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黑幫開始的,30年權力鬥争曆史(32)

作者:垂柳浣紗

  高義問道,前兩年你們還夠吃嗎?之是以也這麼問,主要是高義兩年前被調去了京師奮武堂研修去了。最困難的時候,并沒在軍中呆着,是以有些不太清楚兄弟們的情況。呆在京師的武堂,雖然自己能感受到世道的艱辛,不過于他們這些禁軍的中堅力量都也還過得去。每個月,他都能用些閑散銀子換一籃在市面上根本就找不到的雞蛋往自個家裡寄去,雖然在城中大家的口糧都變成了粗糧,但至少還能填個溫飽。

  我家還行吧,除了兩個老娘親,我家就我一個,呆在軍中至少口糧還夠。這就是我們為什麼還是覺得留在軍中比較好,更何況是大宋的主力,無論怎樣,總要管飽。是以,能省下些口糧和銀子往老家寄去,村子裡面,也就我家過的還行,不至于餓着。

  不過,杜參軍就不行了。是啊,大家有些同情的看着他。這杜參軍一聲歎氣,誰讓俺爹娘生的的多啊?上面下面還有五六個哥哥妹妹。

  那怎麼辦?高義好奇的問道

  不好辦,那時我們義陽軍還封了城,堵了路。

  嗯?為何?其他小校問道

  口糧都上交了……隻能去砍樹,挖山了。可之前,這山上的樹早就砍光了,聽老家人說,原先光我們義陽軍還有四五成的山林,可現在連一成都不到了。沒了山林,别說是飛禽走獸了,連野山菜都沒了。隻有往外軍道找找看,可這情況,至少在我們河南南路哪裡不一樣?且聽說轉運使吳緻霍大人下了死令,這麼多人沒有路引到處外出,置官府顔面于何地?便圍了起來,不準外出。

  這……那你家人如何?高義有些吃驚。

  幸虧在軍中,大人當時不在,俺就找我們左廂的督軍求了情,開了一條路引出來。高義點點頭說道,督軍向來通情達理,如果換做我,也會給你開路引。

  那是,咱大人是什麼人,杜參軍終于笑道。

  哈哈,大人你可不知道,這一下,杜參軍家居然一下子來了二三十口人。就算打地鋪,他家也住不下。

  是啊,杜參軍說道,沒辦法,其實俺們家人多,但也沒這麼多人。都是親戚的親戚,爹媽能出來,拉不下臉,就一起帶來了。可俺有什麼辦法?這麼多人如何照顧,隻能按照遠近親疏,把俺的老婆本都拿出來了,每家分點東西都給打發回去了?哎,原先入伍就是為了能分到土地,當時那是盛況空前,家裡入伍越多土地就越多……

  那要是沒有當兵呢,不是就沒地了?嗨,這還用問,你就去做民夫推車。不過,誰願意家裡沒地啊,這不都争先恐後的。可也不知怎麼的,到了建元四年,分到的地又還回去了。我們這些當兵的大老粗也不懂,還了就還了吧,隻要能吃得飽,可現在……

  那他們後來呢?杜參軍,默不作聲,搖了搖頭。

  高義歎了口氣,河南道确實不行,便問一名步營都虞候,你們廣南路還行吧?

  還行,也還不行。主要還是和廣南的大人們有關系。

  哦?什麼關系?

  當初剛建元的時候,廣南路的幾位大人輕賦寬政,我們那會的田間過得還不錯。

  哪幾位大人?高義倒是不太清楚。

  自然是廣南節度使潘美,廣南東路轉運使方原方大人和兩位副使古大成古大人,馬骐馬大人。這些大人們都是出身廣南,是以對我們那裡非常熟悉,有些朝廷的政策若是不合地利時宜,雖然不敢不做,但也就做個五分六分。

  還有不合時宜的?朝廷的大人們國之棟梁,這政策怎麼會不妥?一個小校問道。

  這都虞侯反問道,要是都行,你怎麼兩年前餓肚子?小校舌頭一伸,不再說話。

  都虞侯繼續道,我們廣南,海外經商人員衆多,僑屬僑民,工商興旺。田間雖也有無地之人,可打個長工,吃口飽飯還是沒問題。大宋建立,主要在争取民心,很多時候,隻要那些前周的大士紳,達官貴人,能把多餘的土地捐出來,就行了,沒必要沒收所有财物,随意打殺,把事情做絕。還有那些工商業者,都沒收了,這廣南的經濟還搞不搞了?是以,幾位大人政策就是照顧工商,抑制豪強。總的來說,都還不錯。

  聽明白了,也就是鼓勵中農,卻沒處理富紳隻是讓捐了多餘的地。又放任小工商業的發展。可這樣和上面是背道而馳,這能過關?

  最上面自然就是朝廷。但直接指揮廣南東路的,則是統管廣南東西兩路和荊湖南北兩路的中南總督府。總督是幽州節度使狄青,不過他不管政務,主抓的是軍務。政務則是由副都督鄧芝負責。

  如果上面不滿,自然不能過關……聽說連砍三刀,第一刀就在建元二年初,砍向了廣州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