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挨打、受歧視、被侵犯……10萬兒童遭政府綁架!澳洲“被偷走的一代”命運悲慘

作者:中國反邪教
挨打、受歧視、被侵犯……10萬兒童遭政府綁架!澳洲“被偷走的一代”命運悲慘

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曾在2021年9月23日的例行記者會上提及澳洲對土著居民實施種族滅絕的曆史,稱:“曆史上,澳洲對土著居民實施種族滅絕,将10萬土著兒童強行帶離家庭,給‘偷走的一代’造成永久性的傷痛。”

挨打、受歧視、被侵犯……10萬兒童遭政府綁架!澳洲“被偷走的一代”命運悲慘

“被偷走的一代”,正是澳洲曆史上一群充滿悲劇色彩的人,是20世紀初澳政府推行的“白澳政策”的犧牲品。

被政府綁架的孩子

電影《澳洲亂世情》(Australia)中就有關于這段曆史的情節。影片中,小孩諾拉是土著女人遭受白人男性強暴生下的混血兒。電影以諾拉看到警察或陌生人來到牧場時慌忙地躲進大水罐的鏡頭拉開序幕,而諾拉的母親就在一次躲避中不幸溺水死亡,諾拉也不得不在臉上塗上黑炭以防自己被人發現并帶走。

挨打、受歧視、被侵犯……10萬兒童遭政府綁架!澳洲“被偷走的一代”命運悲慘

電影《澳洲亂世情》劇照

當時的澳洲,白人為了保持崇高的地位和高貴的血統,打着為了後代有利進化的幌子,揚言必須徹底清除土著混血兒。1901年澳洲《公報》說道:“如果澳洲要成為适合我們孩子及他們的後代生存的地方,我們必須保證我們種族血統的純正。混血兒通常并未繼承兩個種族的任何優點,難道你希望澳洲變成雜種的世界?”

于是,“白澳政策”順理成章地被提上日程。

“白澳政策”源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澳洲盛行的極端種族主義思想——白澳思想。1901年澳洲聯邦成立後,其演變為“白澳政策”,成為一項基本國策。它宣揚白種人優于其他一切種族,緻力于把澳洲建成一個純白種人的國家。

澳洲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國家,最古老的原住民可以追溯到七萬年前。土著人以打獵和采集為生,在水源附近搭起臨時帳篷,食物耗盡後便尋找下一個栖息地。

1770年,英國航海家庫克船長發現了澳洲的東海岸。1788年1月26日,英國海軍帶着家屬及780名囚犯正式在澳洲定居。英國人宣布土著非法占有王室土地,憑借着槍炮将土著驅趕到内陸的荒涼地區。

土著居民不但在生活環境方面處境艱難,就連他們的孩子都會被政府“偷走”。

受“白澳政策”的影響,澳洲政府曾于1910年至1970年間實行了影響一代人的同化政策,強行将近10萬名土著兒童集中在白人家庭和專門機構收養,切斷他們與原生族群的語言和文化聯系,使得這些人成為“被偷走的一代”。

為實作這一目标,澳洲政府對外拒絕和排斥有色人種移民,對内認為原住民“低賤無知”,因而通過欺騙或強行的手段把共計10萬土著兒童永久地送往白人家庭或政府機構,以“白化”原住民,加速土著種族滅亡。

澳洲女作家加利梅拉的小說《防兔籬笆》(Follow the Rabbit-Proof Fence)也再現了這段曆史。

主人公莫莉是一位原住民小女孩,14歲時她和妹妹戴希、表妹格雷西一起被白人警察從母親身邊帶走。她們在收養營裡不能說自己的語言,隻能講英語。莫莉無法忍受收養營的壓抑生活,在她的号召下,三名女孩攜手踏上了沿着防兔籬笆回家的漫漫長路。

故事結尾,格蕾西被抓走,莫莉和戴希曆經千辛萬苦回到了部落。然而現實生活中,莫莉回到家鄉幾年後,和一名原住民男子結婚,生下兩個女兒多莉絲和安娜。1940年,大女兒多莉絲3歲時,母女三人又被強行帶回摩爾河營地。第二年莫莉帶着18個月大的安娜從營地逃回家鄉。兩年之後,安娜再次被政府搶走。

悲劇就這樣不斷地輪回延伸。

就像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海報上所說的那樣:當政府綁架了你的孩子,你能做什麼?

挨打、受歧視、被侵犯……10萬兒童遭政府綁架!澳洲“被偷走的一代”命運悲慘

《防兔籬笆》(又譯:末路小狂花)電影海報

30年後,莫莉才得以與多莉絲團聚。多莉絲根據母親的悲慘經曆寫下了基調悲涼的小說《防兔籬笆》。

土著兒童的“噩夢”

年幼時被“偷走”,對于土著兒童無異于一個“噩夢”。

他們變得沒有人身自由,與部落和家人的一切聯系均被切斷。為了防止尋親,政府甚至專門銷毀兒童及其土著父母的資訊。

在養育院或者白人家庭中,土著兒童不得不說白人的語言,接受白人的宗教,進而接受白人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等到十五六歲時就開始為白人幹活以擷取微薄的報酬。

根據1997年澳洲人權與機會平等委員會釋出的題為《帶他們回家》的報告,在養育院中,土著兒童受到非人的待遇,兒童營養不良,虐待、淩辱時常發生。

這對澳洲土著的健康水準影響深遠。世界衛生組織2007年的一份報告指出,澳洲土著的健康水準要比澳其他居民落後一個世紀,平均壽命短近二十年。報告還說,他們的狀況甚至不如紐西蘭的毛利人,一些在一般澳洲人來講已經絕迹的疾病,在原住民中仍然猖獗。

挨打、受歧視、被侵犯……10萬兒童遭政府綁架!澳洲“被偷走的一代”命運悲慘

澳洲土著居民

此外,缺少父母的關愛,又受到白人的歧視與虐待,這些孩子們既難以回歸本族文化,也難以融入白人社會。他們的犯罪率、自殺率和失業率,遠遠高于全澳同代人的平均水準。許多兒童不知道自己的身份,一輩子都見不到自己的親人,在無根的困境中悄無聲息地死去。

布魯斯·特雷沃羅就是這些兒童當中的一個。1957年聖誕節那天,13個月大的特雷沃羅出現腹痛,父親約瑟夫請鄰居把他送到阿德萊德的一家醫院進行治療。到達醫院後,他的個人資訊被寫成“沒有父母”,被交給一對白人夫婦撫養。

從此,特雷沃羅再沒有見過他的父親。10歲那年,他與母親重新團聚,然而童年的種種給他的生活帶來很大影響,後來他酗酒、抑郁,甚至無力保住一份工作。法庭判定,這些都歸因于他幼年被“偷走”的經曆。

另一個“被偷走的一代”

1973年,澳洲政府終于放棄對當地土著的同化政策。然而直到2008年2月13日,土著居民才等來了政府的道歉——時任澳洲總理陸克文在國會正式向原居民表示歉意,對澳洲政府過去的“錯誤行為”表示檢討,稱之為“國家曆史上的一個污點”。

挨打、受歧視、被侵犯……10萬兒童遭政府綁架!澳洲“被偷走的一代”命運悲慘

澳洲總理陸克文在招待會上擁抱“被偷走的一代”,來源:新華社

當天,大約1000名澳洲土著族群群眾從全國各地趕到首都堪培拉,親眼見證這一重要時刻。澳洲各大電視台同步直播道歉儀式,很多人冒雨聚集在電視大螢幕下觀看,流下了眼淚。

然而土著居民的實際生活和地位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悲劇仍在延續。

據《澳洲人報》2009年8月23日報道,新南威爾士州一城鎮有40多名原住民的孩子被福利機構從業人員從他們的父母身邊帶走,其中包括一名出生僅4天的嬰兒。

這名嬰兒被帶走時正在母親懷裡吃奶。福利人員第一次來醫院要帶走嬰兒時,護理人員以不人道為由予以拒絕。4天後福利人員再次來到醫院,将正在母親懷裡吃奶的嬰兒帶走,寄養到一戶很遠的人家。實際上,村鎮裡既沒有毒品泛濫,也沒有酗酒問題,這些孩子被帶走的原因隻是貧困和落後。

澳反對黨兒童安全事務發言人德姆帕塞擔心“另一個被偷走的一代正在形成”。

有人這樣述說被帶離家庭、長大成人後的感受,“我們也許可以回家,但我們無法重新回到我們的童年。我們也許可以與父母、親人再次團聚,但是光陰已經流逝,我們無法體味親人的愛與關心,這種遺憾終身無法抹平。我們可以再次回家,但是身心所受到的傷害無法消除,因為‘監護人’們認為他們的任務就是消除我們的土著身份。”

沒有哪個民族或人種生來就更高貴,維護人的尊嚴是文明社會的基本共識。如何真正解決“被偷走的一代”這一曆史問題,如何彌合創傷,真正改善澳洲土著的實際生活和地位,澳洲政府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參考資料:

1. 王宇博:《澳洲——在移植中再造》,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 塗成林:《澳洲觀察》,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 楊洪貴:《論澳洲土著人的同化政策》,《世界民族》2003年第6期。

4. 汪詩明:《澳洲陸克文政府向土著居民緻歉的原因探析》,《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1期。

5. 《澳生産力委員會報告指出——澳洲原住民人權狀況堪憂》,《人民日報》2021年8月18日第16版。

6. 陳小方:《澳洲延續“被偷走的一代”悲劇》,《光明日報》,2009年8月24日,第8版。

7. 曹楊:《澳洲:原住民子女被強制與父母分離 現代版“被偷走的一代”恐在形成》,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8月25日第5版。

8. 郝爽言:《澳洲無奈賠償“被偷走的一代”,将為部分原住民每人提供7.5萬澳元賠償金》,環球時報,2021年8月6日。

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44Eic88JSlU

9. 環球網:《澳洲侵犯人權的行為遭到廣泛批評,外交部:澳洲欠世界一個交代》,2021年9月23日。

https://www.sohu.com/a/491581711_162522

10.《澳洲總理陸克文正式向原著民公開道歉》,CCTV.com,2008年2月13日。

http://news.cctv.com/special/C17274/01/20080213/103091.shtml

11.喬瑜:《澳洲國慶背後的痛楚:“白澳”政策造成多少犧牲品》,澎湃新聞,2016年8月26日。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82765

挨打、受歧視、被侵犯……10萬兒童遭政府綁架!澳洲“被偷走的一代”命運悲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