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軍校曆任校長,除了“蔣百裡”還有哪些!
北洋陸軍速成學堂,陸軍軍官學堂。民國後改稱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學校的最初負責人是馮國璋,當時稱總辦(即校長),1906年,改由段祺瑞接任。其後,軍事專家蔣百裡、第二次直皖戰争中任皖軍總指揮的曲同豐等都先後擔任過校長。
第一任趙理泰(1912.10-1912.12),字康侯,安徽合肥人,天津北洋武備學堂生。陸軍少将,早年入淮軍,後選送入威海武備學堂,後參加北洋武備學堂會試,1912年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成為更名後的第一任校長;同月17日補授陸軍少将并加陸軍中将銜;12月15日調任總統府侍從武官。

第二任蔣方震(1912.12-1913.09),字百裡,浙江海甯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生。陸軍少将,1901年,方縣令、林知府、陳監院(陳仲恕)3人共同出資,送蔣百裡東渡日本留學。光緒卅一年(1905年)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步科第三期畢業班畢業,輕松奪魁,在所有日本畢業生面前把代表第一名的日本天皇佩劍帶走。後來武昌起義後,蔣百裡潛回南方,任浙江都督府參謀長。民國成立,又調任陸軍部高等顧問,以及袁世凱的總統府軍事參議。1912年,他出任保定軍校校長。
第三任曲同豐(1913.09-1915.09),字偉卿,山東福山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生。陸軍少将,皖系軍閥将領,武昌起義爆發後,曲同豐在雲南大理舉義響應,被推為革命軍軍務部部長兼第二師師長。11月,蔡锷通電各省,倡議共推曲為北洋招撫使。不久,曲離滇赴滬,晉谒孫中山。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正式任命為北洋招撫使。
第四任王汝賢(1874年—1919年),字少甫,北京密雲人。北洋軍将領。官至陸軍第八師師長、代理湖南省督軍等職。曾任保定軍校校長。
第五任楊祖德,山東濰坊人,(另一說,山東臨清人)日本士官學校三期辎重科生。曾任保定陸軍速成學堂辎重科長、保定軍校教育長等。陸軍少将。
第六任賈德耀,安徽合肥人。1919年8月,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晉中将銜。11月升任陸軍總長兼訓練總監。1926年2月15日暫兼國務總理。1926年3月4日段祺瑞特任賈德耀為國務總理。4月20日辭去總理職,隐居天津,從此脫離政壇。抗戰初期拒絕為日本侵略軍“維持局面”,有“餓死事小,失節事大”語。追加上将銜。賈德耀在擔任保定軍校校長的幾年中,為培養新式軍隊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第七任張鴻緒(1880-1928),字紹先,直隸天津人,天津北洋武備學堂生。曾任北洋陸軍将弁學堂教習、陸軍速成武備學堂提調、陸軍速成學堂提調、直隸都督府副官長、禁衛軍總司令部副官長、副總統府咨議、大總統侍從武宮、公府軍事顧問等,陸軍上将。
第八任孫樹林,直隸大城人,陸軍中将,保定軍校第八任校長。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三期畢業。曾任陸軍速成學堂教官、步兵科長、陸軍八師參謀長、15旅旅長、陸軍軍械庫總辦、山東督軍署總辦、德州兵工廠廠長、北京政府軍務廳處長、汪僞軍事參議院參議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