壓抑的感覺,我們換種說法——“晚來雲霸天”——這句的平仄就變成了“平平仄仄平”,首句入韻,好在“天”字也押韻。

無論是“平平平仄仄”,還是“平平仄仄平”,都不會對後面的平仄推導産生問題,對句依舊是“仄仄仄平平”,仍然可以使用原來的句子“舟陷駭濤關”,不會導緻出律(具體推導見格律詩專欄詳細講解文章)。

格律嚴合的正能量五絕,為何如此不通——寫詩不能隻求合格

“舟陷駭濤關”其實沒有“舟陷駭濤間”更合适,不過因為第四句是“堅”字押韻,是以這裡不用“間”也是需要的。我們先暫時保留這個想法,因為說不定到後面第四句也要調整。

“駭濤”這個詞倒是沒什麼問題,和駭浪是一個意思,可以使用。

關鍵是第三句要理順“必定巾英勇”——這好像是開玩笑一樣寫的,雖然平仄合律,又藏頭,但是出現這種應付式寫作是不應該的。我們不論是創作什麼東西,都要對自己的作品負責。如果實在寫不出,甯可不寫,也不要用完全不通的句子來讓别人笑話自己的詩,對不對?

我猜——是猜測啊,這位朋友是想将晚舟當作“巾帼英雄”,這是這個“巾”字的來源——可是這仍然說不通啊。

這句得大改。

我不知道這首作品是什麼時候寫的,如果是在事件發生時的應景之作,那麼回國之路還是一種努力方向,這首作品還是一種期望。如果這首作品寫在當下,她已經回國了,那麼這首作品就是一種感歎——這其中的情感抒發是有差別的。

因為這首作品是剛發過來,我就當剛寫的,那麼就是類似于馬後炮的慶祝,情感的重心是放在國家強大後盾的感歎上,因為已經成功了。

格律嚴合的正能量五絕,為何如此不通——寫詩不能隻求合格

那麼這個“必”字就還真不好怎麼處理了。說她必回國吧,有馬後炮之嫌。“必勝歸國路”?“必勝歸家路”?雖然直白,但是總比“必定巾英勇”這種莫名其妙的組合要順暢。

我們要唱贊歌,但是不要口号式地唱,要向主席學習,在文藝性修飾、時政性題材中取得平衡,兼而有之,才不會淪落成喊口号的老幹體。因為社稷堅,是以歸國路必勝,脫離晚舟個人的英雄評價,這樣說不好嗎?

晚來雲霸天,舟陷駭濤關。

必勝歸國路,歸功社稷堅。

但是我們發現第三句和第四句,有兩個“歸”字,第四句是藏頭,是以不能更換,那麼就隻能換掉第三句的“歸”字,我們用“回”字代替吧。

必勝回國路,歸功社稷堅。

這樣我們就把第一句和第三句理順了。這首作品,至少讀者就能讀懂了,如果有地方詩刊不懼刊登時政作品的話,發出去也沒有問題了。

不過話說回來,改是改了,這依舊是一首沒什麼意思的作品,論歌頌,遠不如高歌一首《我的祖國》情感來得飽滿充沛。論文藝,還是靠不上邊,甚至連純粹的口号都不如——如今網絡上大多數口号作品都是如此,雖然很正确,但是确實沒有意思。

格律嚴合的正能量五絕,為何如此不通——寫詩不能隻求合格

這就是一首平仄合格的“老幹體”,是非格律派拿來攻擊格律的極好素材。

我們寫詩,關鍵是在情感和文藝性啊,不知道諸位朋友何時才能正确地認識到這一點。

時事詩不是不能寫,我也相信這位朋友寫這個的時候充滿了情感,甚至可能熱淚盈眶,但是并沒有正确地、流暢地表達出來。表達不正确,你就無法讓旁人接收到你的情感,連接配接收都做不到,還說什麼共振,共情?

詩文、詩文,何為“文”?紋飾也。是要寫得漂亮,才叫文章,詩歌還要有節奏感,是寫得漂亮、有節奏感的韻文,才有資格被稱作好詩的。

這種作品,離理想還太遠,一天不消除掉無時無刻不想寫“老幹體”的心,就絕無進入好詩創作的殿堂。

話說得比較直,甚至有些難聽,不過是出于真心希望這類朋友走出自己思維桎梏的想法。

不下猛藥,救不得人——但藥是開了,吃不吃還在于自己。

說不定他們根本不認為這有問題。

是以我要說的都說了,也隻能抱着愛聽不聽的遺憾——忽然領悟到了莊子“冷眼熱心”的處世哲學。

格律嚴合的正能量五絕,為何如此不通——寫詩不能隻求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