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冬農開發促農增産助民增收

作者:愛景東
冬農開發促農增産助民增收

春耕夏作秋收冬閑,一直是農民恒古不變的生産規律。可如今,景東縣老百姓用勤勞打破曆史,盤活農村閑置的土地,以特色種植和政策扶持為重點,以資源為依托,大力發展冬農開發,讓土地和農戶不在有“農閑”。

冬農開發促農增産助民增收

景東縣文井鎮清涼村的田間地頭,隻見大塊小塊的豌豆田裡,青翠豌豆藤在清風中搖擺,白色花兒點綴其中,農戶們穿梭其間,理藤、拔草一派農忙的景象。

冬農開發促農增産助民增收

種植戶高偉告訴記者,以前每到冬季這裡的田地都會有荒蕪,而随着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跨越,越來越多的種植戶開始利用冬季閑田種植水晶豌豆、蠶豆、馬鈴薯、冬辣椒等增加收入。“我這塊地當時是租來種玉米的,玉米種結束以後,地也慌着是以就種了水晶豌豆,其餘的地還種着玉米,辣子套種,看現在的長勢,應該可以的,收入應該有的。”

冬農開發促農增産助民增收

種植水晶豌豆是景東縣冬農開發的重頭戲。近年來,景東縣結合我縣自然條件、區位優勢、可開發資源,形成了壩區以冬馬鈴薯、冬早蔬菜、煙後冬辣椒、冬大豆為主,半山區及河谷以冬早青蠶豌豆、優質雙低油菜為主,山區以小麥、荞麥、飼料為主的冬季農業生産布局,發展适銷對路品種,實作農業增産、農民增收、農村穩定。

冬農開發促農增産助民增收

李香是龍街鄉人,勤勞能幹,為了能在冬季也有收入,她和丈夫來到文井鎮清涼村租了50畝田地,種植美人椒。“美人椒種着48畝,現在開始采摘,價格還是可以買到4元左右一公斤,還是可以的,有效益的。”

冬農開發促農增産助民增收

多年來,景東縣堅持把冬季農業開發作為産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的引擎,全面實施優質高産建立活動,重點推廣現代農業新技術,積極做好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試驗、示範和推廣工作,通過走集約化、規模化發展之路,做大優勢産業,壯大特色産業,開辟了農民緻富的新路子。

冬農開發促農增産助民增收

據悉,2021年景東縣完成冬農開發26.1萬畝,總産量32.1萬噸;實作産值11.4636億元。其中:冬早蔬菜4.6萬畝,産量4.5萬噸,産值5.49億元;馬鈴薯5萬畝,産量(鮮重)12.5萬噸,産值1.5億元;水晶豌豆7.3萬畝,産量5.1萬噸,産值2.55億元。

景東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