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乾隆被稱為千古聖君,從他幹的一件“講究”的事,就可以看得出來

愛新覺羅·弘曆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乾隆皇帝一生有很多負面評價,他浪費奢侈,六下江南花費巨大,晚年的弘曆更是變本加厲,喜歡玉石寶貝,寵愛和珅,極其好戰,幾乎要掏空了清朝的國庫。這些固然是他的缺點,但是後人還是将乾隆稱為“千古聖君”,溢美的正面評價多多,乾隆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皇帝呢?小編這就來為您揭秘:

乾隆被稱為千古聖君,從他幹的一件“講究”的事,就可以看得出來

(本文所有圖檔,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号作者删除。圖檔與内容無關,請勿對号入座)

乾隆不好的方面,我們就不說了,下面小編說一說他的好處。乾隆在康熙、雍正兩朝文治武功的基礎上,進一步完成了國家的統一,社會經濟文化有了進一步的發展。而且他還曾“五次普免天下錢糧,三免八省漕糧。”這都切實地減輕了百姓們的負擔。他還在平定叛亂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績。

乾隆被稱為千古聖君,從他幹的一件“講究”的事,就可以看得出來

接下來,小編就說一件真實的小事。那是一個秋天,乾隆皇帝聽太監說,真武廟中,藏有一個雕刻精美卻通體漆黑的腌菜壇子,他憑借着自己長期和各種珍奇寶物打交道的經驗,覺得太監描述的這個腌菜壇子不簡單,于是他就乘坐龍辇,親自去檢視一下這個古怪的壇子。到了地方,乾隆才發現,這哪是一個普通的壇子,它是元世祖忽必烈擴建北海瓊華島,并修建廣寒殿時,命人雕刻的一件盛酒的玉甕,也就是傳說中的“渎山大玉海”。

乾隆被稱為千古聖君,從他幹的一件“講究”的事,就可以看得出來

後來元朝覆滅,廣寒殿失火,玉甕就流落到真武廟中,道人用它盛醬腌菜幾十年。清乾隆皇帝喜歡玉器,知其珍貴,賜給寺廟上千兩銀子,便将渎山大玉海贖回。但他不喜歡這玉海的底座,是以隻命人将玉海拿走,底座剩在了真武廟中,既然錢貨兩清,那就此一拍兩散,乾隆帝也不必與這寺廟有過多牽扯了。

乾隆被稱為千古聖君,從他幹的一件“講究”的事,就可以看得出來

哪裡想到,乾隆不僅愛惜文物,也是一個極有品格的人。他覺得隻留一個空底座,孤零零的放在廟中着實不妥,于是乾隆又命人比照大玉海,雕刻成了一個大石甕,這個石甕就是“渎山大玉海”的孿生兄弟,石甕上雕刻着海龍、海馬等瑞獸和精美的海水紋。石甕雕刻完成後,就被送歸真武廟。

乾隆被稱為千古聖君,從他幹的一件“講究”的事,就可以看得出來

真武廟在六十年代被改為民居,文物部門将石缽運回北海北岸暫時存放,1979年法源寺修繕時,這尊大石缽及石座都被移到了法源寺。現在遊人去法源寺遊玩,都會到大石甕面前轉一圈,感歎元朝的奢侈,乾隆的眼力,還有他奉還石甕的講究。

乾隆被稱為千古聖君,從他幹的一件“講究”的事,就可以看得出來

“渎山大玉海”若是沒有乾隆敏銳的鑒寶能力,誰知道這腌菜壇子就是個寶貝?恐怕這件珍貴的文物早就不知道流落到何處,甚至是被當作普通的菜壇子而毀壞掉了。

乾隆被稱為千古聖君,從他幹的一件“講究”的事,就可以看得出來

乾隆将玉海搬走時,不僅賜給了真武廟真金白銀,而且他還很講究,命玉工雕了一個石玉海歸還給寺廟,讓那隻底座不至于“孤零零”的存在,同時,廟裡的和尚也可以用其繼續腌制鹹菜。從這一件小事情上,就可以看出乾隆不貪便宜,做事講究,果真的是個讓人“豎大拇指”的好皇帝。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曆史撰稿人:馮豆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