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雷軍All in智能汽車!一周内卸任數個要職 不“玩”手機了?

【智車派】“能不管的事情一定不管。”2019年12月,有人在楚商大會現場拍到了雷軍手機的屏保。随着造車新事業的到來,雷軍恐怕要兌現兩年前立下的flag了。

雷軍All in智能汽車!一周内卸任數個要職 不“玩”手機了?

雷軍

一直以來,雷軍都以勞模形象示人,他可以在創立小米後重回金山擔任董事長,也可以在手機業務出現危機時親自掌管供應鍊,進而救小米手機于水火。然後時過境遷,小米早已不僅僅是十幾年前那個埋頭造手機的公司,雷軍的角色也不止是小米掌舵人那麼簡單,在衆多的小米關聯公司中,雷軍均“身兼要職”。

如今,天降造車大任于小米,必先苦雷軍之心志,勞其筋骨…智車派了解到,雷軍近日接連卸任多家小米關聯公司的重要職務,這或許就是雷軍接下來将專注造車的印證。

“不再擔任”刷屏

12月13日,國家企業資訊公示系統顯示,雷軍正式卸任小米科技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兼總經理。這并非雷軍近期唯一的重磅“人事變動”,智車派從天眼查獲悉,雷軍從12月6日以來接連卸任了多家小米關聯公司的高管職務,主要包括:廣州小米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小米科技(武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珠海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廣州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廣東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執行董事和法定代表人等。

時間再往前推,可以看出雷軍的角色正在往造車業務靠攏。企查查資訊顯示,雷軍在11月20日擔任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經理執行董事,同時變更為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而在更早的9月3日,雷軍擔任小米汽車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且擔任新的職務:經理執行董事。作為目前公開的小米旗下最為重要的汽車相關企業之二,無論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還是小米汽車有限公司,雷軍都可謂最終受益人。當然,這也能看出雷軍欲親自掌舵小米造車事業的決心。

雷軍All in智能汽車!一周内卸任數個要職 不“玩”手機了?

雷軍卸任多個小米關聯公司要職(圖源天眼查)

雷軍接連卸任相關公司要職的消息傳出後,引發媒體和網友的各種猜測。小米方面則回應稱,是正常變更。據媒體報道,有内部人士透露,接棒雷軍的都是小米的核心高管。簡單來說,雷軍此前擔任的職位都非常關鍵,但在造車大業面前,雷軍周圍的将帥必須挺身而出,将更多時間和精力留給雷軍,這是雷軍聚焦造車工作的重要信号。

其實,雷軍專注造車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今年3月,雷軍對外宣布小米造車這一全新戰略。在媒體報道出來的“背後的故事”中,雷軍的确沒有食言,他拿出了十幾年前造小米初代智能手機時的創業精神。

據悉,雷軍在7個月内看了2萬多份履歷,面試了無數汽車大牛。除了人才招攬,雷軍還親自帶領團隊進行了大量的使用者調研和産業鍊考察,調研訪談2000多次,拜訪并深度溝通交流數十家業内同行及合作夥伴。就在今年年中,雷軍一行人還現身上汽通用五菱柳州生産基地,參觀了“國民神車”五菱宏光MINI EV。而在造車戰略公開之前,雷軍也做足了功課,他和數名小米高管進行了75天的調研,做了85場汽車行業的拜訪和溝通,開了4次管理層内部讨論會和2次正式的董事會。

雙線造車?大可不必

有雷軍親自挂帥,小米造車不斷取得新進展。最新的消息稱,除了小米汽車之外,小米集團試圖通過“内部賽馬”的模式來打造另外一隻造車團隊,這支團隊從屬于小米控股的生态鍊公司智米科技。消息人士還透露,前通用泛亞的電動汽車項目負責人馬永東已加盟,并負責智米的整車業務,此外不少北汽的電子電氣架構人員也在近期加入智米造車團隊。據悉,“智米的造車方向也是乘用車,首款車是SUV。”

不過,智米造車的事實似乎和傳聞有較大出入。12月14日,小米公關總經理王化針對“小米集團雙線造車”一事進行了辟謠,他表示小米沒有雙線造車的規劃,明确指出小米集團不會直接參與智米的戰略決策。不過王化并未否認,甚至可以說實錘了“智米造車”的消息。他透露,智米公司出于興趣研究電動車,正組建小團隊做早期工作。

盡管和其他小米生态鍊企業不同,智米科技屬于小米控股的子公司,但小米顯然不會輕易讓子公司跨界造車,先不論内部厮殺的問題,此舉面臨的一個顯而易見的風險是,造車需要異常龐大的資金,造車将影響智米科技的财務資金,如果核心業務最終失守則得不償失。

智米是小米空氣淨化器取得成功的最大功臣,前者的初始團隊在2014年3月組建,随後智米科技在當年6月成立,半年後小米空氣淨化器便火速釋出。2015年11月釋出的小米空氣淨化2,成為當年的爆款産品,彼時智米科技進行A輪融資,估值來到了2.8億美元,2016年這個數字又飙升到10億美元。僅僅成立2年時間,智米空氣淨化器銷量便攀升至國内第一。以上資料表明,智米是小米旗下一支非常值得信賴且“能打勝仗”的團隊,這或許也是集團默許智米嘗試研究電動汽車的一大原因。

雷軍All in智能汽車!一周内卸任數個要職 不“玩”手機了?

智米科技産品線

從生态鍊價值的角度來看,智米科技完全可以成為小米造車程序中的一環。智車派發現,目前智米科技旗下産品不僅有空氣淨化器,還包含新風系統、加濕器、電暖氣、空調、風扇甚至智能馬桶蓋等,完成了對潔淨度、濕度和氣流三大家庭環境要素的覆寫,形成相對完整的生活電器體系。在智能汽車時代,“汽車是第二個家”“汽車是第三空間”已經成為各大車企的主流共識,是以,智米科技在生活電器領域的研發能力,完全可以轉移到小米造車業務上。一個最典型的例子是,智米科技的現有産品線中已經包含車載空氣淨化器。

架構頻繁調整的背後

可以說,能不能充分利用雷軍手中的資源,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小米造車的速度。在外部和生态鍊,面對完全差別于智能手機的陌生領域,小米需要一個個建立起合作關系;而在内部,隻是雷軍孤身一人往前沖也不行。是以我們可以看到,小米近一年來對組織架構進行了多次調整,光是見諸報端的便有三次以上。

雷軍All in智能汽車!一周内卸任數個要職 不“玩”手機了?

2020年12月19日,小米集團公布最新組織架構更新和幹部任命。正式成立軟體與體驗部、網際網路業務部、業務中台部三個網際網路一級部門,三位部門總經理金凡、馬骥、仇睿恒均直接向CEO雷軍彙報。

在宣布造車後,小米集團的架構調整愈發頻繁,僅僅在今年11月便進行了兩次大的調整:

11月19日,小米組織架構進行最新調整以及幹部任命,涉及到手機部門、銷售營運、市場體系等。淩小兵擔任紅米産品經理,向盧偉冰、曾學忠雙線彙報;任命郭峰擔任手機參謀部成本總監,向曾學忠彙報;任命石莎莎擔任小米手機産品總監,向常程彙報。此外,中國區市場體系也順勢進行了架構調整,全部合并為中國區市場部,下設品牌部、小米手機市場部、Redmi手機市場部、AIoT市場部、零售市場部等7個部門。任命許斐擔任中國區副總裁、中國區市場部總經理,向集團進階副總裁、中國區總裁盧偉冰彙報。

11月26日,僅僅過去一周,小米再次宣布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和人事任命。潘九堂擔任小米集團參謀長,小米集團合夥人、進階副總裁張峰不再兼任該職位。組織架構方面,軟體與體驗部和手機部系統軟體部合并為手機部軟體部,IoT平台部并入手機部軟體部。

在11月19日的架構調整和任命中,盧偉冰和曾學忠兩員大将在手機業務上的職能得到加深。盡管盧偉冰也是小米汽車業務的17位團隊骨幹成員之一,但這麼多年在手機圈摸爬滾打的經驗以及Redmi品牌獨立後的成功,足以讓雷軍将更多的手機工作交給他。

而在11月26日的調整任命中,智車派注意到了兩個細節:

一是張峰不再擔任小米集團參謀長。2019年7月1日,小米任命張峰為集團參謀長,時間來到今年上半年,張峰被公開任命為大家電部總經理。與此同時,張峰還是小米2020年實行合夥人制度後新增的四位合夥人之一,屬于小米年輕一代的管理層。和盧偉冰一樣,張峰也是小米汽車業務的團隊骨幹,将集團參謀長要職去掉,無疑能夠讓他分出更多精力到汽車業務上。

雷軍All in智能汽車!一周内卸任數個要職 不“玩”手機了?

小米汽車有限公司成立

二是人事調整顯示出小米進一步加強對年輕幹部提拔的決心和信心。今年9月1日,小米汽車有限公司成立當天,包含雷軍、盧偉冰、張峰、林世偉、洪峰、劉德和王翔等在内的小米集團一衆高層一齊亮相,構成小米造車的“智庫陣容”,不過誰都清楚這個陣容對于汽車行業來說并沒有太高的含金量,雷軍們要補的課還有很多。是以,這是小米集團的年輕幹部挺身而出的好機會,“老闆請放心造車,其他的事交給我們吧。”

雷軍的“多線作戰”

雷軍All in智能汽車!一周内卸任數個要職 不“玩”手機了?

在造車這件事上,雷軍曾喊出“我願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積累的戰績和聲譽,為小米汽車而戰”的口号,誰也不能也不會把雷軍的話當成玩笑。小米集團“雙線造車”顯然是浮雲,但智能手機、AIoT、網際網路和智能汽車等多重戰略擺在眼前,雷軍注定要走上一條“多線作戰”的道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