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一個足球場到指甲蓋大小 你真的懂晶片麼?

從一個足球場到指甲蓋大小 你真的懂晶片麼?

還記得第一台計算機長什麼樣麼?它重達30噸、占地面積達150平米,内部由上萬個電子管以及電容組成。顯然,占地面積大、無法移動是其緻命缺點。

什麼是晶片?

從一個足球場到指甲蓋大小 你真的懂晶片麼?

緊接着科學家以矽晶圓材料為襯底制作半導體,帶來體積小、品質輕、壽命長等優點,成為替代真空管的最佳材料。但僅有“半導體”是不夠的,随後達默提出,可将半導體、電容、電阻等原件內建在一小塊半導體晶片上,進而形成一個完整電路,不僅電子線路體積能縮小,可靠性還能大幅提升,而這便今天的主角—晶片(Integrated Circuit Chip),俗稱IC。

從一個足球場到指甲蓋大小 你真的懂晶片麼?

就是這麼個“小玩意”,如今早已滲透生活中每個角落,小到耳機、手機、平闆電腦,大到汽車、飛機,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如果按照分類來看,其可分為軍工級、車規級、工業級、消費級,其中車規級對可靠性、穩定性要求較高,僅次于軍工級。

為了适應各類極端環境,它的工作溫度在-40度到+175度,使用壽命要求是20年以上,而消費級晶片的工作溫度也就在0-125度,壽命也就10年左右。同時,車規級的不良率要求在百萬分之一之内,畢竟消費級晶片出現問題,頂多就是“死個機”影響使用體驗,但換成車規級晶片卻能帶來“車毀人亡”的嚴重後果。

從一個足球場到指甲蓋大小 你真的懂晶片麼?

也正是因為這些要求,開發難度被進一步增加,導緻車規晶片和消費級晶片有着明顯代差,例如iPhone13、小米11等智能手機早用上了5nm消費級晶片,而主流車規級晶片卻為40nm級。

從一個足球場到指甲蓋大小 你真的懂晶片麼?

我們接着往下延伸,車規級晶片又有多種分類,一種是用于電動車電源口的IGBT功率晶片;一種是傳感器晶片,用于雷達、氣囊等。最後一種是控制晶片,包括整車域MCU,自動駕駛域的AI晶片、智能座艙CPU;MCU擁有較高的應用率,像一台燃油車就有70顆MCU,電動車則高出一倍,它的價格相對便宜,性能較為弱雞,但卻成為這次“芯慌”的重點對象。

相比之下,自動駕駛域AI晶片、智能座艙CPU性能更強,并且大家較為熟悉,像最近新車釋出上,基本上都會提到它們,例如“WEY摩卡算力達到1440TOP,ET7算力高達1016TOPS算力等等”。那麼這個算力和TOPS又是什麼呢?咱們接着往下看。

算力是什麼?

算力這兩個字聽起來有些專業,但在現實中與我們密不可分,就像日常玩遊戲、看電影都離不開算力支撐,而你可以把其了解為在特定的時間内,能做出多少次基礎計算。

TOPS為算力機關,1TOPS代表處理器每秒鐘可進行一萬億次操作,而對應的還有GOPS和MOPS算力機關,它們三者之間可進行換算,全部代表以每秒為機關進行的處理次數。

從一個足球場到指甲蓋大小 你真的懂晶片麼?

當然晶片也有自己的評價體系,像L1-L2級需要算力小于10TOPS,L3級需要的算力為30-60 TOPS....L5級需要的算力為500-1000 TOPS,不難發現随着自動駕駛級别高越高,對于算力的要求也更高,那麼如何提升算力?

從一個足球場到指甲蓋大小 你真的懂晶片麼?

想搞明白這點,我們要先了解晶片的運算原理,晶片處理的是1和0信号,這對應的是“開”和“關”兩種狀态。半導體内部控制栅極的電壓,進而實作溝道的“結合”或“關閉”(栅極類似開關),實作源極和漏極的連接配接,其中溝道的長度越小(這也是納米制程),資訊傳遞也就越快,算力自然更高。當然,這也讓單個半導體體積縮小,導緻特定空間内将容納更多半導體,對算力也會進行提升。

從一個足球場到指甲蓋大小 你真的懂晶片麼?

值得注意的是,英特爾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曾提出——摩爾定律,指每隔18-24個月內建電路特征尺寸會縮小,性能也會提升一倍。

2001年:晶片制程工藝是130nm,2012年:制程工藝發展到22nm,2020年:制程開始進入5nm時代,而未來摩爾定律會一直生效麼?

晶片制程極限

從材質實體特性上來看,溝道的極限為矽原子直徑0.2納米,倘若超出這個極限,那就意味着栅極的“開關”特性喪失,源極和漏極将實作自由導通。

以目前的資料來看,在沒有到達實體極限前已經“翻車”,像最新5nm晶片就被曝出功耗大、散熱大等缺點,間接影響使用者實際體驗。

此外,還有兩個不可忽視的限制,第一個是熱力學限制,早期大尺寸半導體,由于流通電子較多,不用考慮這個問題。而在溝道不斷縮短後,電子流通越來越小,受溫度影響很容易産生錯誤,是以不得不為半導體設計熱力學極限。

第二個是量子力學限制,也就是說當溝道不斷縮小後,即便處于關閉狀态,電子也可能随意連接配接,帶來較高的不确定性,半導體可能失效。

當然也有科學家指出,矽半導體的極限尺寸在1納米左右,而這是單個半導體器件的理論極限,當真正量産後會面對更多瓶頸。不過,現在3nm晶片預計在2022年量産,而2nm晶片也被提升了日程,相信晶片制程還将縮小,摩爾定律也不會輕易失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