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曹操少數在世的老部下,為何還幫助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

公元249年,70歲的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控制皇宮和京城洛陽,以郭太後名義下令,免去大将軍曹爽之職。此時,距離曹操去世已有29年,他的老部下大多作古,可是有這樣一位老部下,不但沒有阻止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還助纣為虐。正是由于他給曹爽寫了一封信,向曹爽保證隻是将其免官,可以保住榮華富貴。不料最後司馬懿翻臉不認人,誅滅曹爽及其黨羽三族。

他是誰呢?他就是太尉蔣濟。那麼,蔣濟為何要幫助司馬懿奪權啊?他之是以站在司馬懿這一邊,寫信勸降曹爽,有下面三個原因。

他是曹操少數在世的老部下,為何還幫助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

其一,蔣濟和司馬懿多年共事,關系密切。

蔣濟,字子通,和司馬懿曆仕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朝,是曹操為數不多在世的老部下了。他早年被操任命為丹楊太守,不久升任丞相府主薄,西曹屬,為曹操出謀劃策,開啟了人生仕途。在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時期,蔣濟先後當過東中郎将、尚書、中護軍、護軍将軍、散騎常侍等職。

在曹芳繼位之後,蔣濟因功轉任領軍将軍,封昌陵亭侯,後來他成為太尉。蔣濟和司馬懿同朝為官,經常打交道,有公務來往,一來二去,兩人關系密切。如蔣濟和司馬懿都當過丞相府的屬官,蔣濟為主簿兼西曹屬,司馬懿為主簿兼東曹屬。兩人是天天見面的同僚,關系相處融洽。在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時,蔣濟和司馬懿兩人同時勸說曹操,沒必要太擔心,不能遷都,應該和東吳聯盟,共同夾擊關羽。

他是曹操少數在世的老部下,為何還幫助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

其二,蔣濟不滿曹爽架空自己。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叡駕崩,齊王曹芳即位,蔣濟平調為領軍将軍,進封昌陵亭侯。不久,曹爽采用親信丁谧的計謀,采用明升暗降之法,将太尉司馬懿升為“地位尊崇,沒有實權”的太傅,又将領軍将軍蔣濟升遷為太尉,這樣,領軍将軍一職就空缺了。此時,曹爽任命他的二弟曹羲為中領軍,曹訓為武衛将軍,曹彥為散騎常侍,至此,曹爽兄弟完全掌握京師禁軍。

本來蔣濟擔任領軍将軍,掌握實權,卻被升為太尉,權力受到限制。換做誰,心裡也不會滿意的。于是,他和韬光養晦的司馬懿等暗中謀劃,準備尋找時機,幹掉曹爽,恢複自己的權勢。蔣濟和司馬懿都是被曹爽架空,都失去實權,“同是天涯淪落人”。《三國志》中記載如下:

齊王即位,徙為領軍将軍,進爵昌陵亭侯,遷太尉。

他是曹操少數在世的老部下,為何還幫助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

其三,蔣濟可能真的為曹魏考慮。

當時,大将軍曹爽排擠另一位托孤大臣司馬懿,大權獨攬,俨然一個權勢滔天的大權臣。他幽閉郭太後,大力提拔自己的兄弟及親信,排除異己,接收魏明帝曹叡的才人,獨斷專行。總之,此時的曹爽,太不像話了,需要有人出來整治一番。面對曹爽如此專政,法度多次更改,蔣濟實在看不下去了,他向皇帝上疏道:

“今二賊未滅,将士暴露已數十年,男女怨曠,百姓貧苦。夫為國法度,惟命世大才,乃能張其綱維以垂于後,豈中下之吏所宜改易哉?終無益于治,适足傷民,望宜使文武之臣各守其職,率以清平,則和氣祥瑞可感而緻也。”

以上上疏大意為,現在吳、蜀未滅,數十年征戰,将士們傷亡慘重,無家可歸,百姓貧苦。國家的法度,不允許平庸之輩随意更改。這樣做,最終不僅對國家繁榮昌盛沒好處,還損害百姓的利益。隻有文臣武将各盡其職,國家才可以太平祥瑞,越來越強盛。

他是曹操少數在世的老部下,為何還幫助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

憂國憂民的蔣濟,看到曹魏朝堂走偏了,提出自己的合理見解,無可厚非。而此時掌握大權的曹爽,對其反而更加反感,對其置之不理。這深深傷害了老臣蔣濟的心,他和曹爽漸行漸遠,向司馬懿這一邊靠攏了。

總結:以上三點就是蔣濟為什麼幫助司馬懿,寫信勸降曹爽的原因。其實除了這三個原因外還有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司馬懿作為士族的代表,和曹魏宗室争權。蔣濟雖然是曹操當年的老部下,可是時過境遷,曹操早已去世幾十年了,情分淡了。

不同的是,蔣濟或許真的為曹魏健康發展着想,他想的是罷免專權的曹爽,并不是要對其趕盡殺絕,沒想到司馬懿将其連根拔起,滅其三族。蔣濟也羞愧難當,于同一年去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