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國藩,是從一個普通人逆襲成為一代完人的千古奇人。
他用自己的一生,完美地诠釋了:
笨,是一種人品;熬,是一種修行。
01
笨,是一種人品
曾國藩在很多領域,取得了常人無法企及的成就。
可就是這麼一個人,卻有天下第一笨人之稱。
曾國藩幼時讀書,短短300字的文章,背了3、4個小時還沒背下來。
有個小偷,本想等他入睡後偷竊,左等右等,實在忍無可忍,跳出來一字不落把文章背出來,問道:“你這麼笨,還讀什麼書?!”
曾國藩出生地 白玉堂
曾國藩的科舉之路,完全是下笨功夫死磕。
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
背不過這一段,就不開始下一段;看不完這本書,就不拿起另一本。
不貪多,不求快,不弄明白誓不罷休,一條道走到黑。
正如曾國藩所說,“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如果說,天資的笨拙,曾國藩隻能被動接受。
那麼,人品上的“笨”,則是他的主動選擇。
他說,“利可共而不可獨”。
他懂分享,厚道待人,從來不騙、不貪、不計較。
靠這個“笨”字,曾國藩在官場和家庭中,都獲得了極好的人緣。
曾國藩用他一生的經曆告訴我們:笨,未必是件壞事。
俗話說“大智若愚”,很多時候,笨,是更高層次的智慧。
笨,更是一種風度,一種人品。
02
熬,是一種修行
熬,是生命最好的磨石。
曾國藩16歲開始參加科舉,考了7次才勉強考中倒數第二名。
而與他同時代的李鴻章,17歲中秀才,張之洞,16歲考中秀才;左宗棠,14歲縣試第一;梁啟超,11歲中秀才,16歲中舉人......
天資不如人,那就一天一天努力,慢慢熬。
書本不舍,苦學不辍,每天進步一點點。
終于,在28歲那年,曾國藩考中進士,跻身翰林院。
拿到傳統社會的敲門磚,他的人生卻隻是剛剛開始。
31歲,曾國藩給自己定下了極為苛刻的日課十二條:
主敬、靜坐、早起、讀書不二、讀史、謹言、養氣、保身、日知所亡、月無亡所能、作字、夜不出門。
普通人堅持幾天,幾個月已非易事,曾國藩一堅持就是一輩子。
人生,時時處處都要熬。
熬過了兵敗靖港、兵困江西的悲慘歲月,曾國藩才最終平定太平天國。
與性情不同的左宗棠,曾國藩也熬了一輩子。
人無完人,磨合、忍讓,才能慢慢找到平衡點,彼此容忍,彼此寬諒。
在給兒子的家書中,曾國藩講明了“熬”的真谛:
做任何事,不急不躁,一步步走,慢慢熬,才能不斷精進。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熬,是上天的禮物,命運的饋贈。
轉自曾國藩讀書會,圖文版權歸原作者
明倫書院——“全國十佳國學教育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