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一年的跌宕起伏,截至發稿時,2021 年中國電影分賬票房已經站上451億元的關口。這個數字本身就明示了中國電影市場重振旗鼓,回到複蘇的軌道上來——但這遠不是故事的全部。
根據國家電影局、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的資料顯示,2021年中國電影總票房和銀幕數量穩居世界首位。 2021全球電影票房榜前五名,中國電影占三。仍在上映的《長津湖》目前票房57.56億元,位居全球最高票房。

第二和第五,分别為《你好,李煥英》和《唐人街探案3》。
但這依然遠非故事的全部。或者說,數字不足以呈現出2021年完整的中國電影故事。
一直到今年春節檔開始之前,人們還不能确定這一年究竟會發生什麼,我認識的一位影院經理去年還在影院門口擺攤,今年初還做着随時離職的兩手準備,但一個接一個被打破的票房紀錄,最終讓他和曾對中國電影的未來有過懷疑的人,從春寒料峭熬到了萬物重生,感覺到了中國電影季節和氣候的變遷,并最終留了下來。
盡管任何每一年的電影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獨特性,但如果把中國電影視作一部史詩大片,2021年的中國電影,注定是讓所有觀衆印象深刻的中國電影名場面。故事中崛起的主要角色之多,故事反轉幅度之大,讓人恍若隔世又心潮澎湃。
我不想用冰冷的數字或模型總結淹沒了這個故事,要讓人真正體味到曆史的内在戲劇性,最好的辦法就是回到曆史。
讓我們穿越回2021年中國電影的起點,此刻元旦跨年晚會的音樂剛剛結束,易烊千玺主演的《送你一朵小紅花》剛開啟新一年的票房故事,影市的長河從我身邊緩緩流淌,在春節檔突然經曆一場河水猛漲,一系列票房紀錄,一場激蕩人心的逆襲,和一個新的影史票房第二被創造出來。
然後是五一檔的又一場票房逆襲。随後水流一直向前蜿蜒,經曆了暑期檔短暫的迂回和港片的奮起,最終在日升月落間,在國慶檔萬川交融,江海澎湃,中國觀衆對好電影需求積累出的巨大勢能,最終在此處往返激蕩,孕育出一個新的影史票房紀錄。
我看到了浪奔浪流中飛濺的浪花,聽到了飛流的聲音,但知道,真正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破紀錄篇:2021,祝福接龍
2021年影市一個特殊現象是:在新的票房紀錄不斷被創造中,祝福海報不斷接龍。
中國影市到底能不能徹底複蘇?什麼樣的題材會被觀衆所喜愛?影市會如何變化?這些關乎于電影工業本身的問題,最終被這一系列接龍所解答。
在很大程度上,任何爆款的萌芽都是一場意外,或者說是預料中的意外事件。當市場的大閘被重新打開的時候,自由的水流開始激蕩,一切都變得無法逆轉,新的爆款在市場的變幻中随風而行,遇石則彎,集涓為流,轟然成勢,當新的票房紀錄見證了觀衆需求和喜好新的變化時,市場也呈現出新的面貌。
沒有任何人或者軟體能夠真正精準預測出爆款的生成,因為大資料隻能計算過去,無法算準未來。
在破紀錄的爆款中,藏着中國電影最深的秘密。那就讓故事,從春節檔開始。
1、《唐人街探案3》:單日票房創曆史,唐探宇宙起波瀾
“真相一直在我們眼前,隻是我們沒有發現而已。”—《唐人街探案2》
當《唐探3》在大年初一首映日創下10.5億票房,單日票房占比超60%,上座率達到驚人的71.3%,幾乎以一己之力加熱了春節檔的首日票房時,如果春節檔要有一個主角的話,隻能是它。
某種意義上,這是一場預料之中的票房突破。
早在上映前,《唐探3》的全平台想看人數就超過了1000萬,打破了中國電影市場的紀錄,在所有人額外多等了“誰是Q”的答案一年後,人們關心的隻是,《唐探3》最終能創造出多少紀錄。
但後來的曆史證明,一些預期目标超額實作了,也有目标并沒有完全實作。不過在當時它确乎讓影市為之一振,所有的人仿佛都聽到了電影市場列車重新啟動的轟鳴。用影院經理的話說,這時候人才整個活起來了。
總體而言,《唐探3》上映的前兩天是令人亢奮的。一系列票房紀錄被創造出來,海外媒體稱它是一頭票房怪獸。“喜劇+懸疑”複合類型讓該系列作品可以滿足最大範圍觀影群體的觀影需求,在衆人的期待下,陳思誠在片中什麼都想要,一口氣把目标定在了頂層。就這樣,觀影期待值過高的風險潛伏其後,導火線已咝咝地冒出青煙。
讓影院經理開始感覺到不對的是口碑的快速變化,Q是揭曉了,可觀衆并不滿足。
除了影片自身的水準争議,觀衆對影片預期上的差異,是造成口碑逆流的關鍵原因。
經過了一年多的積澱,影片把使用者的觀影期待推到了一個極高的點,除非品質相當硬,讓觀衆看完心服口服,否則觀衆就很容易出現心理落差進而導緻口碑反噬。
即使行業人士都認為,《唐探3》是一部合格的春節檔商業電影,懸疑本就不是影片的第一定位,但影片的豆瓣評分下降中,影片最終遭遇了春節檔後半段的票房減速。
最終影片收獲了43.67億人民币的票房,達到系列最高,劉德華出現在片尾意味着他飾演的Q組織上司者和秦風必有一戰,但陳思誠需要解決的是,如何修複系列三消耗掉的觀衆好感度。
有人認為,《唐探3》是電影工業化的勝利,形成了春節檔全民觀影熱潮的首輪攻勢,但另一部憑借普世情感取勝的影片,讓一場本來沒有懸念的競賽變成了極富懸念的冠軍争奪戰。
2、《你好,李煥英》:影史第三,一場賈玲都難以複制的票房奇觀
“媽媽永遠是心裡最柔軟的地方”
之前8年的春節檔,被逆襲幾乎都是春節檔首日票房冠軍的“宿命”,但沒人能料到,2021年春節檔完成這場逆襲的,會是賈玲的導演處女作。
但如果說這些年的春節檔故事告訴了我什麼,那就是英雄不問出處。
如果黑馬能被精準預測,那它根本不算是黑馬。
從《紅海行動》到《流浪地球》,這些最終改寫類型天花闆的逆襲王者都是在春節檔意外引爆的。 所謂 “先胖不算胖,後胖壓塌炕” ,賈玲淩空飛降,春節檔的炕果然塌了。
當影片豆瓣從開分8.1升到了8.3分,貓眼評分9.5,淘票票評分9.3,成為2021年影院複工以來評分最高的國産片,春節這個社交媒體最活躍的時間,迅速幫影片在最快速度完成了口碑擴散。
影片本就是主題和親情有關、笑中帶淚、有國民演員的喜劇,極其适合春節檔,何況賈玲對母親李煥英真摯的愛,讓影片更具有一種超越工業化計算的力量。
當影片結局穿越的倒計時響起,伴随着一曲《依蘭愛情故事》,從小到大與母親家人相處的感人瞬間一一掠過的場景出現,以女性觀衆為主體的觀影觀衆很快忍不住淚流滿面。
春節特殊的氛圍下,不斷發酵的親情、淚點話題,進一步激發了更多人想看該片的熱情。在大年初二,《李煥英》便成了唯一一部票房逆勢上揚的作品,僅4天時間就實作了單日票房逆襲。到初七
影片已成功突破30億票房。
事實證明,相比許多影評人在意的硬名額,觀衆對于電影的要求隻是好看,以及能否完成情緒共振。隻要滿足了這兩點,電影能爆就一點不奇怪。
而不算 經典但夠“好看”的《李煥英》在一個特殊時間點出現了。賈玲也許隻是想拍一部電影給母親,但觀衆在電影裡看到的卻是自己或者自己的母親。
主創和觀衆這場陰差陽錯的相遇,最終引爆了一場前所未見的票房成功,54.1億的喜劇票房,也再次證明得女性觀衆者得天下。
但這場成功中存在的巨大偶然性,也令這場成功難以複制,即使是賈玲自己。
3、《怒火重案》:港片票房第一,謝霆鋒硬漢落淚與港片不死
“哪個做錯了,老天爺都救不了。”
9月26日20時22分,《怒火重案》中國内地總票房超13.14億,正式超過《拆彈專家2》的票房成績,并且打破了13.14億的華語動作片票房紀錄,成為中國影史港片票房冠軍。
這顯然是一場硬橋硬馬的勝利,當甄子丹向下甩出警棍,謝霆鋒飾演的反派舞動短刀,雙方一對一,盡情試探、拼殺,在冷兵器交錯溢出血味與狠勁之間,完成影片最後的對決,老港片迷紛紛想起了他15年主演的《殺破狼》的經典巷戰,除了對手從吳京換成了謝霆鋒。
在一場情緒共振引發的如潮口碑中,影片成為疫情下8月電影市場的唯一亮點, 對于港片迷來說,必須觀看本片的一個原因還在于,這是陳木勝導演的遺作。
去年8月,陳木勝導演因癌症去世,不滿60歲的他,原本下一部戲,很可能是影迷期待多年的《特警新人類3》,如果能拍成,影片将毫無意外地憑借比《掃毒》《拆彈專家》等濃烈得多的情懷,成為下一個港片票房紀錄最有力的争奪者。
但沒有陳木勝,可能就沒有下一部了。
《怒火重案》最好的地方,在于陳木勝再次拍出了港産時裝動作片的原味,槍戰、飛車追逐、各種爆炸和動作戲,還有真男兒之間的兄弟情仇。
啥叫港片怒火,就是火爆、瘋、癫,幹就完了!
也隻有在陳木勝電影中,我們才能看到一個帥氣的,邪惡的,戰鬥力超強,又帶着強烈的悲劇感和宿命感的謝霆鋒。
在被大量動作爛片傷害了之後,這是中國觀衆對港産電影的一種報複性消費,也是對港片未來的期許。
當港片後繼無人已經成為最現實的困境,一道簡單的算術題是:如果51歲港片勞模古天樂可以一直保持狀态,港片可預測的壽命就是10年,但假如41歲謝霆鋒能少花點時間和丁真們品嘗美食而多花點時間在港片上,港片的壽命,就可能是20年。
但謝霆鋒說,陳木勝不在,他不知道找誰拍動作片了。
《怒火重案》這種程度的港式動作片,在當下的院線電影裡,幾乎是要絕種了。
港片不死,它隻是凋零。
4、《長津湖》:能打敗吳京的還是吳京
“我們把該打的仗都打了,我們的後輩就不用打了。”
11月25日,《長津湖》總票房正式超過《戰狼2》,登頂成為影史第一,并重新整理30餘項中國影史紀錄。當日,《戰狼2》官方微網誌發圖祝賀《長津湖》說:“恭賀《長津湖》登頂華語電影票房冠軍!”
當天朋友圈刷屏的一句話是:隻有吳京能打敗吳京。
回到2017年 10 月 28 日,上映滿三個月的《戰狼 2》正式下映,其最終分賬票房也定格在 53.1 億元,并由此開啟了中國主旋律電影高度類型化、商業化的先河。
從該片開始,觀衆情緒成為推升票房的關鍵因素。“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豆瓣上的一條熱門評論寫道:“作為一個中國人,兩個小時,那顆民族自豪心砰砰砰跳個不停。”
4年後,面對疫情後陰晴未定的影市,即使影片有“吳京+易烊千玺”全年齡層的号召力,以及“徐克+林超賢+陳凱歌”的中國導演最夢幻組合,影片上映前,依然沒有一個人或平台預測《長津湖》能超越《戰狼2》,業内主流的票房預測目标是:35—40億。
影片國慶檔首日2.06億的單日票房某種意義上印證了這種判斷,然而随後影片史無前例地實作連續七天(9月30日至10月6日)票房、觀影人次雙增幅紀錄後,這項任何國産片都未達到的成就,不僅從側面反映出影片現象級影片的勢能,更令幾乎所有院線經理沸騰起來,市場開始隐隐期待,“紀錄就是用來打破的”。
影片豆瓣維持在7.6分,成為近五年評分最高的國産戰争電影,而針對下沉市場觀衆的貓眼、淘票票,其評分則達到9.5分。
有了工業化品質和高口碑,影片能否完成超越就隻剩下最後一項:内容的共情性。情緒共鳴,情感共振一旦完成,則影片票房必然爆發出火山爆發之力。
結果影片迎來的是最高22.6%的40歲及以上觀衆占比,也就是說,影片最終實作了将非主流觀影人群(少年以及老年)以及對國慶檔缺乏興趣的觀衆,重新吸引到影院,有影院經理表示,“與往常影院主力的情侶觀衆、青年觀衆以及戰争片清一水的男性觀衆不同,《長津湖》更多是全民向家庭組合,這是我近幾年見過吸引最多老年觀衆前來觀影的影片。”
如果說《長津湖》的第一個奇迹出現在國慶檔,那麼第二個奇迹則出現在國慶檔後的兩周。雖然在國慶檔剛結束後的幾個工作日内,《長津湖》票房明顯回落,但随後的幾個周末,《長津湖》又顯示出超出想象的耐力。
與《長津湖》相對應的是,2021年國産電視劇方面,口碑最好的三部是《山海情》《覺醒年代》《功勳》,無一例外,都是主旋律作品。
這或許,才是吳京超越吳京背後真正的爆款密碼。
但需要指出的是,盡管明年的《長津湖之水門橋》以及2023年的《流浪地球2》兩部吳京主演電影都具有着再度重新整理影史票房紀錄的實力,但在觀影人次方面,《戰狼2》1.6億觀影人次紀錄,或許是未來十年内地影片面臨的一個天花闆。
下一次誰能否再次超越吳京?将是中國電影未來的所有破紀錄爆款,共同面臨的最大懸疑。
爆款解讀篇:流量失色,情緒上位
如果用一個詞來解釋2021年所有的票房故事,那麼最具解釋力的這個詞就是:情緒力。
當996、内卷如潮水一般濾過2021年,面對颠簸與不确定的時候,人們于何處安放艱難的現實與疲憊的心靈?
電影是一個最自然地選擇。
某種意義上,中國電影的剛需變了,過去是——電影:我好看,我牛掰,不來看你就out了。
現在是——觀衆:我管你牛不牛掰,能滿足我我才來看。
這種滿足感,可能出自觀衆的愛國情緒,可能是家庭情感的代償,也可能是青春。
當改變到來,一切過往的遊戲規則都被颠覆,一切過往的票房成功法則都遭到質疑,一切堅硬的都已經煙消雲散。
與前幾年資本瘋狂湧入、一切向着流量看齊的時代不同,現如今真正有實力、有口碑的電影才有機會。
但不是有實力就一定赢,因為這個市場,永遠都人潮洶湧。
1、《人潮洶湧》:春節檔執念和華仔逆襲
“感謝你對中國電影做的貢獻”
如果要評出一部2021年逆襲王者,一定是《人潮洶湧》。
故事的前傳是:春節檔巨大的蛋糕誘惑最終形成了一個集體性的囚徒困境。
兩部爆款電影累計占比總票房80%,作為對比,2018年票房前三甲占比才83%,2019年前三甲僅占比77%。
票房日益向爆款傾斜的結果是,兩部影片的排片占比始終保持在65%-70%,且分食了大多數黃金場,像《人潮洶湧》等相對冷門的影片,則更多隻能被排到早晚的冷門時間。
另一個有趣的資料是,由于票價上漲明顯,今年有80%的消費者隻在春節裡看了一場電影,看多部電影的觀衆較往年明顯下降。
湧入春節檔的玩家很快意識到,原本覺得春節檔蛋糕很大怎麼也能切一塊,但最後發現這個蛋糕真不是你能搶到的。
這一切導緻了《人潮洶湧》在春節檔“七大”中票房一度墊底,到了第四天排片慘到僅剩2.8%的時候,導演饒曉志親自求排片,而作為影片監制和主演,并未直接投資該片,原本可以置之不理的劉德華也親自上陣演唱《十七歲》宣傳。
最終影片在春節檔之内票房未達兩億,卻在随後兩個月的“冷”檔期,真正展現了“黑馬”的實力,最終上映53天票房達到7.59億。也就是将近6億票房是在春節檔之後創造出來。
某種意義上,是觀衆期望好電影有好報的情緒助推賈玲的華子完成了這場票房逆襲,但影片留下的問題是,假如不擠在人潮洶湧的春節檔,影片最終票房,是否會不止7.59億?
2、《我的姐姐》:“重男輕女”和00花演技派崛起
“其實套娃也并不是非要套進同一個套子裡頭”
這部影片再次證明:消費者需求的變化永遠難以預測,但奇妙的偶遇時常發生。
在觀衆口味越發變幻莫測的當下,誰又能事先預測到《我的姐姐》能在清明檔綻放呢?
但當作為現實主義題材的該片,在探讨親情、重男輕女等社會話題方面讓當下的觀衆産生共情和共鳴,情緒的加持迅速引爆了話題。
過去像房産繼承、未成年人撫養這些社會話題隻有成年人題材中才會看到,但本片把這個命題賦予到了一個沒長大的“姐姐”身上,一下引爆了年輕觀衆的讨論。
00後小花張子楓的演技,則給流量小花們上了最生動一課——要打破流量同質化的魔咒,靠營銷沒用,隻能靠演技。雖然網友對于該片的品質有褒有貶,對結局看法不一,但幾乎所有人都認同,張子楓的表演是影片成功的關鍵。
片中的姐姐不是絕對會受歡迎的角色,演砸了甚至可能令人讨厭,但張子楓的表演,讓角色打動了觀衆。
張子楓最終憑借本片入圍本屆金雞獎最佳女主争奪,對手是張小斐、劉敏濤和劉浩存,業界普遍認為,影後大機率将在她與劉浩存之間,劉浩存勝算相對更大一些。
無論誰最終拿下影後,00花競争演技獎項的水閘一經打開,就再也關不上了。
3、《你的婚禮》:青春片大力出奇迹
“我的青春裡,所有的幸福都是你給我的”
該片上映前,購票平台的想看人數破百萬成為新一代小生票房号召力的證明。
但影片能在五一檔上映後一騎絕塵,僅用1天18時,就突破3億票房大關,靠的确實不光是許光漢,而是青春的票房威力。
影片長達15年的時間跨度,說透了愛情從擁有到失去的三種狀态,無論影片引發多大的口碑争議,都令許多人想起了自己的學生時光。
影片主角那些看得人一腦門問号的一腔孤勇的行為,雖然莫名其妙,卻無形中擊中了很多年輕觀衆的内心。
影片用最終7.89億的票房,再次證明口碑并不與票房絕對挂鈎,隻要想清楚片子要給什麼樣的觀衆看,傳遞什麼樣的故事和情感、選擇什麼樣的檔期,就可能青春出奇迹。
在所有國産片類型中,青春愛情片不是最容易破紀錄的類型,但卻是最容易以引爆青春愛情裡的美好與遺憾,為年輕的觀衆群體提供情緒價值,進而以低口碑撬動高票房的類型。
就像之前的《前任3》一樣,老一輩觀衆永遠弄不清年輕觀衆在影院哭什麼,答案是他們哭的也許與影片無關,他們哭的是自己的青春。
4、《懸崖之上》:口碑諜戰片和老炮的力量
“烏特拉在俄語中,是黎明的意思“
票房破十億當天,影片官博釋出印有“十億票房,感恩有你”的土味頭像組圖,一票主演紛紛換上頭像,在一片“接着奏樂接着舞”的慶賀氣氛下感恩網友們支援。
在此之前,諜戰片已經很久沒出現票房爆款。
《懸崖之上》則成為口碑諜戰“破圈”的又一最新例證,它證明了,内容足夠優質的諜戰片可以打破類型片票房天花闆。
而完成這場諜戰片票房重振的關鍵人物,顯然是張藝謀。
第一次挑戰這種類型的張藝謀,賦予了這場諜戰群戲以一種更深沉的況味,不過分執着于劇情反轉的“炫技”,而重點着墨于對戰時氛圍的營造,以及對“英雄也是普通人”這句話的情感诠釋。
最終一群演技派集體奉獻了高水準的表演,張譯演活了一個挂念兒子的父親,于和偉則演活了一個不事張揚的“卧底”周乙,當他親眼目睹“戰友”張憲臣被槍決時内心翻滾,一個點煙手顫的動作出賣了自己,觀衆将這些細節都看在眼裡。
影片的成功也證明,中國影市擁有一群觀影水準遠超創作者想象的觀衆,中國電影市場的沖突,依然是觀衆不斷提升的觀影需求與影片供給之間的沖突。既好又好看的電影,是不會被市場辜負的。
5、《中國醫生》:抗疫的力量
“謝謝你,為我們拼命“
影片拿下了暑期檔最高的票房,也引發過熱烈的讨論甚至争議。
但影片的票房成功證明,經過了疫情的痛苦和波折,大家更重視身邊的人,對親情、愛情都有新的更深的感觸,是以能寄托抗疫情感向的影片是觀衆所需要的。
劉偉強執導的這部影片及時滿足了觀衆情緒,隻不過略有些出人意料的是,被公認為影片最動人的時刻,是張子楓飾演的失去父母的女孩,那場一遍過的流淚戲。
真正的情緒力量,有時是四兩撥千斤。
5、《揚名立萬》:劇本殺,大黑馬
“不要把自己的喜好強加給觀衆,這是對觀衆的不尊重。“
沒人想得到,2021年中國電影工作者對中國電影最深刻地反思,來自這部冷檔期票房黑馬中的一場戲中戲。
《揚名立萬》完美诠釋了兩個概念:一是冷檔期,二是黑馬。
在影片逆襲之前,影市經曆了國慶檔爆發後漫長的冷靜期,市場是冷的,座位是冷的,影院經理的心是拔涼拔涼的。
而影片首日6小時1177萬的成績也遠不算亮眼,但從次日開始,影片就開始憑借口碑逆襲。次日票房破5000萬,第三日再次逆跌,而其在豆瓣、貓眼、淘票票三平台開出了7.7、9.3、9.1分超高評分,也支撐該片一路飙到超8億票房。
事實證明超大的投資體量并非票房保障,中小成本影片除了營造共情,最現實的突圍方法是提升“類型能力”基本功。
懸疑和喜劇的嫁接向來極難拿捏,而萬合天宜團隊操刀的影片則出人意料地将緊張揪心與哈哈大笑兩種情緒融合進一個劇本殺故事裡。當觀衆從齊樂山回憶童年的講述裡以為他和母親曾遭遇家暴,一句“我喊他爸,他打我媽,這樣對嗎”的周傑倫歌曲梗瞬間引發全場爆笑。
此外,影片還能借電影人“玩家”們以古諷今地揭露當下影視圈的衆生相和怪現狀,替觀衆出了一口氣。
萬萬沒想到的是,萬合天宜完美踩中了國産影視劇兩個時代,一個是網劇野蠻生産的時代,一個是内地市場早進入多元化且尊重優質内容的時代,前者令其揚名立萬,後者令其谷底翻身。
電影就像一場及時雨,令腰部電影找到某種“正确打開方式”。 一旦沒有這樣的影片出現,大盤就過分冷清、影院營收困難,這類影片注定在今後散發出更耀眼的光芒,哪怕它們跟那些擁有高成本、頂級資源、流量明星的影片相比,在任何一個方面都微不足道,但所謂黑馬的特點恰恰是:英雄不問出處,票房有能者居之。
在一個多元的市場裡,任何人都可以揚名立萬。
結語:中國電影,繼續揚名立萬
2021年,中國電影的故事是說不完的。
在這樣一個圈層化的時代,偶像的歸偶像,演員的歸演員,年度十大熱歌引發熱議,能像賣貨主播們一樣通殺全年齡層,徹底真正實作突破圈層的娛樂類型,好像隻有電影。
爆款背後,是國産電影越來越強。
2016,票房前十有5部好萊塢大片,數量上和國産片平分秋色,而2021年在好萊塢已經迎來複蘇的情況下,年度票房前十僅有兩部好萊塢電影,排名為第五和第八。
中國電影不僅創造了影史票房最高的紀錄,票房和銀幕數量都是世界第一。一個直接的變化是:好萊塢大片很明顯地在《複聯4》之後失去了制霸票房的力量,2021年的票房故事,幾乎都是國産片創造的。
沒有任何一個爆款故事是注定的,但時代潮水的方向是注定的。
爆款從來脫胎于時代,時代才是那隻無形的手。這個市場裡,沒有誰能一直立于不敗之地,除非你能一直站在潮水的方向。
最令人欣慰的是,回望2021年,從流量過氣到IP失色,實力派成了最具流量的存在。任何速生的泡沫之上的票房成功,破碎隻是時間問題。影市艱難,催生出的卻是更硬的爆款。
下一個故事是什麼?《“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中,在電影發展要努力實作的目标裡提到,每年票房過億元國産影片達到50部左右。
在疫情前的2017-2019年,燈塔專業版顯示國産電影票房過億的分别為46、42和44部。
讓腰部影片硬起來,顯然是下一個關鍵的中國電影故事。
2021年中國影市的一個疑惑是: 為什麼元旦檔、春節檔、情人節檔、清明檔、五一檔紛紛創造影史最高紀錄、國慶檔《長津湖》連破十多項票房紀錄的一年,最終票房大盤會敵不過2017年的水準?
答案是超級爆款出現的同時,影市出現了大量的單日票房不足5000萬甚至不足3000萬的冷檔期。
可要做大整個電影市場,大家能“共同富裕”,必須要數量更多的、品質過硬的中小成本影片持續穩定地供給。
新的故事會發生嗎?
跟以往的每一個故事一樣,所有的成長都必須經曆煎熬和曆練,日後的輝煌将證明,危機是最好的老師,所有的艱辛都是值得的。
回顧這一年的中國電影,起伏如山丘。唯有真正的實力者,才能在塵埃與曙光升騰中,彙聚成川,崛起為峰。
在爆款之外,對于中國的電影産業來說,留住觀衆,比什麼都強,比數字更重要。
中國電影的每一步,都算數。
《長津湖》裡有一幕是:當燃燒彈忽然照亮夜空,易烊千玺飾演的伍萬裡問帶隊伍匍匐在雪地裡的伍千裡,“我們被發現了嗎”?
“不,我們要進攻了!”
2022年的中國電影,蘊含着怎樣的爆款故事? 唯一能肯定的是,“我們要進攻了”。
【版權聲明】本作品的著作權等知識産權歸【肥羅大電影】所有,騰訊新聞享有本作品資訊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