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故宮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在故宮甯壽宮的貞順門内有一口井。這口井看起來平平無奇,簡單古樸,就是一口普通的井而已,但它卻承載着一段不為人知的宮廷秘辛,埋葬着一位美麗女子的亡魂。它就是珍妃井。

珍妃原名他他拉氏,出生于廣州,自幼便長得乖巧可愛,而且性情活潑,十分惹人喜愛。當時的廣州,可謂是清朝對西方世界的門戶,思想比内地開放許多。而珍妃家族中的伯父等人,都有着先進的思想。這樣的家庭氛圍,對珍妃産生了很大的影響。
十三歲時,珍妃便被選進宮中,成為光緒的妃子。據史書記載,“惟珍妃生性乖巧、讨人歡喜,工翰墨,善棋,日侍皇帝左右,與帝共食飲共樂,德宗尤寵愛之。”活潑可愛,思想開明的珍妃,與皇帝相處得十分融洽,幾乎是獨攬了皇帝的寵愛。
可是,珍妃的新潮思想,卻引起了慈禧太後的不滿。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慈禧與光緒等人倉皇出逃。慈禧以“珍妃年輕貌美,必遭洋人侮辱,愧對列祖列宗”為借口,不願意帶上珍妃,而又怕她留下後會生出事端,便讓太監崔玉貴将珍妃推入井中溺死。
說了這麼多,這個崔玉貴到底是誰呢?
崔玉貴,是慈禧太後身邊的二總管,與李蓮英同鄉,兩人可以說是慈禧的左膀右臂。他出身于戲班子,武功很高,也是以得到了慈禧太後的賞識,才步步高升,最終官至三品。
(左邊第一排為崔玉貴)
據記載,珍妃之死是這樣的。7月19日下午,慈禧與随身太監崔玉貴等人來到景祺閣。先前,珍妃就被囚禁在這裡許久。崔玉貴将珍妃放出來,慈禧便開始哄騙她,說洋人進京,不自殺也要遭毒手,勸她投井自殺。珍妃不願,崔玉貴就拿着一塊踏腳氈子,蒙住珍妃腦袋,強行将她頭朝下地扔進了井中。可憐的珍妃,就這樣成為了一縷冤魂。
(珍妃之死)
此後,崔玉貴作為慈禧的心腹,與之一同逃到了西安避難。《辛醜條約》簽訂後,崔玉貴先回到了北京,打探情況。見到宮中确實無恙,慈禧等人才回到北京。
回是回來了,那珍妃之死怎麼解釋呢?慈禧太後把責任一股腦地推到了崔玉貴身上,将他革職,并且送回了慶王府。可以說,崔玉貴是給慈禧太後背了黑鍋。不過,沒過多久,他又被召回了宮中,繼續伺候慈禧,直到她死後才離宮。
離宮之後的崔玉貴,給關帝廟捐了680畝土地,便跟徒弟一起住在廟裡,依靠種稻子來勉強生活。據說,宣統被趕出皇宮後,崔玉貴憂郁成疾,在1926年病發身亡,終年六十六歲。在太監裡面,也算活得比較長的了。
(崔玉貴)
可以說,在珍妃之死中,慈禧太後是主謀,而崔玉貴就是幫兇,有着無可推卸的責任。晚年的崔玉貴,試圖否認自己的罪行,稱珍妃是屬下王捷臣推到井裡的,自己隻是旁觀而已。
依我看,這話不太可靠。看看崔玉貴的一生,就是在死心塌地地給慈禧當走狗,慈禧的話,他豈會不從?殺害珍妃的行為,他再怎麼巧舌如簧,也是洗刷不了的。
隻可惜,推珍妃投井的崔玉貴,并沒有得到惡報,反而活得挺長,這腐朽的滿清,不倒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