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象觀察|收集人臉資料被罰,小鵬汽車給網際網路汽車闆塊敲了一記警鐘

(二象财經)近日,上海小鵬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因“向第三方公司購買22台人臉識别攝像裝置,于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間非法采集上傳人臉照片431623張”,被上海市徐彙區市場監管局處以罰款10萬元。

根據市場監管局開具的處罰書,涉事公司購買具有人臉識别功能的攝像裝置22台,在旗下7家門店(涉及5個直營店及2個加盟店)安裝人臉識别攝像裝置,以此統計進店人數并分析男女比例、年齡等。該行為并未經得消費者同意,也無明示、告知消費者收集、使用目的。

二象觀察|收集人臉資料被罰,小鵬汽車給網際網路汽車闆塊敲了一記警鐘

(圖檔來自小鵬汽車官網)

對此,小鵬汽車官方回應稱,此次事件事出上海區域的門店希望通過對于門店客流等資料的收集與分析,改善接待流程,更好的服務于到店客戶,但由于對相關法律條款的不熟悉,誤采購并使用了違反了相關法律條款的第三方供應商的産品,對本次行政處罰表示完全服從,并對此事做出深刻檢討,早前采集的資料已全部删除,裝置也已拆除。

很多網友表示質疑:“40多萬張人臉照片被非法采集,罰款僅10萬元,是不是太少了?” 還有網友分析稱,這些采集資料的背後可能存在AI識别,除了記錄客戶在店内的活動狀态以及位置,甚至可以識别顧客的心情和商品趨向。

這背後,是大家對于非法收集個人隐私的痛恨。人工智能時代,各種生物識别被應用于各個場景中,包括支付密碼、門禁、身份識别等,這個過程中對于個人資訊的收集就成為普遍現象。但人臉資訊不同于數字密碼,使用者無法更改自己的人臉資訊,一旦洩露,将嚴重威脅到使用者的隐私安全和财産安全。

而我國對于個人資訊安全的監管也越來越嚴格,今年已經對多家企業違法收集個人資訊的行為開出罰單。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釋出的《個人資訊安全規範》明确規定,收集個人資訊時應獲得個人資訊主體的授權同意。

類似的事并不罕見,今年“315”晚會就曝光了多家店鋪利用攝像頭收集人臉資訊的現象,其中就有同屬汽車行業的寶馬汽車4S店。

在造車新勢力當中,小鵬汽車應該算現階段的勝者,在最近的10月和11月,小鵬汽車傳遞量都高于理想汽車和蔚來汽車,其中,10月的傳遞量為10138輛,11月的傳遞量為15613輛,前11月小鵬汽車傳遞量累計達到82155輛,高于理想汽車的76404輛和蔚來汽車的80940輛。之前的“蔚小理”格局已經變為“小理蔚”。

本該趁勢而上,但小鵬汽車卻敲響警鐘。保護個人隐私,網際網路汽車也不是“法外之地”。

此前,小鵬汽車一度處在虧損狀态,2018年-2020年,其淨虧損分别達到13.99億元、36.92億元和27.32億元,短期内扭虧為盈還是很困難的。該公司此前在招股書中透露,承諾到2023年底或2024年公司将實作收支平衡。(二象财經原創,轉載注明出處。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