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道士下山》:匪夷所思的陳凱歌,毀于荒誕與偏鋒的民國奇幻武俠

「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陳凱歌是華語電影中一個特殊的人物。

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霸王别姬》太過耀眼,緻使後來一直都在急匆匆地趕路,卻似乎永遠都追不上過去那個自己。

而他在《無極》和這部《道士下山》中都表露出對速度的執念。

莫非跑得足夠快,就真的能與過去的自己相逢?

但逆反時間,永遠都是一種悖論。

《道士下山》:匪夷所思的陳凱歌,毀于荒誕與偏鋒的民國奇幻武俠

當年看過這部《道士下山》,一直有點耿耿于懷。

東方意境的雄奇瑰麗,尤具想象力的功夫場景與設計,卻因對“荒誕”的追求與偏鋒的解讀而自毀。

其實很能了解陳凱歌導演的想法。

本身原作就被稱為一冊奇書,以誇張荒誕的手法去對應,不能算錯。

但荒誕是要有度的,也需要方法。

而且很顯然,陳凱歌并沒有能夠做到圓融無瑕。

他始終都有差池臨門一腳的感覺。

從《無極》到《道士下山》,再到其後的《妖貓傳》,陳凱歌其實真的很努力地想要有所表達,觀衆可以感受到那種誠意,但又總會以用力過猛地割裂告終。

或許隻是沒有掌握好那個度。

也就像張藝謀電影,總會形式大于内容。

從某個角度而言,他倆堪稱難兄難弟。

《道士下山》:匪夷所思的陳凱歌,毀于荒誕與偏鋒的民國奇幻武俠

先看看演員的情況。

電影的問題從“何安下”的選角就開始了。

王寶強确實自帶喜感,他的表演也足夠浮誇,但明顯駕馭不了這個超現實和荒誕的異想世界。

是以他其實隻是起了一條繩子的作用。

這個角色将劇情和人物串了起來,與其說他是主角,不如說他隻是一個戲份最多的龍套。

因為你無法透過他的視角去看到更多東西,更不用說内心和人生積澱,對于主角而言,這非常緻命,這當然并不是否定王寶強的演技能力,隻說明他戲路很受限,也很難跳出本我,去塑造出更為多樣、多面的新角色。

又比如林志玲(玉珍)和吳建豪(崔道融),一個感情上荒誕, 另一個心理上扭曲,但表演僵硬而刻意,對于劇情無補,更缺乏闖進人心的力量。

元華(彭乾吾)的角色其實張力十足,但如果在睚眦必報、嚣張狠辣與心胸狹窄之餘,能留下一絲人性的光輝,或能為電影增色很多,但整片下來,片末自殺也隻為讓查老闆留下他兒子一命,格局太小。

王學圻照樣顯露出演技高妙但戲路狹窄的特點,他或有想以“怒目金剛”形象诠釋的用意,但傳遞出來卻空有硬邦邦的禅意,并無半分高僧氣度。

至于李雪健前輩,他的聲音和表情都太有辨識度。

另一個相對主要的角色是張震(查老闆)。

他在電影中飾演了一個令女性觀衆花癡的戲班小生,但同樣浮于表面,除了打戲和造型,幾乎沒有其他令人印象深刻的呈遞。

《道士下山》:匪夷所思的陳凱歌,毀于荒誕與偏鋒的民國奇幻武俠

另外三個演員則非常好。

第一個是戲份很少的陳國坤(趙心川),他的短暫出場足以讓人眼前一亮,為人徒弟的忠義、偷學絕技的愧疚及憨直的秉性,短短兩場戲就表現得淋漓盡緻。

再一個是範偉(崔道甯)。

他是整片将人生如夢和荒誕意味滲透最好的一個角色,誇張的發型、西醫的職業與他前後颠倒的人生相映成趣,對妻子的寵溺和對弟弟的縱容,一個徹頭徹尾的好人,結局卻悲涼可歎。

還有一個是郭富城(周西宇)。

淵渟嶽峙、神光内蘊,眼眸裡滿是閱盡世相的滄桑與寬容,一言一行皆有法度,相對崔道甯的“下山入世",周西宇的“守山避世"同樣精彩。

看到這部電影,不期然又想起2011年顧長衛導演的《最愛》,其實相對香港電影裡的那些角色,郭富城在内地大導的手裡,真的是蛻變驚人。

撇開那些刻意踩他的低素質“對家粉”不談,另外一些認為他“用力過猛”的印象流影迷可以看看這部電影的表現,看看什麼叫做氣場和内斂,而在光華盡收的表演之下,還能自有力場,這份本事确實得益于演員在台下的苦功。

《道士下山》:匪夷所思的陳凱歌,毀于荒誕與偏鋒的民國奇幻武俠

另外一個是關于電影的功夫。

無論是趙心川與彭乾吾、周西宇與彭乾吾還是查老闆與彭乾吾的打鬥,場面都異常精彩,尤其周西宇月下拔水沖天一幕,更是讓人目奪神馳,關于“九龍合璧"和“猿擊術"的渲染,也堪稱歎為觀止。

而将特效與動作結合到這個程度的,此前隻在周星馳的《功夫》裡看到過。

若論場面,《道士下山》還要更勝過《功夫》。

但人類是善于從雞蛋裡去挑出骨頭來的,你飄逸玄奇,他們說你忽略了地心引力,功夫需要拳拳到肉,而你如果真的拳拳到肉,他們又能轉身嫌棄你簡單粗暴。

《道士下山》:匪夷所思的陳凱歌,毀于荒誕與偏鋒的民國奇幻武俠

但電影終究是有問題的。

除了上述所言演員的好與不好并存,電影在叙事上可挑毛病的地方确實不少。

比如那個莫名其妙的旁白。

電影語言是有自己張力和延伸的,并不需要加入作者的批注,是以很難了解陳凱歌,究竟為什麼要以旁白形式去推動劇情,況且這些旁白也并沒有起到诠釋和延展的作用。

另外就是對“荒誕"的掌控與表達表現出功力不足,上面已經分析了表演,或過火失當、或僵硬刻意,也有部分備援。

而最緻命的點則在于郭富城與張震戲份的偏鋒。

關于“猿擊術"的日練與月練,以陰陽交融、萬物生長這些概念來诠釋或許并沒有什麼問題,但郭富城與張震的戲很明顯讓人感覺到走偏,戰火中的相擁和滾下草坡就令大多數觀衆感受到一絲尴尬,台詞更是令人難以直視。

好好去講男人之間的兄弟情與慈悲之寓不好麼?

非得讓人說你陳凱歌導演夾帶私貨,刻意引導觀衆往另一個方向走。

回頭再看,這個問題或許真是電影最緻命的一個點。

上映七天後,電影票房直線墜落,被新片《小時代4:靈魂盡頭》和《栀子花開》和《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打得潰不成軍,甚至拼不過卡通片《豬豬俠之終極決戰》。

《道士下山》:匪夷所思的陳凱歌,毀于荒誕與偏鋒的民國奇幻武俠

從技術手段與能力來講。

這部電影的基本盤起碼應該是十億票房和豆瓣評分破七。

但實際票房僅4億、豆瓣評分5.5。

确實是一場匪夷所思的操作。

不過這或許就是電影藝術的真谛。

一步差池。

或就将全盤崩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