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孟小冬問:“我跟着走,算丫頭還是女朋友?”杜月笙:我們結婚吧

民國時期的上海灘有“三大亨”,分别是黃金榮、張嘯林和杜月笙。下面,我們重點來看看黑社會巨頭杜月笙的傳奇故事。

孟小冬問:“我跟着走,算丫頭還是女朋友?”杜月笙:我們結婚吧

杜月笙,本名是杜月生,他出身微賤,家鄉是高橋村,村子因為有一座很高的橋而得名。少年的時候,杜月笙便選擇了遠走高飛,當時一窮二白他對依依不舍送行的外婆說發9個字:不闖出名堂,絕不回來。

到上海後,杜月笙靠着自己的打拼,通過林桂生的幫助,他成為了上海舉足輕重的牛人。杜月笙最卑微的時候外号叫“萊陽梨”,而最巅峰的時候的外号叫“地下皇帝”。

孟小冬問:“我跟着走,算丫頭還是女朋友?”杜月笙:我們結婚吧

再後來,上海被日本占領了,作為黑幫頭子的杜月笙并沒有選擇“歸順”,而是選擇了“背道而馳”,拒不合作,并積極參與了反日行動之中來。1937年11月,杜月笙去了香港,在哪裡他擔任了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赈濟委原常務委員、上海黨政統一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并積極參與到情報搜集、暗殺漢奸的活動中。據悉,當時著名的上海大漢奸僞上海市長傅筱庵,就是靠杜月笙的幫助,才被軍統成功除掉的。

1945年9月,抗日戰争已經獲得全面勝利了,杜月笙再次回到上海,積極地從事工商、交通、金融、文化、教育、新聞等領域,并且都有所建樹。

孟小冬問:“我跟着走,算丫頭還是女朋友?”杜月笙:我們結婚吧

1948年,忙碌杜月笙在這一年大失所望。這一年,蔣經國在老蔣的委派下,來到了上海。蔣經國此行的目的無他,就是要通過市值改革、發行銀元券等手段來解決财政危機。蔣經國要求民間也要這樣做,将所持法市外币和金銀統一兌換為銀元券。

杜月笙的兒子杜維屏很生氣,拒不合作。結果蔣經國沒給杜月笙留半點面子,直接以投機倒把罪将杜維屏給抓了,并判了6個月有期徒刑。對此,杜月笙很生氣,對蔣介石很是不滿,說了這樣一句話:“我拿他當兄弟,他卻拿我當夜壺。”

孟小冬問:“我跟着走,算丫頭還是女朋友?”杜月笙:我們結婚吧

後來,随着上海臨近解放,蔣介石叫杜月笙和他一起走,而心有餘悸的杜月笙拒絕了,他沒有去台灣,而是去了香港。臨行前,杜月笙去見了一個人——已是垂垂老矣的黃金榮。

杜月笙當年能發迹,離不開黃金榮的支援和幫助。出于感恩心裡,杜月笙“請”黃金榮和他一起逃到香港,結果出人意料的是,黃金榮拒絕了,理由9個字:年齡大了,不想再折騰。

令杜月笙感到欣慰的是,好哥們黃金榮不願跟他一起走,但有一個人卻願意跟他走——妻子孟小冬。

孟小冬問:“我跟着走,算丫頭還是女朋友?”杜月笙:我們結婚吧

才貌雙全的孟小冬的最愛其實是梅蘭芳。兩人因為戲曲演繹而擦出了愛的火花。然而,當時的梅蘭芳早已有了兩房妻室。梅蘭芳的原配王明華重病在床,但是二房福芝芳卻是一個厲害的女人,她死活不讓孟小冬進門。無奈之下,梅蘭芳隻好另覓幽徑之處和孟小冬私會。

梅蘭芳雖然沒有将孟小冬明媒正娶,但她早已經在舞台上與梅蘭芳做過夫妻,對此孟小冬已經心滿意足。然而,孟小冬和梅蘭芳的情緣并沒有維持多久,最終因為各種原因分手了。

孟小冬問:“我跟着走,算丫頭還是女朋友?”杜月笙:我們結婚吧

而這其間,杜月笙早已對孟小冬情有所鐘,得知她和梅蘭芳好上後,他痛苦之極,盡管如此,他還是選擇默默關注着她。當杜月笙得知他們分手後,又抓住一切機會接近孟小冬。

1936年,孟小冬應杜月笙的邀請為黃金大戲院揭幕剪彩,杜月笙終于有了合适的理由與其接觸,自然不會放過,自此孟杜的接觸就頻繁起來了。期間,杜月笙不露聲色地關心愛護,孟小冬對于杜月笙的情分怎能不知,這讓她感受到了在梅蘭芳那裡沒有過的溫暖。

是以,在杜月笙決定離開上海到香港時,孟小冬毅然選擇了追随。

孟小冬問:“我跟着走,算丫頭還是女朋友?”杜月笙:我們結婚吧

而杜月笙到了香港後,巨大的失落,讓這位曾經叱咤上海灘的大佬難以忘懷,悲憤中病倒了。這個時候,他收到了新中國“邀請”他回國的信件,杜月笙心有所動,但又聽聞以了黃金榮竟然淪為掃大街時,心裡害怕之下,取消回國的念頭。

此刻的杜月笙身體虛弱,久卧病床,孟小冬無微不至着照顧杜月笙。

孟小冬問:“我跟着走,算丫頭還是女朋友?”杜月笙:我們結婚吧

1950年,杜月笙一家準備前往法國,正在計算需要多少護照的時候。孟小冬忽然問道:“我跟着去,算丫頭還是算女朋友?”

杜月笙一聽愣了,他當即宣布與孟小冬成婚,随後強忍着虛弱的身子離開病榻,讓人攙扶着完成了拜堂儀式。苦等了25年的杜月笙,終于在他彌留之際,完成了娶最心愛女人的夙願。

孟小冬問:“我跟着走,算丫頭還是女朋友?”杜月笙:我們結婚吧

一年後,63歲的杜月笙病逝于香港病逝。杜月笙臨死前,留下了兩句遺言,第一句:“杜氏子孫後代以後都不許再幹黑幫”;第二句:“我是沒有希望了,你們還有希望,中國還有希望。”

杜月笙死後,孟小冬帶着丈夫的骨灰去了台灣,此後便一直生活在台灣,于1977年去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