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康熙堅持認為“天圓地方”,外國人用一妙招,康熙見到後直接認錯

衆所周知,對于這個世界的模樣,我國古人笃信“天圓地方”學說,認為地球是一塊四四方方的大地,而天空是一個穹頂,扣在了這塊四方的大地上。由于我國地理科學的落後,一直到清朝,我國古人依然對地球是方的這個“常識”堅信不疑。

康熙堅持認為“天圓地方”,外國人用一妙招,康熙見到後直接認錯

而西方人又是如何認為的呢?早在公元前5到6世紀左右,古希臘的哲學家畢達哥拉斯就認為地球是圓的。但他并不是基于科學推斷,而是在他眼中,球體是所有幾何立體裡最完美的。是以,他認為地球也是一個完美無瑕的球體。

直到後來的亞裡士多德,在一次月食中看到地球的投影是個圓形,才初步給出了“地球是圓的”的證據。再到後來就是1519年的麥哲倫了,他用環球航行真正意義上證明了地球是個圓形的球體。

康熙堅持認為“天圓地方”,外國人用一妙招,康熙見到後直接認錯

是以,最早意識到地球是圓球的,還是西方人。等到中國知道地球真正的形狀時,已經到了清朝康熙年間了。而最早知道地球是球體的中國人自然是康熙皇帝,作為一個封建年代的代表君主,他又是怎麼能接受“地圓說”這一颠覆傳統的觀點的呢?

其中,離不開一個叫南懷仁的外國人。他是西屬尼德蘭(即今天比利時)人,1658年,跋涉千山萬水來到清朝傳教,此時的康熙帝還是4歲的孩子。

康熙堅持認為“天圓地方”,外國人用一妙招,康熙見到後直接認錯

後來,南懷仁進了宮,也将西方的一些學識傳播到了宮内。康熙那會正處在求知若渴的少年階段,敏受南懷仁的影響,他對西洋學術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尤其在地理這一塊,更是非常好奇。

為了友善康熙學好地理,南懷仁和另一個西方傳教士一起寫了本《西方要紀》,還畫了一本地圖冊《坤輿全圖》。這兩本書讓康熙如獲至寶,幾乎每天都要翻閱。同時,康熙也萌生了一個想法,就是要繪制一份清朝地圖。

康熙堅持認為“天圓地方”,外國人用一妙招,康熙見到後直接認錯

也就是在準備繪制地圖前夕,南懷仁跟康熙闡述了西方自古以來的“地圓說”,康熙聽完後哈哈大笑,覺得南懷仁在開玩笑,在他看來,“天圓地方”這是亘古以來不變的真理,他還用古人的那句“蒼天如圓蓋,陸地似棋局”來反駁南懷仁。

南懷仁聽了不置可否,他知道硬行解釋是無法撼動康熙的傳統常識的。正如哥白尼當年堅持“日心說”,最後還被封建的歐洲教會活活燒死。要想讓康熙明白地球是圓的,必須用證據來讓康熙心服口服。于是,南懷仁決定借這次康熙要繪制清朝地圖的機會,來糾正康熙的觀點。

康熙堅持認為“天圓地方”,外國人用一妙招,康熙見到後直接認錯

很快,繪制地圖的任務下發了出去,各個州府都必須對縣道進行測繪描述。在南懷仁和各傳教士的幫助下,地圖采用經緯度測量法和三角測量法,曆時9年繪制而成。名字叫《皇輿全覽圖》,是清朝時全亞洲最精确的一份古地圖。

康熙堅持認為“天圓地方”,外國人用一妙招,康熙見到後直接認錯

拿到這份地圖後的南懷仁,用清朝的疆土給康熙解釋起了為何地球是圓的。當年清朝的疆域所跨的南北緯度接近50度,這麼大的緯度差異下,最南邊和最北邊的緯線長度是相差非常大的。但在天圓地方這理論裡,每一條緯線都是等長,并不存在緯線長度變化。

康熙堅持認為“天圓地方”,外國人用一妙招,康熙見到後直接認錯

正是有了這樣一份實打實的清朝地圖作為講解,南懷仁很快讓康熙明白了地球并不是平的。看到地圖後的康熙也是恍然大悟,慚愧不已之餘,還驚歎起地理科學的神奇。

康熙之後,“地圓說”便開始在中國流行開來。不過,康熙所了解的“地圓說”并不完全準确,直到17世紀末,牛頓通過地球自轉和力學分析,進一步确定了地球是一個兩極扁平、赤道隆起的橢球體,而這個才是地球真正的形狀。

康熙堅持認為“天圓地方”,外國人用一妙招,康熙見到後直接認錯

雖然康熙得知的“地圓說”并不完全正确,但他對待科學的态度還是相當令人敬佩的。不管是他之前的君主,還是之後的皇帝,很少有能像康熙這樣開明的。從封建時代開始,人類便已經在探求世界的真相,這個過程充滿了波折和險阻。要是能多一點像康熙這樣的千古一帝,或許追尋真理的道路将會更加坦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