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包括藝術在内的所有一切最終都有可能淪為單純的娛樂|12月滬京展覽推薦

記者 | 陳佳靖 林子人

編輯 | 林子人

1【上海】成為安迪·沃霍爾

展覽時間:2021年11月6日-2022年3月6日

展覽地點:UCCA Edge

門票:140-280元

包括藝術在内的所有一切最終都有可能淪為單純的娛樂|12月滬京展覽推薦

安迪·沃霍爾,《自畫像》,1964

布上丙烯、金屬漆和絲網印刷,51.1x41x1.9cm

建館藏品,安迪·沃霍爾美術館,匹茲堡

迪亞藝術中心捐贈

收藏編号:2002.4.20.

安迪·沃霍爾視覺藝術基金會/藝術家權益協會(ARS)授權,紐約

對現有視覺材料的挪用、與品牌和名人的緊密聯系、大量複制、鮮豔明快的色彩……即使你不了解安迪·沃霍爾,也一定見過他創作的《金寶湯罐頭》或《瑪麗蓮·夢露》。而對當代藝術有一定了解的人則一定會承認沃霍爾在藝術史上的地位,他引領的波普藝術風潮至今依然在影響全球諸多藝術家的創作。結束在北京UCCA的展出後,“成為安迪·沃霍爾”巡展至上海,并根據UCCA Edge的環境空間進行了特别策劃。展覽從匹茲堡安迪·沃霍爾美術館的館藏中精選近400件作品,其中包括首次于安迪·沃霍爾美術館之外展出的攝影作品和文獻物品,對這位傳奇波普藝術家的藝術生涯進行全新審視。

在此次展覽中,觀衆将難得地了解沃霍爾的年輕時代、他身為攝影師和實驗電影制作人的藝術實踐,以及他活力四射的社交生活。在佳士得前部門總監、美國藝術品交易商協會主席邁克爾·芬得利(Michael Findlay)看來,将美國藝術家的反叛公衆形象從“邋遢的社會棄民”轉變為“社會寵兒”的正是沃霍爾,從年輕時開始,他就總能讓自己成為人群中的焦點。在第一批金寶湯罐頭畫作使他聲名鵲起時,他也繼續着制作電影的野心,且總是去鬧市區俱樂部與社會名流們打成一片。“他當時的名聲有點像個邪惡的花衣魔笛手。”

芬得利同時指出,雖然大規模複制是沃霍爾作品給人留下的最強烈印象,但其實不管哪個系列作品(比如《花》《美元符号》)的實際作品數量都比人們想象的少。而且雖然有很多圖案沃霍爾用了又用,但他會調整尺寸、顔色或畫面細節,保證單幅作品看起來獨一無二。在此次展覽中,觀衆能直覺地感受到這一點。

現代的脈動:寶龍藝術大展

展覽時間:2021年11月19日-2022年5月18日

展覽地點:寶龍美術館

門票:180元

包括藝術在内的所有一切最終都有可能淪為單純的娛樂|12月滬京展覽推薦

現代的脈動:寶龍藝術大展,“普遍的世界”展區,寶龍美術館展覽現場

圖檔來源:寶龍美術館

這是上海寶龍美術館建館以來最大規模的收藏展,展覽跨越百年,以來自全球不同國家和地區的150餘件藝術品追溯了一個世紀以來中國藝術現代化之路與中國社會現代化進展共振的曆史。難得的是,此次展覽打破了慣常的展覽類别,彌合傳統與現代、中國與西方、中國的傳統與西方的現代性,乃至中國畫與現代繪畫的二進制張力,在同一個空間内實作某種跨越時空的對話。各類藝術愛好者都能一飽眼福:中國畫愛好者可以看到張大千、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吳冠中、李可染等大家之作和當代國畫新人的最新作品;當代藝術愛好者可以看到目前國際上風頭最勁的藝術家的作品,其中好幾位近年來在上海都舉辦過個展,比如草間彌生、KAWS、亞曆克斯·卡茨、蔡國強……

“現代的脈動”是此次大展的主題。展覽以跨越百年的中國美術現代化之路作為時間線索,聚焦于中國始于近代的“現代化”訴求,在曆經劇烈的、革命的與曲折的中國現代化程序後,在當代中國所展現出的一種内在化的現代性經驗,并将其作為立足當代、面向未來回望過去的自性傳統、

侯賽因·卡拉揚:群島

展覽時間:2021年12月1日-2022年2月20日

展覽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門票:50元

包括藝術在内的所有一切最終都有可能淪為單純的娛樂|12月滬京展覽推薦

“侯賽因·卡拉揚:群島”展覽現場(圖檔來源: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開館以來首個服裝設計展“群島”本月1日開幕,這也是國際前衛服裝設計師侯賽因·卡拉揚在中國的首展。作為獨立設計師,卡拉揚遊走于服裝産業和藝術創作之間,把身體和秀台作為表達現場,以裝置、影像、聲音、機械作為媒介,讨論移民、身份、邊界等社會文化議題。這讓服裝超越了消費品的功能,成為某種政治表達的載體。此次展覽呈現了130餘件卡拉揚的代表作,包括來自全球重要博物館和設計機構的收藏。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館長、本次展覽策展人龔彥表示,此次展覽不僅是讨論消費或工藝層面的服裝,而是為了關注人作為生命體如何被文化裹挾,如何與自然、科技、社會發生關聯。

(同期展出的還有“約翰·海杜克:海上假面舞”和“梁紹基:蠶我我蠶”。)

鹽田千春:顫動的靈魂

展覽時間:2021年12月19日-2022年3月6日

展覽地點:龍美術館(西岸館)

門票:100元(2021年11月30日-12月18日期間全館通票)

包括藝術在内的所有一切最終都有可能淪為單純的娛樂|12月滬京展覽推薦

鹽田千春,未知的旅程,2016/2019

金屬架構、紅色線

展覽現場圖:“鹽田千春:顫動的靈魂”,森美術館,東京,2019

攝影:Suhni Mang,圖檔由森美術館提供 德國波昂VG Bild-Kunst圖檔和鹽田千春

繼2019年在日本東京開啟後,“鹽田千春:顫動的靈魂”首次巡展至中國内地,作為日本藝術家鹽田千春迄今為止最大規模個展,該展全面回顧了她過往25年代的創作生涯。懸挂于空間中的紅色絲線是鹽田千春藝術實踐中的标志性元素。在她看來紅線是“血液的顔色”,意味着羁絆和聯系,以及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種種。絲線纏繞、垂落,吊起巨船、行李箱,亦或是覆寫燒焦的鋼琴和椅子,探尋着物與物、物與人的複雜關系,揭示人類内心與外在世界的互相影響,表達那些難以言喻的情感。

(同期展出的還有“帕特·斯蒂爾”“迎着陽光”“花開富貴——梁纓作品展”“斯人·伊人——現當代人物故事題材書畫展”。)

【北京】

莫瑞吉奧·卡特蘭:最後的審判

展覽時間:2021年11月20日-2022年2月20日

展覽地點: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門票:100元

包括藝術在内的所有一切最終都有可能淪為單純的娛樂|12月滬京展覽推薦

展覽現場(圖檔來源: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意大利藝術家莫瑞吉奧·卡特蘭的創作多取材于現實世界中的人和物,他常以充滿趣味和挑釁的方式将材質、物品和舉動置于具有挑戰性的場域之中,激起人們的評論和參與。此次展覽特别考慮到卡特蘭作品的呈現方式,為觀衆打造了一個松散、開放的觀展空間。現場涵蓋裝置、雕塑和行為表演在内的29件代表作品,包括藝術家早期的重要創作《家庭詞典》(1989)和著名作品《卡特特蘭》(1994)《哔嘀哔嘟哔嘀咘》(1996)《喜劇演員》(2019),以及以動物标本創作的一系列作品。

卡特蘭的藝術觀根植于當代社會沖突,不僅質疑了故鄉意大利的文化傳統與社會刻闆印象,還對當今全球化社會的道德觀念,以及相關觀點産生的語境進行了審視。在展現藝術哲思的同時,卡特蘭還嘗試改變物體的大小比例營造特殊的感官體驗,如《無題》(2001)中可以運作的微型電梯。行為表演作品《無題》(1998)則對商業化的全球藝術生産體系進行了嘲諷,藝術家通過扮成畢加索的吉祥物提醒觀衆,包括藝術在内的所有一切最終都有可能淪為單純的娛樂。

武藝、王玉平、蔡磊三人展

展覽時間:2021年11月27日-2022年1月16日

展覽地點:松美術館

門票:158元

包括藝術在内的所有一切最終都有可能淪為單純的娛樂|12月滬京展覽推薦

蔡磊“登樓去梯”展廳。圖檔來源:松美術館

松美術館同步推出了武藝、王玉平和蔡磊三位藝術家的個展。策展人分别将地點、時間、空間三個基本元素作為對三位藝術家及新近創作觀察的次元,使三個展覽既呈現出各自的面貌,又能通過碰撞與交疊帶給觀衆不同次元的觀展感受。

其中,武藝的“布拉格”指向地點,展出内容包括武藝以布拉格這座城市為描繪對象的30餘件繪畫作品。這些繪畫尺幅都很小,從中心街頭到郊外鄉野,目光所及也都是微小、日常或私密的一瞥。王玉平的“虛歲六十”指向時間,“六十”不僅是指畫家的年齡,也展現出其作品中技與藝的沉澱。本次展覽以一幅創作于1986年的《自畫像》做引子,呈現王玉平2021年的全新作品,并以兩幅《虛歲六十》結題。最後,蔡磊的“登樓去梯”指向空間,其作品展現了藝術家在探索空間和處理現實兩個層面做出的努力。他在疫情期間的新作“樓梯系列”更與“登樓去梯”中的“隔離”這一語意暗合,令人反思未來人類的境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