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人心裡有光明,看到的都是佛,你心中有黑暗,看到的都是魔

一個人心裡有光明,看到的都是佛,你心中有黑暗,看到的都是魔

作家狄更斯曾說:“情緒心态之健全,比一百種智慧更有力量。”一個人最頂級的智慧,就是懂得修煉自己的情緒。生活中的苦,大都是情緒種下的毒。

錢鐘書曾說:得勢時,把别人當人,告誡自己有所不為;失勢時,把自己當人,提醒自己終有所為。”人這一生,際遇跌宕往往一念之間。

白落梅在《世間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裡寫道:“人生到最後都要回歸樸素和簡單,其間所經曆的種種,隻是為平淡的結局寫下隽永的一筆。”

決定一個人人生高度的,不僅僅在于他是否努力,更關鍵的,在于他的判斷力。所謂的财富、地位的差距,除了少部分的運氣使然,更多的,是基于認知水準造成的差距。

是以,我們要專注于認知水準的提升。認知水準高的人,知道自己的“無知”“浪費機會,遠比錯過機會更讓人悔恨不已。”這句話,可以道出很多人的心聲。

這個時代,風口很多,機會也很多,但為何抓住機會的總是那些極少數?

那是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都受到了“知識的詛咒”。所謂知識,是前人用經驗總結出的抽象概念,可但凡是人就會有盲區,越是視野達不到的地方,往往越會蘊藏着問題的真相。

已有的知識有時阻礙我們的腳步,無知才能帶來新的可能。蘇格拉底說:之是以我看似擁有智慧,本質是因為我知道自己有多麼‘無知’。

人生四種認知層次,他們分别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無敬畏之心,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開始有敬畏之心,能夠迎接新的認知;

知道自己知道:具有一定認知深度,但仍有自己的盲區;不知道自己知道:大智若愚的境界,永遠保持空杯心态。

認知層次越低的人,對自己的能力盲目自信,不屑于聽取别人的意見,不善于接納新的觀點。認知水準高的人則不然。他們“虛懷若谷”,“聞過則喜”。

他們深刻知道自己的局限性,深知擁有的知識是如此渺小,對外界一直保持着強烈的求知欲望。他們樂于發現自己的缺點,不斷改正,不斷完善,沒有止境。

認知水準高的人,專注于“底層邏輯”聖人“前知五百年,便可以後知五百年。”不是因為他們有預蔔先知的本事,而是因為,這個世間的底層的規律,是永恒不變的。

古人雖知識有限,卻見識卓著;今人雖沉浸于知識的海洋,卻流于淺薄。就在于古人專而精,務求求真;今人博而淺,浮躁求快。

為何那些經典曆經千年而不朽,就是因為那些經典闡述的,是底層邏輯,而底層邏輯,縱使時光流逝,卻不會發生變化。

李小龍說:“我不害怕會一千種腿法的人,我害怕把一種腿法練了一千遍的人。”

現在很多人,迷失在碎片化資訊裡,流于淺薄,囫囵吞棗,不假思索,大腦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馬場。

唯有從自己心中生發出來的思想,才是有生命力的;唯有紮根于底層邏輯的思想,才擁有“扭轉乾坤”的威力。

認知水準高的人,不急着下結論。生活中,經常能遇到這樣的一類人,總是先入為主地給别人貼标簽。

雲淡風輕脫口而出的幾句話,對别人來說可能就是一場海嘯。伍爾夫在《到燈塔去》中寫過:“一個人對于别人的看法,有一半是荒唐的。這種看法完全出于一個人自己的個人動機。”

一個人最大的惡意,就是把自己的了解強加于别人,在未知全貌之前就肆意評論。

不要總是擺出一副我很明白、我什麼都知道的樣子。不要總是以自己固有的知識和經驗以偏概全,以點概面。不要總是被群體的情緒裹挾。

認知水準高的人深刻懂得,未知全貌,不予置評。他們總是花時間掌握多元度的知識,博采衆長,進而更全面地看待問題;他們總是站在終點思考問題,多了些專注力和判斷力。

遇事不急于下結論,讓子彈飛一會兒,是一種難得的冷靜和思考,也是一種難得的修養和品質。

樂觀開朗者開心,心‬寬‬者‬快樂。人生的‬真谛就是尋找屬于自己的樂趣,在快樂中渡過美好的時光。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又是一年‬。生活過‬得好了,衣‬食也‬無憂無愁。一‬晃‬而過的‬歲月猶如昨日,時‬光如流水般匆匆離去,彈‬指之間丢‬失‬了許多光‬陰‬。一‬寸‬光陰一寸金 ,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都‬去哪兒了?

是‬日‬子‬過得太快呢‬,還‬是生活節奏太快了,似乎并沒‬有‬一個準‬确答案。

那麼,親愛的你!請問你‬的快樂生活在哪裡呢?你‬還‬快‬樂‬嗎‬?的确,諸如此類的話語‬,時‬常‬萦繞在人們的腦海中。

日‬子過得太快了,人‬們‬似乎都沒有意識到快樂,就‬匆匆忙忙地過去了。回‬頭‬見不到‬快樂的人,甚至都忘記了什麼是快樂。

快樂與美好‬不期而遇,‬就在平‬常‬的生活裡,就在身邊的日子裡,快‬遞式‬的節奏淹沒了所有的美好。

這‬飛‬逝‬而過的‬行‬程中,隻是沒有意識到,甚至也缺乏識别快樂的慧眼。當今社會正趕上網際網路時代,訊息來源十分迅速,分分秒秒都有資訊釋出。

一切都變得更加快捷便利,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甚至于有些跟不上,也不太适應這個快節奏的生活。人變得更加忙碌起來,慢一點就跟不上時鐘的滴答聲。

快節奏的生活,人們的生活就像是快餐一樣,迅猛而至,沒有細嚼慢咽的機會。

緊跟時代步伐時,也‬需要适時放慢腳步,能夠給心一‬點‬安慰,讓人的‬内心快樂起來,每天才能開心過日子。快樂的生活,健康地成長,平安度過每一‬個曼‬妙的時‬光。

快樂的源泉在哪‬呢?人的快樂與心态有關。心态好了才能真正快樂,心情好了才能開心;人生要過得幸福,就要尋找自己的快樂人生,在快樂中渡‬過一生。

春花秋月,夏蟬冬雪。一‬年‬四季各‬有‬各的風景‬,春天的萬‬物‬複蘇,孕‬育新‬的生命,播‬種希望;夏天的‬熾‬熱‬似‬火‬,風‬情萬種;秋天的濃‬重‬厚‬實‬,收‬獲‬一‬份‬快樂;及‬至‬到了冬天‬的季節,儲‬蓄一‬份‬生‬命的美好,也是盡‬享‬一‬份‬純粹的快樂時光。美‬好‬的東西裝‬在‬心‬裡面,快樂的時光飄‬在臉上,幸福像‬花兒一樣綻放光彩。

人‬生‬也‬有四‬季‬,春‬夏秋冬一‬個不‬少‬,生‬命也有春‬夏‬秋冬,各‬有千秋,各‬有所愛。人生的‬四季,就是美好的生活,伴随着幸福和快樂!

其實生活很簡單,簡單的生活最快樂,快樂的生活來源于良好的心态。“你的心态,就是你的主人”。好的心态就是一輩子的快樂,它‬決定了人生的高度。

人生路‬上,隻要有‬一‬份‬好‬心‬态‬,人生就是充滿美好的時光,四季常青,溫暖如春。有‬了‬好‬心‬态‬,任何時候都會淡‬定‬從容,得‬失‬成敗不‬卑不亢,榮‬辱‬與共,從‬容應對。

紅塵滄桑,歲月悠悠。人生路上走得久了,适當地緩一緩,坐‬下來歇歇‬腳‬,不‬急‬着‬去‬趕‬路‬,欣賞一下腳下的風景,看一眼身邊的美景;懂得珍惜,欣賞美景,一切煩惱都會化為烏‬有‬,才能輕裝前行。

好‬心‬态‬是一個‬人的氣場,凡是心‬态‬好的人對‬人‬友善,和‬和‬氣氣,臉上‬挂着滿滿的笑容。

因為心‬裡邊‬沒有負擔,人‬看‬起來很舒服,也‬很‬陽光,走‬起‬路來‬也‬是輕‬盈‬飄逸的感覺,靈動可愛又不失優雅風範。

人要有良好的心态,隻有心态好了,心情也就好了,生活才能夠好。擺正自己的心态,保持樂觀的生活态度。

心态會改變很多甚至于人的一生,好‬的心态真的很好,不‬論‬什麼時候,都‬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心‬态‬好‬心‬情‬就好,遇事多往好處想,不要失去對生活的熱情。

心态決定心情好壞,心态發自内心世界的一切美好,隻是一時的情緒反應。

人的心态一旦好了之後,就會覺得心情舒暢,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快樂總是圍着你不肯離去。

好看的皮囊再好看也是暫時的,千篇一律沒有那麼耐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會永久快樂,與‬情‬趣喜‬好‬的‬人在一起,會讓你真心快樂。

餘生不長遠離讓你不開心的人和事,開心渡‬過餘生。餘生很貴,遠離那些讓自己不開心不快樂的人和事。

心存希望與美好,才能創造美好,沒有一個好心态,好運也不會青睐于你。即使生活中遇到什麼不幸或者不如意,也應該豁達樂觀,以平常心來對待。

人活着一輩子,最大的潛‬在對‬手‬其實是自己,珍惜人生的每一個美好時光。

人生沒有過不去的河,沒有爬不過的山。哪怕是曾經有過灰暗的過去,也要直視人生,不必也不要時時活在過去,打開心窗,讓陽光進來,讓陰霾遠去。

駕馭自己的心情,猶如操控方向盤,遊刃有餘,快樂坦然;放下那些亂七八糟的雜念,坦然自若。

無官無責 ,進退有餘。心境要豁達,一輩子無需背負太多。坦然接受自己,享受生活。享受那些美好的東西。

“春賞百花秋望月,夏納荷風冬聽雪”。以一顆平常心看待人生,平淡是真美。珍惜人生歲月,珍惜你所擁有的。不必去羨慕别人,淡泊名利,不求奢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做人做事,不要太貪婪,看得開,煩惱自然無。不要計較得與失,學會選擇,懂得放棄。

不要好高骛遠,别人的人生再好那也是别人的快樂,不羨慕也不嫉妒别人,保持一顆平和甯靜的心。

一個人總歸要有一些自信,相信自己就是最好的,跨越自卑,不要自己看輕自己。

正确地看待自我,信心滿滿地迎接自己的人生奇迹。經曆得多了,自然應該學會圓融通達,讀懂方與圓的生存智慧。

多一些助人之心,多‬發‬慈悲之心,悅己之心變得更加美好,圓融慈愛博大。

學會自我減壓,做自己心靈的主人,緩解、消融生活中的各種壓力。餘生不長,時間有限,控制自己的欲望,放松自己的情緒,好好地善待自己。

人生就是這麼短暫,任性妄為或許就是這樣。日子好過一點,不要忘乎是以;生活再難,也别忘了微笑;日子再苦一點,也别少了一些樂觀。

給自己注入新鮮空氣,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樂觀,開懷大笑時,你就成了生活的常客。

每個你無法釋懷的今天,都将成為你耿耿于懷的昨天。翻過的月曆已經變成過往,昨日的雲煙缭繞,終究是一段曆史的經曆。

許多時候,自己設定了無法跨越的溝渠,縱橫交錯,邁不過這道門檻,鴻溝之是以跨不過去,就是因為超過了心理的極限,導緻過得不開心。

養生之道,貴在善忘。忘記那些曾經的遺憾,簡單地就像一個無知的孩童。該忘的忘,該放的放,清空消耗自我的負能量,才能怡然面對生活。

人生百年如朝露,活在當下。世間萬象皆浮雲,樂住心中。人生,就是一場邊走邊忘的旅行。忘卻煩惱,才能内心晴朗;卸下枷鎖,方能邂逅美好;心裡無憂,身體才能無恙。

專注于當下的人,不對過去做無謂的得失計較,對于未來尚未發生的事情,也不做杞人憂天的擔心,他們的心甯靜而清明,是以他們是快樂的。

心理學家證明,如果一個人能夠專注于某件事,身心就會處于一種十分和諧的安穩中,很容易引發一種超然舒緩的喜悅感。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裡,人們的幸福感之是以降低,就是因為人們失去了專注于某件事的條件。

是以,要努力擺脫“走神”,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一種把握現在,專注當下的能力,隻有這樣,才能擁有發自内心的喜悅。

科學研究一再證明,樂觀開朗的情緒有助于身體健康。人生走過一段歲月,依然留下靜靜地聆聽。過去的隻是時間,老去的才是心境。

放下一切就是修行,隻是看淡了那結局。歲月在流浪,心在裡面安居。隻是紅塵短暫,卻看不破這經過。

一個人如果快樂,體内就會分泌出一種激素,提升身體狀态。一個人如果抑郁、郁悶,那麼身體狀況就會随之下降。

隻有通過節制自己的欲望,才能減少心中的雜念,才能讓心靈真正意義上沉靜下來,讓自己在欲海中脫身,做些有價值的事情。如此,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

人生的幸福其實有兩個方向:一個是直覺的看到,一個是心靈的品味。這兩者都不是來自遠方,而是由生活的體會得到的。

人生短短幾十年,生活會經曆許多。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平安快樂,健康成長,就是一個人最大的幸福,就是那最深遠的修行。

閑一陣兒,是福氣。 閑太久,或許就是一場災難。人一旦閑下來,就會貪圖享樂,安于現狀,慢慢地無中生有,慢慢有很多的時間去胡思亂想,去患得患失,去糾結不清,在剪不斷,理還亂的莫名情緒裡迷失自己。

不是時間太矯情,而是人心太做作。人生太閑則别念竊生,太忙則真性不現。忙而有價,閑而有趣,才是人生最好的狀态。

忙碌中度過美好的時光,忙出意義,閑出情義,讓歲月在忙碌和閑暇之間,開出拈花微笑的境界,便是人生最好的價值。

人間皆美好,志‬同道合,才有‬共同‬語言‬。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人逢喜事精神爽,悶上心來瞌睡多。要讓自己變得更好,就要好好熱愛生活,一茶一飯一碗粥,品嘗美味佳肴的味道,盡情享受生活帶來的樂趣!

知足者常樂,心寬者快樂。知足了就不會太計較,心寬了一切都看得開。

人生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心裡想通了什麼事都沒有。快樂是人生的穩定劑,一旦變得更快樂了,許多事情都會迎刃而解。

人要活岀生命的美好,不要得過且過,活出自我的精彩。在這人生的世界裡,那些品位高的人,生活品質也高,内心無比強大,往往溫和寬厚,不争不奪。心中有強大的自信,自身也有充足的底氣。

相反,那些層次低的人,往往浮躁,争強好勝。既缺少“裡子”,又缺乏自信,是以,凡事都愛争口氣、争面子。而境界越高的人,姿态會越低,胸有智慧,心有自信,越是不露鋒芒。

人的層次高,品位高雅,與金錢無關,也與地位無關,這是一個人一生的修行,才達到的一種做人的境界。

真正的君子,遠看讓人感到莊嚴,接近後卻又讓人如沐春風,說話時态度嚴肅,一絲不苟。

德行莊重的君子,為人要正直,待人要溫和,教導他人的時候要嚴厲。人生沉‬落的‬每一份‬快樂,都‬是‬一‬道‬美麗的句号,‬讓‬生命從此開‬啟新的旅程。

一個人的成熟,不在于經曆過什麼,而在于面對不同經曆時的态度。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懂得順境善待别人,逆境善待自己。

一個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别人,而是那個固執,懶惰,不願改變的自己。

其實,有時候也不知道自己在固執什麼,骨子裡的倔強就是不肯低頭,堅持己見,不将别人的勸告放在眼裡,唯我獨尊。

固執不是堅持,不是所謂的锲而不舍。固執的人最容易傷到自己。恰當合适的堅持,能夠使人們堅定信念,勇往直得前行的方向,也會更有把握去走穩一生征途中的每一步。而過分囿于執念,拒絕變通。隻會苦了身邊人也傷了自己。

古人雲:變則新,不變則腐;變則活,不變則闆。人越固執,就會越死闆,不能夠接受新鮮事物,不能開拓創新。隻有改變自己,懂得變通才能不斷地探索和進步。

固執于自己的想法,脾氣差,不接受别人的批評,控制欲強,會毀掉自己的一生。

因為固執,就忽略了身邊人的感受,忽略了事情本身的錯與對,忽略了愛也需要放手,忽略了家人之間也需要尊重,忽略了親情和愛情也需要用心經營。

固執的人一般主觀意識比較強烈,思考看待問題比較片面,很少能聽取别人的意見,更加不會主動檢討自己的不足。

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那些你認為在阻撓你的話語,其實都是對你的規勸。

有句話說得對:正确的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力氣隻有用在對的地方,才能收獲成效。

固執的人心胸狹窄,是自卑的表現。固執己見,能夠帶給你的隻有痛苦和失望,足以毀滅美好的人生。

很多時候,埋沒自己的人生往往就是自己。當這條路行不通時,就不要再做無謂的堅守,果斷的放棄這條路,會有更多成功的路供你選擇。

在日常生活中,希望固執的人偶爾可以學會放過自己,少傷害自己一點。用心去感受,多留意周圍人的想法,銘記别人的逆耳忠言。學着冷靜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斷。

固執的人,一路走來非常艱辛,吃過的苦最多,得到的甜卻最少。做人别太固執,該放就放,該忘就忘。

固執的人之是以生活中常感到不快樂,是因為你總是在盲目較勁,如果對一些事太過于固執,想得太多就是折磨自己,而且心累。

佛說:放下知見,和合一切。放下你的固執,和善良人在一起養德,和知心人在一起養心,和正能量人在一起終身受益。好運一定會撲面而來!

《人間失格》裡有段話:“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絕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絕别人,便會在彼此心裡留下永遠無法愈合的裂痕。”

誠然,一個若是缺失了拒絕的勇氣與能力,還偏偏習慣了以太大方的心态,逞強攬下沒有能力完成的事情,就是害了彼此。既耽誤了别人,也拖累了自己,加劇了問題的難度,更是令人難堪。

子曰:‘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孔子強調:一是人必須有恒心,這樣才能成就事業;二是人必須恒久保持德行,否則就可能遭受羞辱;三是性格決定命運,如果沒有恒心,不能恒久保持自己的高尚道德。

堅持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堅持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所謂成功,就是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随”。

“人貴有恒,人貴有志,學貴有恒”,有恒心的人,縱使失敗過,也能盼到成功的時刻。心是無止境的。會看到他的毅力,用汗水奪得的;縱使傷痛過,也能抹掉心中的淚水,懂得快樂來之不易;縱使氣餒過,也能重新站起來,不會輕易放棄,問題總會有解決的方法。

縱使成功過也不曾驕,知道驕傲會使他失敗,成功了也隻會一笑而過,心裡想着下一個目标,下一個成功;縱使爬到了颠峰,也不曾放手,知道颠峰不是盡頭。心的颠峰才是盡頭,盡頭還會有盡頭,是以他會永遠堅持着。

孔子倡導“事思敬”,即做事要敬業、要嚴肅、要認真。毛澤東說,世界上的事怕就怕“認真”二字,“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境界。

人貴有恒,恒則事成。一個人認真做好一件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都認真做好每件事。行源于心,力源于志。“一萬年太久,隻争朝夕”。

要幹成一番事業,既需胸懷理想,又要從現在開始,從當下做起,說到做到、力争做好,真正地把每一項工作、每一件事情都做到位。繩鋸木斷,水滴石穿,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唯有如此,明天才會更加美好。持之以恒,時間會給你最應有的回報。持之以恒既是人生第一美德,也是一個人的成功之道!一個成大器的人,都懂得“沉氣,靜心,慢慢來”

沉得住氣,靜得下心,慢得下來,耐得住寂寞。當你的心靈足夠曠達,自然能夠看淡世間萬物。面對人間世事,遇任何的大小事情,才能沒有抱怨之聲、狂怒之形和不平之心。一切從容以對,成就大器之人。

蘇洵有書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古往今來,真正厲害的人都沉得住氣。“沉住氣”是一句老話,提醒人們遇事應沉着冷靜、切勿急躁。

現在是一個浮躁的時代。沖動是魔鬼,生活中,一些人常因意志品格不堅定、韌性不足、沉住氣,急于求成,喜歡意氣用事,而遭遇成長的煩惱。做事事與願違後,又抱怨“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人生,就像一場與自己的戰争。越心浮氣躁,越會失去對事物的理性判斷,更會容易失去對生活的主導權。

最終,隻能與成功擦肩而過。唯有沉得住氣,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修煉好自己的心境,成為更強大的自己,有序不紊地處理好眼前的每一件事。

沉得住氣,才能更好的成功。司馬遷慘遭宮刑之後,才有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屈原被放逐之後,乃賦《離騷》;左丘失明,仍有《國語》。我們唯有在失敗中保持冷靜,不自暴自棄,不自怨自艾,反思自己,下次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沉住氣,并不是說抛棄朝氣、銳氣、志氣,而是要大事前有擔當、逆境時有襟懷。這是一種境界格局,遭遇困難挑戰還能保持一份氣定神閑,處理難題便能舉重若輕;這是一種心性修養,“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讓人寵辱不驚、從容面對成敗。

人生如逆旅,生命高光時刻的到來需要沉得住氣,淡定是一種氣度,是修養的展現,是睿智的彰顯,是理智的沉澱,是成熟的标志,更是智者的品質。

沉得住氣,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順其自然,表現為人的良好心态;痛而不言,笑而不語,迷而不失,驚而不亂。

沉得住氣,才能修得一顆安靜沉穩的内心,更寵辱不驚地面對生活的磨砺。擁有這樣的格局,才能領略人生中的無限風光。

《誡子書》中記載:“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心靜則清,心清則明。靜下來,聆聽自己的内心,才能活出更好的自己。 以一顆平靜的心,不慌不忙,從容入世;以一種優雅的姿态,自信豐盈,沉穩處世。

凡大事面前有靜氣者,是因為他修煉道行深邃,大事且能以靜制動,小事更是拿得起放得下。

靜氣不是等待,而是一種積極平和的心态冷靜觀察刻苦思索的過程。一個人對世界的感覺越深刻,對自己的認知越清醒,明白了自己擅長的事,也就懂得了接納與取舍。

少欲則心靜,心靜則事簡,隻有這樣方能夠掙脫繁華虛妄的羁絆,擁抱明确而簡單的生活。

越安靜,越從容。安靜會讓人發自内心的感到踏實,一顆躁動的心,無論幽居深山,還是隐沒在古刹,都會讓人焦躁不安,突如其來的任何變數都會感到驚慌失措。

越安靜,越蘊藏力量。潛心靜氣方可行穩緻遠。反之,越是浮躁,就越容易擾亂人心,進而讓自己陷入慌張,焦慮,乃至惶恐之中,徹底失去分寸和理智。

作家狄更斯曾言:“不管發生什麼事,都要冷靜,沉着。因為在安靜中,常常孕育着無窮無盡的智慧。安靜中,也總是可以賦予人超強的應變能力。安靜中,許多難題,才可以在理性的思維中,迎刃而解。

《禮記》裡有言:“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淝水之戰”中,前秦的兵力比東晉大十倍,謝安臨危不亂,鎮定自若,穩定了軍心,增強了士氣,以少勝多,力挽狂瀾。 

佛家有言:人生如悟道,靜得下心,沉得住氣,耐得住寂寞,便是接近成熟的人生境界。要想飛的更高更遠,如蛹化蝶,必須要經曆潛伏期中一段無聲的寂靜,待時機成熟,自然會脫胎換骨,展翅飛翔。

古人曰:事急則緩,事緩則圓。欲速則不達。當下,行色匆匆是時代的節奏,滿臉焦慮是衆人的常态,若我們不能做到與衆不同,将很難從時代的洪流中脫穎而出。

有深遠格局的人,都有一種眼光,一種追求,一種耐力,懂得不抱怨不焦慮,懂得拿捏分寸,不斷去豐滿自己的羽翼,一步一步鋪就向往的未來。

正如星雲大師說:“在等待的日子裡,刻苦讀書,謙卑做人,養得深根,來日才能枝繁葉茂。”

生命不是一場短跑,更是一場馬拉松,一開始用力跑的很猛的人,看似跑在前面,其實,不一定能夠堅持到終點。 反而是那些慢慢跑的人,穩得住心,沉得住氣,體會過無數次的失敗,還能夠不急不躁,沉住氣,穩住心,繼續堅持,跑到最後,更有成就感。

俗語說:“飯未煮熟,不可以妄自一開;蛋未孵成,不可以妄自一啄”。任何工作都不可以一揮而就,惟有慢下來,讓情緒積澱,逐漸做,做到非常好。人生即是一場體驗,做人要慢,像喝茶一樣,“逐漸來”淺斟慢酌細細品,越慢越好。

磨刀不誤砍柴工。慢慢來,是一種很好的心态。心慢下來,才能尋到桃花源。行色匆匆,加班、熬夜,人在激流之中既看不清他人,也丢了本心,“詩和遠方”也隻能在遠方。

真正厲害的人,都有一顆從容的心,腦袋裡充滿智慧,合理的利用時間,該慢則慢,該快則快。知道,适時地讓自己靜下來捋捋思路,努力紮根,默默生長。

真正的成功,都是沉住氣,也能穩住心,一點一滴努力創造,一腳一個印,慢慢來。

曾國藩不斷以“勤”“恒”二字自我激勵,“勤能補拙”,正是憑着這股韌勁和恒心,曾國藩造就了自己的非凡人生。曾國藩一再反複地強調有恒,語重心長地講了人無恒終将一事無成,并且以自己為例,引以為戒。命運奇迹與運氣垂青那些有準備的人,持之以恒的人。俗語有雲:“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功到自然成”。

在人生道路上,誰持之以恒,誰就能成功。孫中山先生,戎馬一生,他前十次革命均告失敗,但他百折不撓,終于在第十一次革命的時候,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

旬子講:“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锲而舍之,金石可镂。”說明了一個人如果有恒心,一些困難的事情便可以做到,沒有恒心,再簡單的事也做不成。

人生功成三境界,“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衆裡尋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此第三境也。”

“立”,立志、下決心;是“守”;是“得”。洞悉成功目标,欲追求;追求的過程有羁絆,堅持不放棄;成敗關鍵一刻挺過來,喜獲豐收。體悟失敗,功成者逾越的不僅僅是境界,更是自我的極限。

做事情要排除幹擾,不為暫時的煙霧所迷惑,要有執着的追求,登高望遠,瞰察路徑,明确目标與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要敢于創新,也要善于等待。這是執着的追求,忘我的奮鬥。

成大事業、大學問者,不是輕而易舉,随便可得的,必須堅定不移,經過一番辛勤勞動,廢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帶寬也不後悔。

必須有專注的精神,反複追尋、研究,下足功夫,自然會豁然貫通,有所發現,有所發明。

宋代禅宗大師:“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唐太宗李世民說,“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讀史使人明智。”

要有“活到老”“學到老”的勇氣。。古人雲:“思讀十遍,不如寫一遍。”善于讀書者,總是書不離手,手不離筆,手眼并用。。生命不息,讀書不止。人貴有恒。

幹任何事情要有決心、恒心和耐心,要有執著追求的精神,這是成就事業的關鍵。

學業,事業有所成就的,不是那些天資聰穎的,也不是那些背景深厚的,都是堅持努力,一以貫之的。

夢想首先就要“勤奮、肯做”,“堅持勤奮、堅持去做”。實作一個夢想,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沒有誰是一步到位的,成功人士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之中,總是表現出一種過人的毅力,可能失敗過很多次,可最終還是成功了,隻要腳踏實地、全心全意去做,才會離夢想越來越近。

在現實生活中,跟什麼樣人在一起,真的很重要。當你跟一個心存善意的人在一起,你的本性至少不會變壞,也能慢慢學會了解和寬容。而跟心有不善的人在一起,就容易互相糾纏,不放過彼此,最縱傷害了彼此。優秀的人總是互相吸引,餘生做一個更好的自己。

​知己好友,二三足夠;真心陪伴,不常見面!他們會把有限的時間,多用于不斷的更替自己上,讓自己越來越優秀!和優秀的人在一起,彼此成就,互相照耀,就是最好的選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和優秀的人在一起,就如同找到了人生的明燈,指引你看到更多的美景。跟什麼樣的人在一起,決定你生活的命運,影響你生命的一生!每個人身邊都有一個磁場環繞,無論你在何處,磁場都會跟着你,而你的磁場也吸引着磁場相同的人和事。

​選擇跟善良的人在一起,時間長了,你就變得善良了。跟正能量的、樂觀向上的、懂得感恩的這些人在一起,你的人生不會差。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這個道理,跟什麼人在一起真的很重要。

共勉

作者;青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