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冬天一種美食,吃垮鼎盛的唐朝,吃掉宋朝的騎兵,今天仍大受歡迎

唐朝是中國古代最輝煌的封建王朝,極其繁榮的開元盛世被安史之亂打斷後,急劇轉入衰落,再也沒有重制這種輝煌。關于唐朝衰落的原因有很多種,其中有一個說法,應該會引起吃貨們的興趣,那就是吃羊吃垮了唐朝。

唐朝人非常喜歡吃羊,不僅是因為羊肉好吃,還有一個搞笑的因素,唐朝江山是從隋朝奪來的,隋朝皇帝姓楊,與羊同音。于是,喜羊羊便成了李唐皇室最喜歡的肉類食物,超過了豬肉。吃羊的風氣便在整個大唐蔓延開來。

冬天一種美食,吃垮鼎盛的唐朝,吃掉宋朝的騎兵,今天仍大受歡迎

這可不是牽強附會,古人是真信這個。現代人最愛吃的豬肉,直到清朝才成為中國餐桌上的肉食擔當,為什麼?明朝皇帝姓朱啊!是以,滿清大力提倡吃豬,吃掉老朱家的江山。

唐朝養羊的數量遠比養豬的多,發給官員的福利中就包括有羊肉。二品以上高官,每月配給20口羊,60斤豬肉。再往下就隻有羊肉,沒有豬肉。當時一頭羊的價格約等于兩頭豬,唐時的豬比現代的要小得多,豬和羊的體型差不多大。

開元年間,唐朝官方的隴右牧場養着67萬頭羊,而每次對外打了勝仗,遊牧民族都會進貢幾十萬頭的羊和牛,其中的羊肯定占了大多數。至于民間養的羊更是無法計數。

冬天一種美食,吃垮鼎盛的唐朝,吃掉宋朝的騎兵,今天仍大受歡迎

中國從夏朝就開始吃羊,羊是六畜之一。漢代遺址中,豬骨頭多于羊骨頭,老百姓是吃不起羊的,隻能吃雞。唐朝時,羊肉的消費出現爆炸式增長,炙羊、蒸羊、羊肉面條開始成為唐人的主要食物,包子、餃子、餡餅也以羊肉餡為主,富貴人家更是頓頓無羊不歡。

愛吃羊又不是什麼壞習慣,跟唐朝的衰落又有什麼關系呢?準确地說,應該是山羊的大量繁殖,加劇了關中平原和西北地區的生态惡化,使關中平原的産糧能力大幅度下降。

關中平原是秦朝起家的地方,沃野千裡,物産豐富。鄭國渠等大型水利設施完成後,這裡以種植水稻為主,跟現代關中完全不同。漢武帝時代,董仲舒還說過,關中平原的農民不喜歡種麥子。

冬天一種美食,吃垮鼎盛的唐朝,吃掉宋朝的騎兵,今天仍大受歡迎

可是到了唐朝,因為氣候和生态的影響,關中平原的水土流失嚴重,基本上已經無法種稻,本地出産的糧食甚至養不活長安的人口。唐朝皇帝不得不帶着文武大臣跑到洛陽,靠着南方運來的大米,才能吃飽飯。長安和關中平原的衰落,自然也就難以避免了。

而生态方面的影響,養羊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與其他牲畜相比,山羊的環境适應力特别強,吃草不光吃葉子,連草根都要刨出來吃掉,真正做到了斬草除根。

如果放羊沒有節制,凡是被山羊吃過的草地,都會變成荒漠。是以,養羊需要的牧場面積遠多于其他動物。而西北原本就是半荒漠化的地區,經過一段時間的大量養羊,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更加嚴重,原本的天府之國,終于變成滿眼的黃土。

冬天一種美食,吃垮鼎盛的唐朝,吃掉宋朝的騎兵,今天仍大受歡迎

不光是在中國,地中海的厄爾巴島,也曾因為引進山羊,而把這座綠色大島啃得光秃秃的。被流放到此處的拿破侖,整天隻好望島興歎。為了逃離這個了無生趣的地方,拿破侖費盡巴力逃回法國,又掀起了一場腥風血雨。

山羊的破壞力有時比我們想象得更要嚴重,漢代長城的遺址經常隻剩殘垣斷壁,罪魁禍首就是這些喜羊羊。漢長城是夯土而建的,如果無人照看,很快就會長出野草。羊兒會用蹄子刨開夯土,吃掉草根。

冬天一種美食,吃垮鼎盛的唐朝,吃掉宋朝的騎兵,今天仍大受歡迎

幾百上千年下來,羊兒夠得到的夯土被破壞殆盡,上面的牆體也因失去支撐而塌落。古長城就這樣被一層層地剝掉,最終留給後人的隻是一點點遺迹。

唐朝的教訓一點也沒有被宋朝吸取,宋朝皇帝對喜羊羊的熱愛有過之而無不及。宋真宗時,宮廷每天要宰殺350頭羊,皇宮一年要消耗掉數十萬斤羊肉。君臣擺宴痛飲時,十幾道羊肉菜是尋常事,現代的各種羊肉吃法,那時候基本上都有了。

冬天一種美食,吃垮鼎盛的唐朝,吃掉宋朝的騎兵,今天仍大受歡迎

更可悲的是,宋朝在官馬場,為了滿足朝廷對羊肉的需要,改牧馬為牧羊,賺得盆滿缽滿。開國時可養幾十萬匹的馬場,到後來,一年隻能供應軍隊幾十匹馬。難怪宋朝軍隊老是打敗仗,沒有騎兵怎麼可能赢。

曆史的大勢雖然很難扭轉,但有時也會因為一些意外而加劇或放緩。無節制的養羊便是加速唐朝衰落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以,為了保護環境,在這寒冷的冬日裡,讓我們抓緊吃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