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那年,張明敏以香港歌手的身份,
第一次站在了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的舞台上。
在當年,春晚的導演黃一鶴為了買到《我的中國心》的錄音帶,
還專門辦了一張邊境證。
一切,都要從張明敏愛唱歌說起。

1956年,張明敏出生在一個歸國華僑的家庭。
父親從菲律賓歸國,母親是從印度尼西亞回來的,
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長大,他對于國家的歸屬感很強。
而且,張明敏雖然從小生活在香港,
但喜歡唱歌的他,對粵語歌曲的興趣不大,他更喜歡哼唱國語歌曲。
小時候的張明敏,家境一般。
還在讀國小期間,他就萌生了打工養家的念頭。
一直到中學畢業,他起先在一家洋行裡實習做會計。
半年之後,他又去了一家檢驗公司。
這種文員的工作讓張明敏覺得很無聊,他那時候想學技術。
于是他很快又去了一家電子表廠,開始從技術員做起。
他夢想着有朝一日,能夠自己開設一家工廠,自己當老闆。
就在畢業後工作的這幾年,張明敏的音樂夢也跟着起步了。
那時候香港有各種各樣的歌唱比賽,報名參賽并不費力。
隻不過當時的香港,是粵語歌曲一統天下,
他自己則更擅長唱國語歌曲。
21歲那年,他參加了勞工俱樂部舉辦的歌唱比賽,獲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兩年之後,他又在香港電台主辦的業餘歌手比賽中奪得了金獎。
兩次奪冠,讓他順利簽約了唱片公司。
隻不過那時候唱什麼歌曲,走什麼樣的風格路線,眼前還是一抹黑。
而且在張明敏看來,唱歌隻是自己的副業,
那時候,他仍舊繼續在電子表廠裡上班。
沒人指點他,他決定自己的第一張專輯就唱國語歌曲。
就這樣,在剛剛簽約歌手後,他翻唱了台灣的歌曲《鄉間的小路》。
所幸唱片公司的老闆,對于這類國語歌曲也很感興趣,
在别的歌手不願意唱的情況下,張明敏接連發行國語專輯。
一時間,香港本地的媒體将其稱為民族歌手。
尤其他後來翻唱的《我是中國人》,據說當年的銷量達到了五百萬張。
這也讓他獲得了當年的金曲新人獎。
27歲那年,張明敏第一次唱了《我的中國心》這首歌。
而他不知道的是,接下來他的人生,将會因為這首歌而發生徹底的改變。
也就是在這一年,剛剛執導了第一屆春晚的黃一鶴,雖然已經名聲大震,
但是對于下一年的春晚,他還在對節目的形式進行着籌劃。
尤其是因為第一年的春晚獲得了觀衆的認可,如何要讓第二屆的春晚更上一個新台階,
那時候黃一鶴内心的壓力非常大。
黃一鶴吃不下睡不着,半夜爬起來想點子,但依舊沒有任何的突破。
就在那時候,黃一鶴忽然想起一個角度,
能不能把香港的演員請過來參加演出呢?
要知道當時關于香港的回歸,已經提上了議事日程。
在這種情況下,讓香港的演員來内地演出,絕對會是一個好創意。
黃一鶴趕緊把自己的想法向上級做了彙報,上司也覺得這個想法不錯。
可此時的黃一鶴,僅僅有想法,對于具體的節目,什麼都還不成形。
不知道香港文藝發展的态勢,甚至不知道香港當時有哪些當紅的演員。
由于不了解,黃一鶴也不敢直接去香港。
他們尋思着先去廣東當地實際走走看看,了解一下情況再說。
就這樣,黃一鶴與幾個同僚,一起去了廣東。
先到廣州,然後再坐大巴車去深圳。
要不說正好讓他們趕上了,就是在大巴車上,黃一鶴聽到了張明敏的歌。
司機在車上給乘客放歌,不過歌曲都以粵語為主,
黃一鶴與同僚都是北方人,他們一點也聽不懂。
不過幾首歌曲後,中間突然穿插了一首國語歌曲。
突然出現的國語歌曲,讓黃一鶴不免注意起來。
歌詞他一下子沒聽出什麼,不過這首歌的曲調則完全和粵語歌曲的風格不一樣。
音樂旋律聽起來很高亢,充滿了一股昂揚的激情。
于是,黃一鶴就詢問司機這是首什麼歌。
司機師傅說的也是粵語,他一點都聽不懂。
接過司機遞過來的錄音帶,黃一鶴看到了專輯的名字叫《我的中國心》。
他趕忙詢問司機,這首歌的錄音帶哪裡能買到。
司機告訴他們這首歌是香港人灌錄的。
要想買的話,也得去香港。
這次從北京過來,本來就是要尋找香港歌手的。
可當時香港還沒有回歸,要想過去,頗費周折。
不過再麻煩,也要過去看看。
黃一鶴與同僚們辦理了邊境證,而後來到了香港的沙頭角。
人生地不熟,習慣也不一樣,又不會說粵語,
他們按照那首歌的名字找了半天,愣是什麼都沒找到。
沒辦法,他們隻好攔下了一個當地的小夥子,讓他去尋找這盒錄音帶。
所幸當地人還是能找得到的,很快就買來了張明敏的錄音帶。
黃一鶴又聽了幾遍,确定這首歌非常不錯。
可是下一步就很難了,這個張明敏是誰,他這首歌是給哪家的唱片公司唱的?
在不了解情況的前提下,一切都如大海撈針。
而且第一次隻是找到了合适的歌曲,找人的事情,他也沒辦法貿然進行。
當時,新華社在香港設有分社。
回到北京後,黃一鶴囑托新華社的同志,讓他們幫忙在香港找一找這個叫張明敏的人。
所幸新華社分社的同志在香港工作多年,
經過多方的聯系,總算确定了張明敏在哪裡,做什麼工作。
本人找到了,接下來就是邀請他參加春晚了。
不過就在那時候,春晚的節目組卻出現了不同的意見。
有人不想邀請他,有人覺得這是内地的春晚,為何邀請香港的演員。
而且春晚是直播的形式,如果中間出現什麼情況,他說的一些話該如何收場。
眼看到了年底,距離春晚的時間越來越近,但意見還是未能統一。
最後一個月,上司認為邀請香港演員的創意應該得到支援。
最終,同意張明敏來北京參加春晚的彩排。
得到确切的答複後,黃一鶴趕緊安排張明敏來北京。
而身處香港的張明敏,在第一次被找到後,
得知自己有可能會被邀請到内地去演出,他的内心就是糾結的。
那時候,他對内地的了解幾乎是一片空白,
張明敏根本無法想象,一個香港的歌手去内地唱歌,會是一種什麼場景。
再者,他雖然不怎麼唱粵語歌曲,但他畢竟是香港人,
香港這裡的樂壇才是他的大學營。
就在不知道下一步究竟去不去的時候,他把内心的糾結告訴了家裡人。
母親從小在印度尼西亞長大,從小受夠了歧視,
當得知兒子有可能要去内地唱歌時,她第一個站出來支援。
母親告訴兒子,用國語唱歌,而聽國語歌的人也很多,他們都在内地。
一番話讓張明敏内心明了許多。
在快要到年底的時候,他正式得到了通知,要去北京參加節目的彩排。
不過接下來的一切,都是那麼的陌生。
他還是第一次去北京,下飛機後,就在接機者的帶領下直接去了飯店。
由于對外面什麼都不了解,那段日子裡他就是在飯店裡呆着,哪裡也不敢去。
剛到的那天,他想喝可樂,然後就告訴了前台的服務員。
服務員也不知道他說的是什麼。
那時候張明敏誰都不認識,就隻知道黃一鶴的電話。
那天晚上,黃一鶴來飯店裡看他。
他又說了自己想喝可樂,黃一鶴也不知道可樂是什麼。
問了好幾個人,誰都不知道那是什麼。
後來,他隻能喝了北京當地的飲料。
張明敏剛來不适應環境,黃一鶴更是壓力山大。
那時候彼此不知道各自的演出習慣,生怕出現什麼差錯而引起麻煩。
1984年春晚,張明敏以自然而激昂的演唱狀态站在了舞台上。
當他用國語唱完這首歌後,他根本想象不到,
這首歌能夠以風暴一般的速度迅速走紅。
演出完第二天,張明敏傳回香港。
剛到機場,從業人員就把他認出來了。
他也第一次體驗了一把走紅後的感覺。
不過回到香港後,他依舊還在電子表廠裡上班。
因為,張明敏回到香港後卻遭受到打壓,公司也和他解約。
當時香港人對國家的情感并不是那麼濃烈,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還給他貼上了“紅色标簽”。
由于《我的中國心》在内地大火,
從那之後,張明敏接連不斷收到内地的演出邀請。
隻要是他去唱,台下的觀衆必定會讓他唱這首歌。
在八十年代中後期,張明敏在各地舉辦過演唱會。
尤其是在1986年的時候,當他得知北京獲得了下一屆亞運會的舉辦權,
立刻決定到内地為亞運會進行義演。
之後的義演持續了一年多的時間,從西部邊陲到南國的海島,
他幾乎走遍了全國。
平均每天舉行三場音樂會,前後一共舉辦了158場。
雖然當時一張門票才三毛五分錢,不過最終他籌集到了超過六十萬的資金。
全部捐給了北京亞運會。
那時候,燈光、音響等,張明敏都得從香港運過來,成本就要500多萬港币。
為了搞好這次義演,張明敏和妻子甚至把房子和車子都賣掉了。
妻子對他說:“别擔心,萬一你回來沒飯吃,我有能力養活你。”
這一次的演出,也讓張明敏的事業發展和祖國更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
雖然在内地他的名氣越來越大,但是在家鄉香港,
由于香港還沒有回歸,很多人不會說國語,
是以國語歌曲依舊在香港沒什麼影響力。
在香港的樂壇,張明敏依舊沒什麼名氣。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張明敏開始學着經商。
他開過歌廳也開過酒吧,而且還開過廣告文化公司。
不過這些生意的發展都不好,最終都失敗了。
那時候,香港的影視劇行業也非常的發達,
他也曾嘗試過當演員,不過效果同樣不好。
據說在飾演一個小角色的,攏共角色的戲份隻有幾分鐘,
但這僅僅的幾分鐘,他的飾演也很不成功。
以至于導演當場就告訴他,你還是别吃這碗飯了,根本不适合。
生活上,就是在春晚演出的那一年,
他和關瑞芳結婚,兩個人婚後生有一個兒子。
張明敏兒子的名字也是意味深長,叫張頌華。
在他的心目中,作為一名民族歌手,歌聲裡就應該飽含對祖國的愛意。
1997年香港回歸,他再次在當年的大型文藝演出上演唱了《我的中國心》。
與其他歌手不同的是,他當年舉辦演唱會,
給人簽名的時候,名字前面還要再加上三個字——中國心。
這個習慣他保持了很久。
再張明敏看來,這首歌曲并沒有讓他賺到什麼錢,
但是這首歌裡包含的多種情感,卻是多少錢都買不來的。
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他也參加了青年聯合會。
回到香港的時候,他還創辦了香港本地的青年聯合會。
此後多年的時間,他一直緻力于香港和台灣的青年,跟内地的人交流和溝通。
他經常組織大量的香港青年到内地去觀光和了解。
進入21世紀後,他先後擔任幾家公司的執行董事。
在張明敏看來,歌唱依舊不是他謀生的手段。
過去,僅僅是他的一項愛好,在不斷到内地演出後,
歌唱又成為他表達愛國的最好的方式。
如今的張明敏已經65歲,距離他當年第一次在春晚的演唱已經過去37年了。
37年的時間,也算是鬥轉星移,時光荏苒。
而他内心的愛國情愫,依舊在靜靜流淌着。
在這之前,2012年春節的時候,
張明敏曾經又一次收到邀請,站在春晚的舞台上演唱《我的中國心》。
這首歌,已不再僅僅承載他一個人的愛國情懷,
更是海外萬千遊子和華人,心系家園和國家的最好導線。
文|Nancy
圖檔來源網絡,侵權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