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票房再慘淡,我依舊挺他到底!

票房再慘淡,我依舊挺他到底!

30年前雷德利·斯科特的《末路狂花》票房大賣,而30年後在女性主義被廣泛傳播探讨的當下,雷德利·斯科特的新作《最後的決鬥》卻票房慘淡。

兩部影片都講的是女性的困境與反抗,現代與中世紀、炙熱與冰冷,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氣質。

不過就當下而言,《最後的決鬥》所表達的,要更為鋒利,也更為現實一些。

票房再慘淡,我依舊挺他到底!

很多文章都認為《最後的決鬥》是一個類似于“羅生門”的故事,實則不然。《羅生門》雖然也有女性的議題,但黑澤明導演志不在此,他将影片中的兩性最終都放在了一個平等的次元,試圖闡釋人性善惡的不确定性。

但《最後的決鬥》的指向性非常明确:瑪格麗特的女性困境。而影片中的人物行為言語的異樣,是女性困境中的男性視野,這并不影響瑪格麗特被強暴、被物化的事實。

所謂的“羅生門”是困境之上的性别枷鎖,而不是真實與謊言的問題。

這在一定程度也說明,即便如今的我們去看幾百年前的故事,仍會無意識代入到某種宏大普世的人性命題,而忽視了這一假象背後真正的女性困境與男性凝視。

票房再慘淡,我依舊挺他到底!

《最後的決鬥》是一部非常明顯的三幕劇,每一幕都以一個角色的視點。

三幕劇互相映照,在影片最後真正撐起完整的人物形象,最終在極富男性色彩的決鬥中,揭開女性的困境。

第一幕劇是騎士尚的視野,從他的視角來看,自己是一個忠心且骁勇的騎士,為了振興家族,與背負着叛徒之名的迪布維爾家聯姻,并成為了一個好丈夫。

票房再慘淡,我依舊挺他到底!

尚認為自己是一個出色的男人,但卻遭受朋友賈背叛,父親的爵士之位也被奪取,但最後還是放下恩怨與賈重歸與好。但可恨的是,賈卻強暴了自己心愛的妻子。

尚内疚自己沒有保護妻子,被遭受伯爵不公的審判,最終忍無可忍向國王申請發起決鬥。

從尚的視角來看,其人物特質很難不讓人動容。一個希臘悲劇式的男性,在經受了命運之苦之後以性命相搏,捍衛了自己的尊嚴,為妻子讨回不公。

票房再慘淡,我依舊挺他到底!

而在賈的視角之中,尚并不完美。他是一個人粗魯,對朋友并不懂得感恩之人,而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是自己應得的。

同時在賈的視角之中,自己對朋友尚已是仁至義盡,況且自己風流倜傥,與瑪格麗特正是天作之合。是以自己根本沒有強暴她,隻不過是一次情投意合的幽會而已。

在這兩幕戲中,兩個男性主角形象的沖突已差不多建立完成。這是充滿着男性氣息的兩場戲。

其中有所出入的劇情并不是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所布下的迷魂陣,而是有意引導觀衆去思考這兩性角色背後的男性社會。

票房再慘淡,我依舊挺他到底!

兩相對比便可發現其中的吊詭之處:瑪格麗特這個女性角色,并沒有在這兩個男性視角中占有多大的分量,她的出現通常都起到襯托男性氣質的作用。

這其實已經說明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女性地位的低下。

在這樣一個殺伐混戰、勞動力發展低下的年代,男性無疑是占據着絕對的地位,這也為後續瑪格麗特的反抗埋下了悲劇的種子。

票房再慘淡,我依舊挺他到底!

第三幕戲無疑是影片中最為重要的戲份,從瑪格麗特的視角中,尚與賈的虛僞以及他們對女性的刻闆印象韶然若揭。但最終重要的,是整個社會對于瑪格麗特的态度。

閨蜜和尚的母親構成了瑪格麗特所處時代的女性态度,毫無疑問,她們都認為瑪格麗特的行為是不合規矩的。而這種規矩是由以尚和賈為代表的男性所定下的。

閨蜜和尚的母親,一新一老,構成了女性對于男性的順從屈服的社會面貌,也預設了她們如影片中被圈養的白馬一般,被物化成财産、生育工具的事實。

票房再慘淡,我依舊挺他到底!

将《最後的決定》三幕劇合起來可以發現兩處最為明顯的女性困境書寫,同時也是和當下最能引起共振的地方。

一是尚和賈握手言和之時,尚讓瑪格麗特親吻賈。在尚看來,這是展現用女性展現自己胸懷的行為。而在賈看來,瑪格麗特借此向自己暗送秋波,她已經被自己的風流倜傥所迷倒。但卻沒有人注意瑪格麗特的尴尬與無奈。

二是賈欲強暴瑪格麗特時,瑪格麗特的躲閃和鞋的掉落,在賈看來是一種欲迎還拒的信号。

這導緻賈直到臨死之前,都還沉迷于自己的自信,認為他的強暴是一次兩情相悅的幽會。

票房再慘淡,我依舊挺他到底!

兩處不同視角,都是男性從自己的視角出發,誤解了女性,沉湎于自己的幻想。

這種“自信”的男性視角的解讀,實則是由長期兩性的不平等所造成的,潛移默化的成為了一種本能。而這種視角的誤解,在當下,也随處可見。

影片的高潮無疑是最後尚與賈的決鬥,這場決鬥為了證明瑪格麗特的清白而起,但最後卻成就了一個英雄。反抗看似勝利了,但實則是徹底的失敗。

票房再慘淡,我依舊挺他到底!

關于決鬥失敗的後果,尚并沒有告訴瑪格麗特。在他看來,如果自己失敗,那麼瑪格麗特所懷的孩子也就不是自己,那就自然該死。倘若自己勝利了,那就皆大歡喜。

對于賈而言,這場決鬥事關自己的名聲,至于最後是否強暴了瑪格麗特,其實自己不重要了,是以他拒絕了教會的赦免。

這場決鬥,從一開始,就與瑪格麗特無關,從平民到國王,無人關心她是否清白。在這個全民狂歡的決鬥中,瑪格麗特的困境,上升了到了整個社會,上升到了一個需要上帝來審判的審判的時代。

票房再慘淡,我依舊挺他到底!

是以這部影片所講述就是一首女性的悲歌,影片的真相隻有一個:瑪格麗特被強暴了。而關于影片中孩子是誰的?不重要。至于羅生門式的謎團,更是一種潛在男性視角的觀影。

在影片最後的結局中,瑪格麗特在尚死後繼承了大量的财富,終生未嫁。不妨将其視為瑪格麗特對當時男性社會的一種無言反抗。

這種沉默的抗争無疑要比《末路狂花》的反抗結局,更為無奈,也更為冰冷一些,其力量一直跨越數百年,與當下産生一種無言的共振。

在女性題材不斷湧現的當下,《最後的決鬥》足夠占據一席之地,但它慘淡的票房,微弱的探讨與影響,如影片中的瑪格麗特一般,在女性主義被廣泛探讨的社會中遺忘,陷入了難言的困境。(文/劉藝源)

票房再慘淡,我依舊挺他到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