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煙花易冷,物極必衰:從秦淮八豔看大明王朝的興與落

#吳三桂#“恸哭六軍俱缟素,沖冠一怒為紅顔。”這首詩出自明末清初詩人吳偉業《圓圓曲》,描寫的故事也很簡單,就是明末名妓陳圓圓和平西王吳三桂的故事。據說鎮守遼東的吳三桂癡情于陳圓圓,于是李自成率領農民軍起義抓走了陳圓圓想要脅迫吳三桂,心愛之人被抓走後吳三桂勃然大怒,于是乎吳三桂決定打開山海關引清軍入關以此對付李自成。先不論這個故事的真實性,誠然,要說到陳圓圓就不得不提到明末清初被譽為“秦淮八豔”的八名煙花女子,據《闆橋雜記》的說法“秦淮八豔”分别為:“柳如是、顧橫波、馬湘蘭、陳圓圓、寇白門、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八位秦淮河上以南曲出名的煙花女子本該也如煙花一般隻是短暫的綻放,但卻因為她們的真性情和所處的獨特曆史時代而在曆史長河中留下一抹餘迹,她們也真正如同煙花綻放一樣,以自身短暫的光亮照映了明末最後的輝煌。

煙花易冷,物極必衰:從秦淮八豔看大明王朝的興與落

明末清初時期資本主義萌芽,社會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和相對的包容度,中國人的一些傳統觀念也發生了一些轉變,加上自萬曆皇帝短暫的繁榮後明朝實際弊病重重,天啟帝提拔了魏忠賢來制約龐大的東林文官集團也導緻了後期宦官專權,此時的明朝早已積重難返了,崇祯的勵精圖治隻不過是垂死病人的回光返照罷了。如同熟透的果子往往盛大的王朝也是從内部先開始腐壞的,明朝末期世風日下,士大夫階級冶遊成風,面對清軍在關外日漸強盛的現況關内卻衣着奢華歌舞升平,甚至發展出了中華文化兩千年來最輝煌的青樓娛樂業,窺一斑而見全豹,在這個“名士與名妓齊飛”的時代裡,秦淮八豔名噪江南豔動京城最後卻都結局凄涼,也側面見證和暗襯了明朝的起落。

煙花易冷,物極必衰:從秦淮八豔看大明王朝的興與落

可以說封建時代的青樓女子最初大都是出身清白的良家女,奈何亂世之下,民不聊生,貧苦人家不得不出兒賣女以謀生路,而她們也幾經倒賣最後淪落風塵,“秦淮八豔”中無一不是如此。八豔之一柳如是幼年家貧被父親變賣到吳江為婢,後幾經轉賣流落風塵、陳圓圓出身貨郎之家,隻因母親早亡被寄養于姨夫家中,重利的姨夫将陳圓圓變賣給蘇州一家梨園唱曲,于是陳圓圓低下的地位也難以擺脫以色侍人的命運、而卞玉京本是官宦人家的小姐,不料朝中政治鬥争複雜一不留神波及旁人,于是家道中落淪落為官妓,不得不與妹妹在秦淮河賣藝為生……如此大量的良家女子被變賣到花街柳巷青樓業又怎麼不發達?

煙花易冷,物極必衰:從秦淮八豔看大明王朝的興與落

崇祯年間,都城北京削減教坊樂戶,不得已這些歌舞伶伎隻得流落到揚州,這也才使得江南成為了數一數二的風月聖地,與此同時經濟、文化的轉變和政治上的高壓使得這一時期的中國文人階級變得異常的浮躁和不羁,仿佛是最後的一場狂歡一般,士大夫階級冶遊成風,視狎妓作樂為風流趣事,以娶“名妓”為妾而自诩得意。九部教坊也投其所好,明代葉紹袁曾表示過:“婦人亦有三焉,德也,才與色也,幾昭昭乎鼎千古矣。”為了将這些流落風塵的女子調教得符合當時士大夫階級的喜好,教坊會對這些女子進行相關的文化、藝術教育以便她們日後成為溫柔可人的“解語花”,可笑的是這竟是出身低微的女子學習文化的唯一途徑,若是想要在文學藝術上有所涉獵和創造就必須委身風塵。

煙花易冷,物極必衰:從秦淮八豔看大明王朝的興與落

成名後的八豔就和傳統意義上的妓女大不相同了,她們擁有了如同世家大族小姐般的待遇,就和文人名士一般她們住在自己的私寓裡,甚至都擁有自己的書房等地方會客,她們在這裡和往來的風流才子品茗清談,書房裡條案、花瓶、筆墨紙硯、文玩等一應俱全,就是為了附庸風雅營造和這些士大夫階級一樣的生活氛圍。此時此刻的“八豔們”已經不是一般的名妓了,她們更是一種象征,她們會在自己的房間裡開講談會,就像十四世紀歐洲沙龍一樣,她們就是這裡的女主人,是最受歡迎的社交名流,八豔就像是中國版的交際花,她們有着一定的社會活動的能力,遊走在四方勢力之間,借用詩文和士大夫唱和,借風雅之事結伴遊玩取樂滿足貴族階級的别樣情趣。

煙花易冷,物極必衰:從秦淮八豔看大明王朝的興與落

“秦淮八豔”和士大夫階級綁定,她們的出名和當時的風流才子追捧牢牢聯系在一起,而随着明朝的沒落、全新的階級體系建立“秦淮八豔”也自然而然随之轟然倒塌,可以說他們塑造了“秦淮八豔”,又毀滅了“秦淮八豔”。八豔中,自殺的、出家的、落魄而死的……所有的人都晚景凄涼,甚至像陳圓圓、顧橫波等還要因為莫須有的罪名被人唾罵留下千古罪名,但實際上她們又有多大的能量?

煙花易冷,物極必衰:從秦淮八豔看大明王朝的興與落

多少人聊到這段時期的故事大都以亂世兒女情以探究風月之事的眼光來津津樂道八豔和各個名士之間的桃色故事,卻忽略了這些故事後特定的曆史背景和“秦淮八豔”全是萬千可憐的勞苦大衆的縮影,她們其中不少人擁有那些自诩高尚的士大夫都難以匹及的真性情和高氣節,但卻囿于身份和地位的桎梏,受到封建統治的剝削,她們都是一群可憐人。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明末清初“秦淮八豔”随着青樓娛樂業等的興起而名噪一時,然而煙花易冷,韶華易逝,如同這大明王朝一樣,一切不過是事物轉衰前驚鴻一瞥的虛假繁榮罷了,“秦淮八豔”竟是曾經風光萬丈大明王朝最後的一點榮光和談資,真可謂諷刺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