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動物出售:遊戲也可以趕上“新浪潮”?

動物出售:遊戲也可以趕上“新浪潮”?

動物出售(Critters for Sale)是一款于今年 6 月 3 号推出的獨立遊戲。在我浏覽遊戲時,我立馬被它的簡介所吸引:我們為您提供躺在最舒服的椅子上接受死亡的最極緻的體驗。這樣叛逆的介紹讓我好奇地點了進去,沒想到竟意外地符合我的口味。玩完此作後,我的第一反應則是:遊戲也可以與“新浪潮”美學相呼應?

新浪潮影像

新浪潮(New Wave)簡短地來說就是一次藝術運動。但狹義來講,它可以分别指電影和音樂的類型。在電影上,新浪潮運動發源于法國,是以一般也被稱作法國新浪潮。

在 1950s 後期,為了反對美國好萊塢式的電影,即沒有什麼深度思考但卻制作精美的電影,新浪潮運動開始反思現有的電影體制并實驗電影的可能性。新浪潮運動的主要特征有:采用低成本的拍攝場地與形式、反對華麗宏偉的叙事并樂忠挑戰觀衆的舒适圈、傳遞複雜的情緒與表達等。這樣的突破不僅使電影成為了一種藝術表達方式,更使得導演這一地位顯得重要了起來。影評人兼導演亞曆山大·阿斯圖克(Alexandre Astuc)在他但一文《先鋒派的誕生:用相機來創作(The Birth of a New Avant-Garde: The Camera-Stylo)》表示,導演不應該僅僅隻是畫面的呈現者,更應該是思想的表達者。在傳統好萊塢式的電影中,導演不需要有自己的表達,是以在新浪潮之前也很少有擁有個人風格的導演。新浪潮運動徹底打破了這種傀儡模式,導演擁有了創作的上司權,不僅僅要自己寫劇本,更要通過協調音樂與攝影來達到藝術創作的目的。

動物出售的創作方式如同當時的新浪潮電影一般,讓人眼前一新。它既沒有用成熟的 3D 模型,也沒有精美的插畫,這個遊戲将影像藝術融合進了遊戲來呈現獨特的視覺效果。整個畫風仿制了早期電腦圖像藝術。但它在遊戲中流暢的鏡頭過度看起來并不是動畫,而是剪輯好的視訊。很有意思的是,連貫的鏡頭剪輯與像素風的畫面呈現充分地利用了自己對數位影像熟練的優勢,并通過獨特的美學風格讓玩家産生新的體驗,可謂事半功倍。

動物出售:遊戲也可以趕上“新浪潮”?

在動物出售這款遊戲中一共有五個大章節:蛇、羊、猿、蛛、龍。在這個遊戲中,玩家需要通過選擇選項來完成結局。但除了在對話欄中選擇選項,遊戲也需要玩家去畫面中探索,尋找線索。是以,在遊戲中的每一“幀”設計好的畫面都需要玩家去互動。這個遊戲看着正常,實則玩起來讓人摸不着頭腦。随着事件的發展,幀與幀之間的銜接顯得非常突兀。在我玩的過程中,我總以為自己漏掉了什麼線索。比如在蛇這一章節中,遇見邁克·傑克遜的時候,他莫名其妙地要為跳舞。這樣突兀的銜接并不是正常叙事的方法,它跳過了許多内容,需要玩家在現階段自己想象。這樣的畫面設計傳承了新浪潮的标志性的跳剪手段,即,隐去段落間的一些内容,讓觀衆去自己思考。這樣的跳脫的叙事方式充分調動了玩家的想象力,讓玩家進一步參與到遊戲中去,而不是僅僅坐在電腦前盯着已經創作好的内容。

動物出售:遊戲也可以趕上“新浪潮”?

在劇情内容上,動物銷售十分不按邏輯出牌。盡管事件發展确實是線性的,但其中的邏輯混亂,不能單純以“閱讀”的形式閱讀。抽象化的語句看起來神神癫癫,還帶有一點神秘主義色彩,但也不妨礙我們用詩意的眼光去看待這些對話。正如同美術所要表現的抽象,脫離現實的效果,文字在動物銷售中也起到了同樣的作用。這樣看似混亂無理的叙述打破了以往玩家依賴文本叙事的慣性,使玩家脫離開大劇本的影響。

動物出售:遊戲也可以趕上“新浪潮”?

新浪潮音樂

新浪潮音樂則是搖滾樂運動,指後朋克的其中一種在七八十年代流行的合成器音樂。當時,電子樂是一個很新的概念,是以吸引了許多年輕樂隊。在此音樂類型融合了大量的現在聽來非常複古(類似 16-bit)的電子音色,并且有着快節奏的鼓點及鮮明洗腦的主旋律。其 MV 也會将樂隊的風格顯示地淋漓盡緻,可能會讓人覺得抽象、藝術、無厘頭,卻具有蘊意,比如 Depeche Mode 和 New Order。但在千禧年過後,新浪潮音樂通常就泛指合成器音樂這一類型。

動物出售除了别具一格的視覺效果,其聲音美學也是本遊戲最大的亮點。在此作中,所有的音效及配樂無一例外地都被電子加工過/混音過,頗有新浪潮的視角。在主界面中,大自然聲伴随着以動物為形象的章節讓人放佛置身于一片森林中,但下一秒就重生之紐約夜店,蹦迪音樂聲萦繞在耳旁。伴随着像素化的畫面,産生了一種黑客帝國式的科技反烏托邦感。很多場景的烘托都需要運用到音樂,音樂也成為了玩家需要有意識地感覺的媒介。如果全程靜音玩的話,那就少了一半的樂趣。

除了處理配樂,許多需要玩家進行互動的地方也會有強力的音效。比如每一次對話框的字一個一個跳出時,會有打字機般的音效;到每一次需要玩家選擇重要選項,都會有強調式的特殊音效告知。特别好玩的是,當玩家長按右下角的快進按鈕時,配樂也會随之加速,産生失真的效果,就如同在玩一個 synth 上的旋鈕。音樂在遊戲中通常會扮演着讓玩家感覺時間的作用,這個按鈕不僅僅加速了頁面對話,還通過加速音樂來創造時間飛逝的感覺,這種次元的感受會讓遊戲變得動态,增添幾分現實感。

為什麼我會打趣這是一款音遊呢?因為它的音樂的質感令人非常舒服,而且每一段音樂配樂都很考究,段落層次分明且富有變化。甚至還與每一段的畫面踩點,可見創作者對音樂的品質嚴格要求。後來發現,此遊戲中有非常多的獨立樂隊以及電子音樂人的作品引用。比如在“蛇”章節中的飛天諾德人的出場 bgm,來自俄羅斯的實驗性極簡樂隊 Utro 的《Незнакомая Сила》。還有在遊戲中被 cue 到的諾蘭人 rapper,是來自加州的實驗性嘻哈樂隊 Death Grips 的成員。在“龍”這一章節中,為了使東方元素也融合進去,還配上了來自台灣的獨立迷幻樂隊 Mong Tong 的音樂。最讓我驚奇的一點是,很少有遊戲能對聲音藝術如此重視,不論是從音樂本身的品質,還是在遊戲中的表現,無不都堪稱一流。在大家的通常認知中,音樂對遊戲的作用往往隻是陪襯,從來不是最主要的因素。但在動物出售中,創作者盡可能的開發了“聲音/音樂”這方面的效果,使得整個遊戲如同一部電影一般立體了起來。

動物出售:遊戲也可以趕上“新浪潮”?
動物出售:遊戲也可以趕上“新浪潮”?

「此作中所有的配樂來源」

動物出售作為一款獨立遊戲,其視覺及聲音效果都令人眼前一新。雖然是很傳統的滑鼠點選玩法,但新穎的互動性設計玩起來非常舒服。抽象化的表達極大地調動了玩家的主觀性,讓遊戲不單單是一種淺顯的“浏覽”,而是一種深入的“閱讀”。遊戲如同新浪潮電影版,也可以成為遊戲設計者表達的途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