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球場巡禮】植物大戰外野手?在這個球場居然要跟棒球玩捉迷藏?

上期我們介紹了MLB曆史最悠久的球場,波士頓紅襪的主場芬威球場,本期的小熊主場瑞格利球場則是現役球場中資格第二老的,距今有107年,這兩座球場也是唯二的百年球場(第三老的球場道奇體育場有59年曆史)。

【球場巡禮】植物大戰外野手?在這個球場居然要跟棒球玩捉迷藏?

圖源:球場社媒

球場概況

主隊:芝加哥小熊

坐落:芝加哥市區

所有人:托馬斯-裡基茨(Thomas S. Ricketts)

正常觀衆容量:41,649

最高入場紀錄:47,171

球場表面:天然草皮

球場結構:無頂

球場尺寸:左外野355英尺(108.2米)/左中外野368英尺(112.2米)/中外野400英尺(121.9米)/右中外野368英尺(112.2米)/右外野353英尺(107.6米)

建造沿革:1911年3月4日動工,1914年4月23日啟用,6次擴建/翻新(最近一次為2019年)

建造成本:25萬美元(合2020年646萬美元)

這座球場的曆史要從曾經短暫存在的聯邦聯盟(Federal League)說起。當時“大聯盟(Major League)”并不是如今我們所知的MLB的同義詞,可以用來指代任何有一定規模的職業棒球聯盟,現在的國聯和美聯在那個時代就是兩個最具代表性的大聯盟。

而1913年建立的聯邦聯盟就是奔着成為另一個大聯盟來的,聯盟由八支球隊組成,包括一支叫芝加哥鲸魚(Whales)的球隊。聯邦聯盟為了招攬生意,不惜用優渥的薪酬大挖國聯、美聯的牆角,招募了不少明星球員,一度運作得相當紅火。

【球場巡禮】植物大戰外野手?在這個球場居然要跟棒球玩捉迷藏?

對于鲸魚來說,他們的競争政策可不僅僅是靠球員的号召力那麼簡單。在他們建立之前,已經有小熊(國聯)和芝加哥白襪(美聯)兩支球隊紮根風城。為了壓過兩支老牌強隊,一座能提供全新觀賽體驗的氣派球場至關重要。鲸魚的老闆查爾斯-威曼(Charles Weeghman)超前部署,委托專人設計、建造了由他本人名字命名的球場,動工時間比芬威球場還早半年。

鲸魚坐鎮新球場的第一年取得聯邦聯盟的亞軍,第二年拿下了隊史的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冠軍,随後球隊就解散了。發生了什麼情況呢?面對氣勢洶洶的聯邦聯盟,國聯和美聯有些招架不住,要是再這樣發展下去,職業棒球市場就太内卷了。

不過既然都是棒球隊的老闆,彼此之間的商業理念總有相通之處。在聯邦法官、後來成為MLB首任聯盟總裁的基納索-蘭迪斯(Kenesaw Mountain Landis)撮合下,三個聯盟達成一緻,聯邦聯盟解散,各支球隊被國聯和美聯吸收。

鲸魚的老闆威曼買下了小熊的部分股權,将鲸魚和小熊的球員陣容合并。而最關鍵的一步操作,自然就是讓小熊從老舊的原球場喬遷到了鋼筋水泥結構的威曼球場。幾年後,威曼因為财務問題出售了他在小熊的所有權,著名的口香糖大亨比爾-瑞格利(Bill Wrigley)接手球隊。他一度将球場命名為小熊球場,到1927年改為現名,沿用至今。

【球場巡禮】植物大戰外野手?在這個球場居然要跟棒球玩捉迷藏?

作為上世紀前半葉不可多得的先進球場,除了鲸魚和小熊外,這裡還接納了相當多其他項目的主隊。最著名的要屬NFL的芝加哥熊(Bears),“熊”與“小熊”頗有曆史淵源,從名字上就能看出兩者之間的密切聯系。熊在瑞格利球場從1921年一直駐紮到了1970年,整整半個世紀“熊熊一窩”,在北美職業運動史上實屬罕見。

如今絕大多數MLB棒球場為了協調人流,強調引導觀衆就近入場,從布局設計上不怎麼突出“正門”的概念。老派的瑞格利球場算是例外,坐落于球場東南角的主入口上有一片裝飾派風格的大紅色招牌,上面寫着“瑞格利球場,芝加哥小熊的家”。

【球場巡禮】植物大戰外野手?在這個球場居然要跟棒球玩捉迷藏?

進入球場走上看台,布滿常春藤的外野擋牆便映入眼簾。1937年翻新時,球隊管理層為了讓球場看上去更加漂亮,決定在外野擋牆上栽種常春藤。一開始用的是源自歐洲的品種,後來為了更好适應芝加哥惡劣的氣候,換成了原産于東亞的品種(也即爬山虎)。

在賽季初期,藤蔓的葉子還沒長出來,此時是能看到牆磚的。随着季節的推進,藤蔓越長越濃密,整座球場就隻見葉不見牆了。如果小熊打進了季後賽,瑞格利球場又是另一番風貌,寒風吹拂下藤蔓一片紅黃色,秋意濃濃。

【球場巡禮】植物大戰外野手?在這個球場居然要跟棒球玩捉迷藏?

外野球員在守備時要尤其注意這片擋牆。基于曆史原因,MLB特許瑞格利球場可以不使用本壘打牆緩沖墊,至今還是傳統的磚石材質,是以球員必須要注意保護好自己,避免救險球時減速不及,高速撞擊牆面。

另一個問題更加棘手,厚厚的藤蔓有可能會讓球消失不見。通常而言,球員會選擇立即向裁判舉手示意,要求判罰場地規則二壘打。如果挂在藤蔓中的球又掉了出來,或者外野手選擇繼續找球,那麼仍然維持活球局面。這種情況下應該如何決斷,對防守方是一個重大考驗。

【球場巡禮】植物大戰外野手?在這個球場居然要跟棒球玩捉迷藏?

然而對球場比賽環境影響最大的因素還是飄忽不定的妖風。每年四到五月,球場以東不到一英裡的密歇根湖吹來的東北風常常會将一些潛在的本壘打吹進外野手的手套,可是在炎熱的夏季和寒冷的季節,刮過球場的往往是南風、西南風,這時候球就會一個勁兒朝看台上竄,甚至于一些強力打者曾在強風buff加持下,擊碎了對街住宅的窗戶。

更離譜的情況是橫風,從左外野到右外野的風向會讓球的落點可預判性大為降低,嚴重幹擾了守備。根據有利于得分還是有利于投球的因素,可以将一座球場按照“投手場”或者“打者場”分類。瑞格利球場是極端例外,天氣将極大左右一場比賽的局面,今天是低比分的投手戰,明天搞不好分數大到令人咋舌。

【球場巡禮】植物大戰外野手?在這個球場居然要跟棒球玩捉迷藏?

最後告訴親愛的球迷朋友們一個小貼士:當你去瑞格利球場看球時,記得在入場前仔細觀察飄揚的旗幟,辨明當日的風向和風速,借此預測比賽的走勢——這樣就能顯得你特别懂球,是個經驗豐富的小熊老球迷啦!

【球場巡禮】植物大戰外野手?在這個球場居然要跟棒球玩捉迷藏?

你最喜歡MLB的哪座球場呢?歡迎在評論區告訴我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