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毛主席宴請末代皇帝溥儀,竟改變他的人生,毛主席:禦膳房好吃嗎

愛新覺羅·溥儀,這個可以說是世界曆史上經曆最奇特的皇帝,一直以來都是中國近代史裡十分重要的人物。因為他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末代皇帝,是以他的人生浮沉基本上就是随着國運一起浮沉,每當中國的走向有了些許變化,他的人生經曆也會有很大的變化。可以說,他就是中國近代史的活樣本。這樣一個重要的人物即使是毛主席都要禮讓三分的,在溥儀被特赦後,毛主席就在頤年堂請溥儀吃飯。

毛主席宴請末代皇帝溥儀,竟改變他的人生,毛主席:禦膳房好吃嗎

可是,作為一個已經退位的皇帝,是一個封建王朝的代表,應該是新中國的敵人,為何毛主席會想到請溥儀吃飯呢?

溥儀,也就是宣統皇帝,是大清王朝最後的一位皇帝。他在很小的時候就被扶上了皇位,原因很簡單,當時的慈禧太後想要找一個易于控制的傀儡皇帝,是以就看中了溥儀。光緒帝在位期間與慈禧貌合神離,想要逃脫慈禧的控制,但是最終都失敗了。這使得慈禧意識到,一個成年人當皇帝總是會想自己做事,竊取她心心愛愛的權力。是以要想保證她可以繼續做她的“武則天”,就需要一個年幼的傀儡皇帝上位以便她可以繼續控制朝政。

後來辛亥革命興起,袁世凱逼迫溥儀退位,當然,那時的溥儀還什麼都不懂,退位的決定也不是由他做出的。北洋政府願意每年花錢供養溥儀,他的生活也沒有太大的改變。這樣的生活對他來說可能更好了,因為他可以不用履行皇帝每天的那些繁文缛節了。慢慢的,他在深宮之中長大了,他知道他是皇帝,他知道宮裡所有人都聽他的,他一直想出宮看看,想見識外面的世界,但是守衛卻不讓他出宮。直到後來,他的父母為他請了一個外國老師,他的世界才從這座紫禁城慢慢打開,認識到了外面的風雲變幻。

毛主席宴請末代皇帝溥儀,竟改變他的人生,毛主席:禦膳房好吃嗎

但是,中國的封建制度,從夏商周到清朝覆滅,已經曆時三千年。皇帝、紫禁城這樣的詞語,對于中國人來說早已不是一個人和一座城這麼簡單,那是中國人延續千年的信仰和敬畏,不是幾場新文化運動、幾次革命就能簡單推倒的。溥儀,是中國最後一個皇帝,在那時很多人的眼裡,也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人,而是中國千年文化曆史的一個代表,是大清王朝在人間的最後希望。那時的中國,心中還幻想着盛世王朝的人不在少數,他們仍舊不相信中國已經改變,仍舊要堅持中國的信仰,想延續中國千年的規律。張勳複辟,宣統皇帝又被扶上了位,随便一道聖旨就有很多人再次跟随;北洋政府後來想過取消清室皇族的年貢,但是總有一群人跳出來為非親非故的清室皇族說話。這些人不是為了宣統皇帝說話,他們是為了清朝,為了中國千年的文化在說話,他們還不願意相信這些制度的陳腐,他們還是心念着他們所謂的中華盛世。他們通過宣統皇帝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卻沒有考慮到溥儀自己是否願意。

宣統皇帝,一個無辜的、一無所知的小孩子,被時代裹挾,一次又一次站在了中國千年變局的風口浪尖。無數人在他的周圍叽叽喳喳,都在圍繞着他做各種鬥争,但是也沒有人管他自己的意願。他被這些人慢慢耳濡目染,心裡也想着有朝一日複興大清,重塑祖宗的光輝。

毛主席宴請末代皇帝溥儀,竟改變他的人生,毛主席:禦膳房好吃嗎

而後,馮玉祥發動了北京政變,成立了國民軍,脫離直系軍閥自成一派。他在撤離北京之前,停止了清室的優待政策,将溥儀全家趕出宮去。可憐的溥儀沒有想到,他出宮的願望還是實作了,但是卻是以這樣的方式——被别人趕出了自己的家。他從出生下來,命運就是被時代推着走,每一件人生中的大事都不是由自己決定的。他是以恨透了北洋軍閥,恨透了皇宮,恨透了這一切,恨透了現在這個中國。

他雖然自由了,但是他仍舊是退位的宣統皇帝,這個身份仍舊為他帶來着無數的坎坷。日本人侵占了東北,他們找到溥儀,希望溥儀可以當僞滿洲國的皇帝。溥儀知道機會來了,他可以自己做決定了,可以去實作他的複興大業,可以消滅那些可恨的北洋軍閥了。天真的溥儀以為他可以借日本人的手達到自己的願望,于是他答應了日本人的邀請。但是後來他發現,他的理想根本無法實作,他又被日本人作為傀儡皇帝“軟禁”起來。

這個決定,為溥儀帶來了一生的災難。他自此被貼上了漢奸的标簽,得不到同胞們的認可,日本人也隻把他當做傀儡花瓶,他占哪頭都沒有好下場。他不明白,他這個生命是中國最為特殊的生命,他是退位皇帝,他的一舉一動都有無數雙眼睛在暗處盯着,他的私事永遠不可能是私事,他的決定都連着中國的命運。他自以為為自己做的決定,還是因為他的身份而牽連上了華夏群眾的心和中國的曆史走向。他覺得身不由己,覺得這個強加給他的身份給他帶來了太多的煩惱,至此,他開始憎恨他的身份,他變得自卑,開始憎恨自己的一切。

毛主席宴請末代皇帝溥儀,竟改變他的人生,毛主席:禦膳房好吃嗎

八年之後,中國人民以頑強不屈的意志戰勝了侵略者。八月風暴行動中,蘇聯軍隊七日便橫掃東北,日本關東軍頃刻化為灰燼。溥儀在日本人的安排下準備逃往日本,卻在飛機上被蘇聯士兵抓住,又被關進了監獄。他的前半生,似乎就是從一個監獄走向另一個監獄。

此時的溥儀已經變得極度悲觀和自卑。他深感自己無法控制自己的人生,無數次想過要自殺。在戰俘營裡,一些清朝老臣認出了他,竟然在他的面前當場跪拜,“皇上皇上”。溥儀十分不自在,徑直去往另一個房間割腕自殺,但是沒有成功,被人發現并救活。溥儀事後也隻能無奈歎息,自己的生死都不能自己決定。

但是,新中國已經不同于中國任何時代,這個時代是開放、民主、自由、平等的新世界。在這個時代裡,曾經的一切都可以被原諒,如果是身不由己,或者是真心悔改,都可以得到在新中國重新做人的機會。開放包容、自由民主,這就是我們這個共和國的基本特點。溥儀,末代宣統皇帝,僞滿洲國皇帝,他的一切都是那麼身不由己,他其實不應該被太過嚴苛的對待。建立新中國的那些偉人們當然也明白這個道理,于是宣布将他特赦。溥儀做夢都想不到自己會被特赦,他覺得他背負的這個身份是陳舊的,應當得不到人民的原諒,但是新中國的人民原諒了他。他十分激動,也落下了淚水。這麼多年,他隻因為曾經戴過那個金黃的帽子而痛苦了如此多年,這些年熬過來,終于有一個時代不再是以而差別對待他,他隻是一個被時代脅迫的可憐人罷了。

毛主席宴請末代皇帝溥儀,竟改變他的人生,毛主席:禦膳房好吃嗎

毛主席在聽說他特赦之後,便準備請他吃飯。這一頓飯當然不是随便請請,毛主席自有他的想法。第一,雖然說中國經曆了幾十年的浮沉,群眾已經完全變了樣,但是當時的中國仍舊沒有擺脫封建的陰影,一些破舊的、陳腐的思想仍沒有得到改變。宣統皇帝溥儀仍舊在很多人心中是一種信仰,這從他在改造期間還有人對他下跪便可看出。要想完全推倒這樣的信仰,就要向群眾展示,宣統皇帝也隻是一個普通人,與大家都可以平起平坐。

這樣,群眾心中封建的鬼影才可以慢慢消失。第二,按道理說這樣的一個特殊身份的人即使被特赦也不應該和主席一桌吃飯,但是毛主席這樣安排,就是要告訴人民我黨是一個相容并包的黨,也是一個實事求是、能容人的黨。中國也是一個新中國,這個中國裡沒有官僚和貴族,上司人可以和人民一起吃飯,也可以容納曾經的舊勢力,中國已經變了。第三,毛主席看了溥儀的自傳《我的前半生》,大受震撼。

他知道溥儀的作為基本都是被迫的,他隻是一個命運不由自己的可憐人。他看出溥儀因為這些身不由己的一切而自卑傷感,他希望通過這頓飯讓溥儀可以重拾對于生活的向往,也是傳遞一個态度:原來的滿清貴族新中國都可以接納。第四,溥儀是幾十萬滿族人民的代表滿族因為清朝而在民間被歧視,毛主席請溥儀吃飯也是民族平等的證明,新中國裡,五十六個民族都是平等的,大家都可以在華夏大地平靜的生活下去。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所有中華民族永遠的家。

這頓飯吃得很順利,雖然溥儀仍舊有些謹慎,以至于别人給他夾菜他有些不敢吃,但是他也打心裡明白,他獲得了新生。後來,他被安排到了文史協會做文史專員,也順利迎娶到了一個媳婦,宣統皇帝終于最終成為了一個平凡的群眾,在北京城自由的生活下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