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本人真的是徐福帶去的500童男童女的後代嗎?終于有定論了

建立起我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的秦始皇,創立的制度一直影響到了後世。而貴為皇帝的秦始皇出于對死亡的恐懼,首次對長生不老進行了追尋。

号稱能與神仙聯系的徐福騙取了秦始皇的信任,最後帶着500名童男童女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

日本人真的是徐福帶去的500童男童女的後代嗎?終于有定論了

徐福的下落成了未解之謎,而在許多的說法裡,徐福一行人最終去了日本,并成為日本人的先祖的說法流傳很廣。那麼,事實究竟如何呢?

帝皇求仙,入海追尋

秦始皇一統天下後,由此成為了我國曆史上第一位“威加四海”的皇帝。追逐權力巅峰的同時,秦始皇也因為沉浸在帝皇生活中,有了長生不死的欲望。

為了實作自己對長生的追求,秦始皇開始尋找号稱擁有法術的方士幫助自己“圓夢”。慕名而來的徐福找到了自己的機遇。

根據《史記》記載,“齊人徐(福)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

由此可見,徐福利用了秦始皇急于求仙來實作自己長生不老的心理,騙取了秦始皇的信任,“拐騙”了500童男童女。

去向不明,傳說成書

徐福就此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而海外求仙也成了許多夢想長生不老和追求神仙法術的人心中的路徑之一。

日本人真的是徐福帶去的500童男童女的後代嗎?終于有定論了

那麼為什麼日本會成為許多人認為是徐福一行人的目的地呢?首先,徐福入海東渡,從地理位置而言,日本就很有可能成為目的地。而在後世的史書記載中,我們也可以從一些傳說中找到相應的線索。

五代時期,來到中國的日本人寬輔把流傳在日本的關于徐福求仙到過日本的傳說叙述給好友義楚和尚。義楚後來把寬輔的口述内容,記載在他的《義楚六帖·城廓·日本》中。

書中記載稱:“日本國亦名倭國,東海中。秦時,徐福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此國也。今人物一如長安。”

而對于中國流傳很廣的蓬萊仙山,日本人将它視為自己國内的富士山。“又東北千馀裡有山,名富山,亦名蓬萊,其山峻,三面是海,一朵上聳,頂有火煙,日中上有諸寶流下,夜則卻上,常聞音樂。徐福止此,謂蓬萊,至今子孫皆曰秦氏。”

倭國成因,人民信仰

“日本”國名其實源自武則天的賜名,而在此之前,中國曆代王朝都将日本國成為“倭國”。“倭”即身材矮小的意思。

那麼為何日本人始終保持着矮小的身材,而又是以被稱為“倭國”呢。與徐福相關的傳說中,童男童女的跟随成為日本人是徐福東渡的後人的論據之一。

日本人真的是徐福帶去的500童男童女的後代嗎?終于有定論了

許多人包括日本人都認為,東渡的童男童女在日本生育繁衍,這是導緻日本人身材矮小的原因。

而在日本國内,徐福東渡日本的說法不斷得到擴充和發展,曾活躍在秦朝的徐福最終被神化

成了日本神衹。

有相當一部分的日本人将徐福視為可以呼風喚雨的雨神,每當氣候幹旱,就會通過祭祀徐福來祈求下雨。

而另一部分的日本人則相信,徐福是開辟日本疆域的第一任天皇——神武天皇,有着至高無上的地位和能力。

年久日深,形成定論

随着中日之間的交流逐漸加深,兩國關系更加緊密的同時,徐福東渡也成為了兩國之間重要的關系紐帶。

唐朝時,日本派遣遣唐使來到中國學習,李白、皮日休就曾先後寫下了徐福與日本人存在繼承關系的詩文,日本也十分樂意接受這種論調。

日本人真的是徐福帶去的500童男童女的後代嗎?終于有定論了

此後兩國的關系雖然更為複雜,但是日本卻始終堅持着徐福與自身存在緊密關系的說法。1975年,“香港徐福會”成立。時任日本昭和天皇的禦弟三笠宮就曾在賀詞中動情地說:“徐福是我們日本人的國父。”

在今天,日本國内已然形成一種徐福與東渡的童男童女就是自己的先祖的論調,終于形成的定論似乎也正說明了中日兩國的關系由來已久,難以切割。

小結

徐福東渡的故事本身就存在着神話一般的色彩,卻也在史書中被證明确實是存在着的真實事件。

而日本因其地理位置與人物特征成為了徐福東渡的目的地與定居點,自然也是有它的道理所在的。

參考資料:《史記》、《義楚六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