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03年成立至今,哈雷成了美式公路文化的代名詞,它的“騎士精神”影響了幾代人,推動了兩輪文化的創新變革,也成為了機車品牌的象征。但随着電動化的浪潮席卷,轟鳴的發動機聲與冒煙的排氣管顯得不再那麼“酷”,反倒有些格格不入。推出電動摩托、建立獨立品牌再到拆分尋求上市,哈雷是順勢而為,也是不得不為。
沖刺“電摩第一股”
美國老牌機車制造商哈雷Harley-Davidson周一釋出公告稱,将通過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合并方式,分拆旗下電動車業務LiveWire上市。
根據公告,LiveWire将借的“殼”是AEA-Bridges Impact(IMPX),完成合并後的公司價值預估為17.7億美元,LiveWire可取得5.45億美元現金。哈雷将持有合并後公司的74%股權,AEA-Bridges原股東持有17%,創辦人與其他合夥人則持有4%。
交易完成後,哈雷首席執行官約亨·蔡茨Jochen Zeitz将擔任LiveWire董事長,任期将為兩年的時間。
而在明年上半年交易結束後,LiveWire的股票将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代碼為LVW。哈雷戴維森将繼續擁有新公司約74%的股份,SPAC的股東将擁有約17%。
一旦上市,LiveWire将成為美股市場“電動摩托第一股”。哈雷戴維森表示,預計LiveWire公司上市募資淨額約5.45億美元,計劃利用這些資金投資于産品開發,并提高其制造和分銷能力。
據了解,LiveWire 2021年7月從哈雷拆分,得名于哈雷的第一款電動摩托LiveWire One。LiveWire One在城市騎行時的續航裡程約為146英裡,并且可以在60分鐘内完成快速充電。
受此消息推動,哈雷戴維森股價周一開盤後一度大漲近20%,收盤上漲4.7%,報38.54美元,市值為59.3億美元。
前所未有的危機
自1903年誕生以來,憑借V形雙缸驅動的機車以及經典的橙色條盾形徽标,哈雷摩托成為無數人心中的向往,也成為了美式公路文化的代名詞。但進入新世紀之後,随着電動化浪潮的日益逼近,這個曾經風光無限的百年知名機車品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2019年,哈雷機車經曆16年來在美國的銷量低谷,連續12個季度的銷量下滑迫使該公司限制機車産量,以此避免價格折扣壓力進而保護利潤。在銷量方面,當年哈雷機車在美國的出貨量跌至至少是20年來的最低點,全球出貨量為2010年以來最低。
也是在那一年,哈雷推出了第一款電動機車LiveWire One。時任哈雷戴維森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的馬特·萊瓦蒂奇(Matt Levatich)表達了對電動化的意向,“作為我們十年戰略的一部分,我們重申了我們緻力于打造下一代哈雷戴維森機車的決心,其中包括積極投資電動車技術,我們堅信電動是未來機動車的主導形式”。
但是最終結果并沒有如願,因為29799美元的售價過高,導緻這台高性能電摩叫好不叫座。相比傳統的哈雷車型,哈雷忠實的車迷對電動機車并不買賬,甚至認為哈雷此舉離經叛道。
而在2020年新冠疫情來襲後,哈雷也沒能逃過全球經濟下行的沖擊。2020年一季度,哈雷遭遇了嚴重的産銷下滑,其利潤跌幅同比達到45%,美國大學營的銷量也同期下滑了15.6%。受北美和歐洲市場的拖累,全球銷量同比下降近18%。
與此同時,服務于哈雷長達17年的CFO約翰·奧林辭去了職務,緊接着CEO馬特·萊瓦蒂也閃電離職,高層人事的變動讓公司的市值幾近腰斬。
2020年8月,深陷經營和财務泥淖的哈雷戴維森不得不采取一系列的重組舉措:更換CFO,并計劃在全球範圍内裁員700人。
隻不過,一系列重組舉措看起來效果不佳,哈雷戴維森仍然在困境中打轉。财報顯示,2020年,該公司收入為41億美元,淨利潤僅為130萬美元,同比去年的4.24億大幅縮水。同時,全年摩托出貨量也下滑超30%。
風口還是火山口
為了扭轉銷量低迷的局面,萊瓦蒂将重心放在了多款新産品上,其中就包括純電動摩托。與此同時,哈雷戴維森還完成了對阿爾塔汽車的股份收購,後者以其創新輕便的電動機車而聞名。
萊瓦蒂辭職後,董事會高薪聘請前彪馬的首席品牌官喬晨·澤茨接任CEO一職。上任後,雷厲風行的澤茨決定調整戰略,聚焦那些能在盈利和增長方面推動業績增長的市場和産品,并在組織結構方面優化了零部件供應鍊,調整了成本結構和營運模式。
與此同時,他還簡化了管理的複雜層級,提高了效率。此外,澤茨還計劃收購一家兒童電動自行車公司,開辟出針對年輕消費群體的産品分支,為公司轉型做出更多嘗試。
今年早些時候,哈雷就推出了LiveWire的首款電動自行車,售價為2.2萬美元,針對的是更年輕、更環保的騎行者。據CNBC援引其一份投資者報告資料,LiveWire預計到2026年電動自行車的銷售量将達到100961輛。
雖然做出了諸多改變,但在不少業内人士眼中,當下的哈雷戴維森仍面臨着多方面危機,就比如對于新趨勢的把握,該公司至少落後了三年。
對于拆分電動機車業務上市以及日後計劃,北京商報記者聯系了哈雷方面,但截至發稿還未收到回複。在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顔景輝看來,哈雷有其品牌優勢,但是價格并不是大多數普通人能接受得了的,維修、換件也價格高昂更讓人望塵莫及。
顔景輝進一步分析道,電動車的時代已經是大勢所趨,摩托除去極少包含非公路性質的多用途車以外,中短途占大部分,再加上電車有巨大的加速優勢,昂貴的大排量車會越來越少。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哈雷即将進入一個非常擁擠的市場。比如寶馬正在生産電動自行車和機車,奧迪、奔馳、福特等公司也都有涉獵。
當然,也有人認為在電動車行業估值上升的情況下,哈雷會成為獲益者。比如,亞馬遜持股的電動汽車制造商Rivian公司在上市首日的估值突破了1000億美元。今年早些時候,Rivian公司完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首次公開募股之一,其估值超過了福特和通用汽車,甚至還一度超過大衆汽車。
按照Roth Capital的分析師Craig Irwin所評價,“許多擁有新興電動車業務的傳統OEM(原始裝置制造商)顯然可以進行類似的分拆交易”。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趙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