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盤龍區“文化+”融合發展搭建文創服務“新橋梁”

掌上春城訊“打造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核心城區,意味着由内整合、向外發展的區域性國際藝術交流平台正逐漸延伸。”近年來,盤龍區合虛民族民間文化傳習館分别與馬來西亞、泰國、日本、加拿大、南韓、法國等地藝術家及機構開展文化交流活動,真正做到讓文化服務走出昆明、讓民族文化走向世界。這正是盤龍區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的一個縮影。

盤龍區“文化+”融合發展搭建文創服務“新橋梁”

如今,盤龍區已打造出聞一多公園和C86山茶坊等一批服務型文化共享空間,打通群衆與公共文化相連的“最美一公裡”;雲南茶葉等特色産品也被賦予新的文創标簽,通過線上管道走向全國;世博園片區的文旅創新改造更新,将昆明生态文化名片擦得更亮……以“創新發展、集聚發展、開放發展、融合發展”為主線,盤龍正着力把文化創意産業打造成為全區重要支柱性産業,着力建構全市文化創意産業發展的排頭兵和“文化+”融合發展的示範區。

盤龍區“文化+”融合發展搭建文創服務“新橋梁”

文化共享空間獨具特色

“紅燭啊——燃燒自己成灰燼,永生不滅紅燭魂,燃燒沉醉的夢,燒化冷漠的冰,燒毀那恐懼的魔影,燒出那一片光明。”在主題曲的渲染下,聞一多先生以及他和西南聯大的故事以庭院京韻實驗劇的方式和觀衆們見面了。

盤龍區“文化+”融合發展搭建文創服務“新橋梁”

盤龍區聞一多公園内,“紅潮文化社群·公共文化共享空間”通過庭院京韻實驗劇、非遺體驗、閱讀體驗、手工品、書畫等文化藝術形式,免費為大衆提供與衆不同的公共文化共享空間。2019年起,盤龍區開始打造庭院劇《聞一多》《錢南園》和《吳澄》,三個劇目前總共演出165場。“為公衆和盤龍曆史文化搭建一座精神橋梁。”盤龍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将把全區26個文物點打造成公共文化服務空間,給轄區居民提供免費公共服務。

在各類文化共享空間方興未艾之中,如何展現特色?盤龍C86山茶坊文化創意産業園可以找到答案。

盤龍區“文化+”融合發展搭建文創服務“新橋梁”

“C”和“山茶”來源于這裡的雲南電視機廠曾經生産的“山茶”電視機英文"Camellia";“86”取自項目所在地東風東路86号門牌;“坊”是市集、街坊的意思,寓意山茶坊會成為溝通鄰裡,文藝交流的愉悅空間。

盤龍區“文化+”融合發展搭建文創服務“新橋梁”

這裡的璞玉書店、陽光心霖兒童公社、太平洋咖啡雲南首店如今已是昆明集聚人氣的網紅文化地。2016年項目修繕改造完成後,其獨特的工業傳承風格和對文創企業的扶持政策吸引了衆多文化類企業入駐,文化類産業企業占整個項目70%以上面積,貢獻85%以上産值。

盤龍區“文化+”融合發展搭建文創服務“新橋梁”

總部辦公、文化教育、體育運動、時尚旅遊、餐飲休閑彙聚于此……昆明的新"山茶”每一片花瓣都蘊含獨特色彩。作為具有完整業态布局和功能分區的體驗式文化創意産業園區,C86山茶坊通過文化讓老廠房煥發蓬勃生命力。

提升改造“新”世博文化

“99個‘靈靈’每個都有專屬的彩色造型,全部來自市民學生原創畫作。”在提升改造後的世博園花園大道上,陳列着不同色彩的1999年中國昆明園藝博覽會吉祥物“靈靈”。色彩各異的雕塑讓這條長達200多米的大道增加濃厚藝術氛圍。今年為迎接COP15召開,世博園從6000多幅參賽作品中選出99幅畫作,聘請藝術家把這些畫作繪制到“靈靈”的塑像上,成為網紅打卡地。

盤龍區“文化+”融合發展搭建文創服務“新橋梁”

作為中國舉辦的首屆專業類A1級世博會,昆明世博園實作了“一個盛會改變一座城”。開園以來,共接待海内外遊客2300多萬人次,接待26位外國國家元首以及衆多海内外知名人士,一舉創下八項“世界吉尼斯之最”。2016年,昆明世博園作為世界上首個整體保留的世界博覽會會址,獲批更新為國家5A級景區。

“創新提升5A景區品質、延續世博文脈、傳承世博精神”,全新更新後的世博園,成為生物多樣性、傳承世博文化基因的世界園藝旅遊創新體驗目的地。在原有“一道、兩展區、五館、七園”核心資源的基礎上,逐漸建構“景區外部關聯發展、内部良性互動生長”的發展模型,形成“一廊串兩環、一核帶五心”的空間構造,打造八個功能分區、兩個環廊。

盤龍區“文化+”融合發展搭建文創服務“新橋梁”

目前,昆明世博園改造提升項目示範區已初步完工,全新打造“象”往世博、花海、時空花鐘、林間孔雀等主題綠雕景觀,更新遊客中心、花園大道、世博湖噴泉、中國室外展區、摩崖景區等項目,新增展示中心、自然書館、曾孝濂美術館等文化業态。

文創産品線上助力雲品出滇

“将茶葉和糯米一起加入土罐烘烤,烤出香味後倒入滾燙開水,香氣撲鼻的糯米香茶就泡好了。”登入雄達茶文化城線上商場,泡茶攻略、選茶指南、購茶管道清晰展示。作為昆明著名的茶文化城,全新上線的APP為雲茶銷售、茶文化傳播打開全新管道。

盤龍區“文化+”融合發展搭建文創服務“新橋梁”

“APP實作線上雄達茶文化城一站式嚴選購茶,這個平台可以共享線下雄達的所有茶商資源。”以潤譽茗公司董事長馬銘陽留學多年後回到雄達茶文化城,以雲茶文化為品牌打造全新銷售方式。他認為,要鞏固雲茶招牌,嚴選銷售才能把控品牌品質。自2020年9月起,雄達茶城還依托提升改造後的茶文化、馬幫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氛圍,開展夜間特色休閑遊覽、名茶品鑒、茶藝表演、大衆飲茶、特色美食、文化演出等夜間活動,以“一商戶一特色”促進片區夜間經濟繁榮,也為茶産業鄉村振興彙集更多社會力量。

盤龍區“文化+”融合發展搭建文創服務“新橋梁”

12月14日晚上8點多,雪力國際數字經濟園區多個直播間裡,主播正在上線直播。玉石、農特産品、文創産品……“雲品”正通過他們的講解對外線上銷售。截至今年底,園區已實作銷售5億元,入駐企業達5000家。

盤龍區“文化+”融合發展搭建文創服務“新橋梁”

以雲南民族文化産業為基礎,以雲品出滇為中心。為做好“雲品出滇”,園區主播團隊直接深入基地進行直播,并設定雲南非遺産品、雲南精品現場體驗展示中心,以線下實體為場景打造實體體驗,以非遺傳承為依托,線上線下對商品展示、宣傳、推廣,打造雲南特色産品全生态鍊的數字經濟産業示範項目,将“雲品”資源推向更多地方。

昆明日報全媒體記者:胡耀元

責編:李冬雨 實習編輯:趙萍

編審:周曉雪

終審:錢紅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