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漢的帝王陵是如何選址的?除了鹹陽原,為什麼兩位皇帝選址他處

這幾天一個重大消息在西安傳播:江村大墓被确定為漢文帝霸陵。其實漢文帝陵的霸陵一直有争議。多年前我騎着自行車,到灞橋毛窯院“鳳凰嘴”尋找漢文帝陵的時候,就有疑惑:這個地方位于白鹿原的南端,老百姓經常取土,就不怕被人挖到?

西漢的帝王陵是如何選址的?除了鹹陽原,為什麼兩位皇帝選址他處

漢朝的陵墓我去了不少,今天就說說這些漢朝的“冢疙瘩”。

古代王朝,一個皇帝上任後最大的工程就是營建帝陵,花費往往要占到國家收入的三分之一。古人“視死如生”,“陵墓若都邑”。而且陵墓就營造在都城的附近。

西漢的帝王陵是如何選址的?除了鹹陽原,為什麼兩位皇帝選址他處

西漢的帝王,從漢高祖劉邦到漢平帝劉衎(音看)11位皇帝,大多在鹹陽原上,隻有兩個皇帝在白鹿原和少陵塬上。

西漢的帝王陵是如何選址的?除了鹹陽原,為什麼兩位皇帝選址他處

鹹陽原上,從西向東是武帝茂陵、昭帝平陵、成帝延陵、平帝康陵、元帝渭陵、哀帝義陵、惠帝安陵、高帝長陵和景帝陽陵。這9位皇帝西至興平市南位鄉,東到高陵馬家灣,綿延百裡。其中長陵、安陵、陽陵、茂陵和平陵都設定了陵邑,是以鹹陽原就被稱為“五陵原”。

那麼問題就來了,漢文帝和漢宣帝都是曆史上的有為之君,為什麼沒有葬到鹹陽原上?這個其實和我國傳統的“昭穆制度”有關。

西漢的帝王陵是如何選址的?除了鹹陽原,為什麼兩位皇帝選址他處

"昭穆制度",就是古代宗廟的排列次序。《禮記·祭統》所說:”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是以别父 子、遠近、長幼、親疏之序而無亂也。"鄭玄注曰:”自始祖之後,父為昭,子 為穆。"也就是說,始祖在宗廟中居中,以下子孫分别排列左右兩列, 左為昭,右為穆。始祖之子為昭,始祖之孫則為穆;始祖孫之子又為 昭,始祖孫之孫又為穆。

簡單來說,就是在昭穆的排列中,"昭居左,穆居右",父子始終異列, 祖孫則始終同列。對于漢王朝來說,問題就來了。

西漢的帝王陵是如何選址的?除了鹹陽原,為什麼兩位皇帝選址他處

漢高祖劉邦的長陵是始祖居中,左邊(也就是西邊)為“穆”,漢惠帝的安陵自然是位于長陵的西邊,已經占了“穆”位,但是漢朝的第三位皇帝漢文帝和他是同輩,該如何安置呢?沒有辦法,漢文帝的霸陵就隻能另外擇地。

西漢的帝王陵是如何選址的?除了鹹陽原,為什麼兩位皇帝選址他處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漢文帝是個孝子,“二十四孝”裡“親嘗湯藥”說的就是他。在鹹陽原上,劉邦的長陵旁邊就是呂後的陵墓,巨大無比,幾乎和長陵的大小一緻。這裡也沒有給他的母親薄太後留下位置,作為孝子,他是要考慮薄太後陵墓的事情,解決這個尴尬的問題。

西漢的帝王陵是如何選址的?除了鹹陽原,為什麼兩位皇帝選址他處

霸陵與其母薄太後南陵、皇後窦陵按“頂妻背母”狀安置。南陵西隔渭水遙望漢高祖長陵,東對相隔不遠的文帝灞陵,故史書有“東望吾子,西望吾夫”的說法,當地人稱為“望子冢”。

這樣一來,霸陵離開鹹陽原,不但解決了“昭穆制度”的問題,還展現了對母親的孝道,對妻子的寵愛。

西漢的帝王陵是如何選址的?除了鹹陽原,為什麼兩位皇帝選址他處

同樣的原因,少陵塬上漢宣帝杜陵也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漢宣帝和漢昭帝是同輩,昭帝占據了位置,他就幹脆另外尋找地方。少陵塬漢代舊名"鴻固原",宣帝少時好遊于原上,對這裡很有感情。他的第一任妻子許皇後也葬于此,因為規模小于杜陵,古達“小”“少”相通,鴻固原就被稱為少陵塬了。

這次江村大墓被确定為漢文帝霸陵,算是重大的考古發現。有意思的是,江村溝一直是西安市的垃圾填埋場,填埋了這麼多年,漢文帝泉下有知,不知該如何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