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無法定義我們的生活,但愛可以。”
“小敏家酷雲平均1.1134,哪怕系數0.58,這也是年冠的開局水準了。”在《小敏家》開播的第二天,豆瓣收視率研究小組裡有人發帖感歎道。作為一部以中年人為主角的家庭劇,《小敏家》在年輕人聚集的微網誌,開播當天也已登上多個熱搜。同時在優酷,該劇播出首日熱度也已突破9000。
助力它高熱度開局的,或許是它帶給觀衆的新鮮感:這是一個少有的,從“40+中年人愛情”視角切入的家庭劇。第一集開篇,周迅飾演的小敏,與黃磊飾演的陳卓——兩個離婚多年的中年男女正準備過戀愛一周年紀念日,小敏的兒子和母親的突然到來打亂了安排,兩人平靜的戀愛随後也面臨重重考驗。

小敏和陳卓拍短視訊慶祝戀愛紀念日
截至目前,這部在優酷獨播的劇集已播出六集,其與過往家庭劇不同的慢節奏赢得了不少觀衆的認可。“打破了大量狗血沖突的魔咒,就是當下平靜雞毛的生活,考驗的不僅是閱聽人還有編劇……生活劇就是平且庸俗,細碎的,閃光的。”有觀衆這樣評價道。
這也是許多原著迷的感受。曾有讀者這樣總結這個故事:伊北從來沒有将女性作為唯一的主題,也并不是将女性作為唯一的突破口,在他多數以女性為主的作品裡,更多的是借助女性這一身份與位置,以相對敏感和弱勢的角度切入到對現實社會的關照和思考,他的作品實際上更多關注到的是社會的人間百态和家庭冷暖。
這些年從電視台到視訊平台,家庭劇始終是市場表現強勢的劇集品類,忠實地記錄着社會變遷下家庭百變的樣态。
行至2021年年末,《小敏家》的誕生似乎也昭示着某種轉向:與熱點話題貼得太近難免引發焦慮,有時将視角轉回家庭中,反而能發現一些過往可能被忽視的關系。
強烈戲劇,揉進兩個家庭裡
“離婚女人就會被貼上“貶值”标簽?!再婚太麻煩!請看小敏家。”在豆瓣閱讀上,原作《小敏家》用這樣一句話作為自己的作品簡介。
這個釋出于2年前的小說,恰巧很符合國産劇的變化。近幾年,一個過往的國産劇禁忌正在被打破:30+的離異女性也能做主角。過去許多都市劇在設定熟齡女性時,常常把年齡控在28、29,不願突破那三字頭。“離婚”多數時候也是一個不到劇情中段,不會出現的情節。
如今,情況正在發生變化。在《小敏家》裡,三位核心女主角均是30+的離婚女性。正如作品簡介所言,故事裡呈現了她們在離婚後要面對複雜的外部審視,還要迎接“再婚”路上的種種考驗。
小敏和陳卓第一個“再婚”的門檻,與孩子有關:兩人的孩子剛好到了要聯考的年紀,他們擔心在此時告知孩子,影響了孩子備考的心情。熟人打量的眼光也是他們要考慮的事情,畢竟,第一次離婚就已經給旁人留下不少話柄,再成婚,感情若是出現裂痕了又該如何應對?
這些難解的問題,在有些劇集裡,或許會變成一地狗血,但正如開播前的宣傳語中給到的,《小敏家》的重點并不是幾個人“迎難而上”的對抗,而是講述自然而然的“迎愛而上”。磕磕絆絆在所難免,但讓他們決心在一起的還是溫情的日常。
這在目前播出的6集裡也有所呈現。時值中年,他們戀愛的浪漫心思未減。雖然戀愛一周年紀念被意外打斷,陳卓依然會精心地裝扮後備箱、帶上香槟,把車開到小敏家樓下和小敏一起喝酒慶祝。成熟男女也能在家庭問題爆發,時給予對方充分的支援,第六集中得知小敏和母親吵完架,陳卓也會把小敏約出來散步,講笑話逗她開心。
“迎愛而上”在《小敏家》裡,并不單指愛情,還有親情。
小敏的母親王素敏也經曆了離婚,獨立拉扯小敏、小捷長大。她不喜訴苦,偶爾也會愧疚是不是自己給女兒們“開了個壞頭”,但鮮少為此指責女兒們,反而鼓勵女兒去追尋新的愛情。第四集,兩個女兒靠在王素敏肩頭撒嬌的場景格外溫馨,女兒們甚至還會回過頭開起她的玩笑:你和那個跳廣場舞認識的陳叔叔是什麼關系啊?
陳卓和妻子李萍離異多年,也依然共同參與到女兒陳佳佳的成長中。他們頗有些虎媽貓爸的配合:父親尊重女兒天馬行空的想法,鼓勵她畫畫,同她像哥們兒一般相處;李萍則操心着女兒的教育問題,複讀後擔心她聯考發揮不好,還在琢磨着強行把她送出國讀書。
而在愛情線裡,《小敏家》呈現了青年、中年、老年多種愛情狀态,和不同階段要解決的難題。後續王素敏、陳佳佳,都會有各自的感情線。
有意思的是,《小敏家》在兩個家庭中形成了閉環的關系,愛情、親情、友情的複雜都在這個家庭中消化。在目前的劇情裡,陳佳佳和小敏的兒子金家駿已經有些暗生情愫,後續的劇情中,王素敏也會遇到陳卓的父親。
把戲劇沖突揉進兩個家庭裡,也淡化了劇集的現實映射,避免了對某個現象的對号入座,弱化了戲劇性情節的普遍性。“獨幕喜劇化”的濃縮展現,也能增強劇情喜感和戲劇效果——畢竟在這樣的設定下,兩個家庭中的任意兩人幾乎都有交錯的故事,也讓開了“上帝視角”的觀衆有了更不同的體驗。
觀衆從第一集就知道小敏和陳卓的關系,但劇中與他們親近的人卻都被蒙在鼓裡,看着關系密切的他們有種種方法試探、猜測,還看出了一些懸疑劇的感覺。劇裡也有不少有“笑果”的片段,比如陳卓趁小敏帶兒子出去吃飯時,回來收拾自己的東西,結果接到女兒電話後着急,把收拾好的東西和小敏家的鑰匙反鎖在屋裡,小敏回來還得為此撒各種一戳就破的謊。
“所有的戲劇化發生在一個家庭裡卻反射世間百态,青年中年老年各自的焦慮與彷徨。”在豆瓣閱讀界面,有網友這樣總結這個故事。
去悲情,反焦慮
《小敏家》的情節設定相比其他家庭劇有兩個特點,去悲情和反焦慮。
小敏的個人經曆堪稱坎坷。20歲出頭時,離婚多年的母親希望女兒能有個好婚姻,相中了當時家庭條件最好的廠長家的兒子金波,撮合了他們。沒曾想,金波家道中落,成天喝酒撒酒瘋,小敏又因為和筆友通信被指責出軌,在離婚後決定孤身一人來到北京闖蕩,打拼多年成為一名中醫。
國産劇裡,不缺婚姻生活不幸福的中年女性,缺的是對此克制、含蓄的書寫。對着小敏過往的不幸,劇裡并沒有刻意渲染悲情和苦情,隻是在某些不經意的時刻,展現出過去的傷痛在小敏以及兒子金家駿身上留下的痕迹。
從小目睹母親被羞辱,又跟着條件不好的父親長大的金家駿,長成了沉默寡言、不喜歡表露内心想法、同時極度缺乏安全感的性格。而小敏遠離家人在北京打拼,久而久之,已經不知道如何跟家人展示内心。過往的那些不愉快,都展現在了兩人起初相處時的不自然和尴尬中。
劇中偶發的一些主角悲傷時刻,也不會像部分都市劇一樣,用BGM、慢鏡頭大肆渲染,而是做一些輕盈的處理。
陳佳佳在自己生日宴上,無意中知曉了母親李萍懷孕的事實,一邊說着自己不生氣一邊逃離了現場。李萍有些迷茫地念叨着“這就是生氣了呀。”既弱化了情節一絲絲“狗血”意味,也呈現了李萍本人有些“傻大姐”的一面。
“生活流”是幾位主演堅持的表演方式。在這樣的堅持下,即使遇到一些所謂的“重場面”,演員也不會有歇斯底裡的表達和演繹。在昨天播出的第六集中,小敏與母親王素敏為前夫的事情吵架,爆發出了積攢多年的委屈和不滿,母親也隻是顫巍巍地解開圍裙,邁着蹒跚的步子走出去,念着“我不在這礙你的眼”。
在“去悲情”的同時,《小敏家》也擺脫了近幾年來都市劇的一個正常操作:對着社會熱點話題寫命題作文,呈現社會當下的焦慮情緒。這甚至誕生了一個新詞“話題劇”,畢竟與觀衆切膚的體驗接軌,最能在社交媒體點燃讨論熱情。
各階段的孩子教育問題、中年女性的職場困境、年輕人甘願“裸婚”的愛情、養老問題……許多家庭都會用大量的筆觸,刻畫這些問題。但是《小敏家》選擇用“中年愛情”切入,雖然也難免會帶到一些客觀環境,但核心仍然是人物情感關系。
比如在呈現兩個孩子備戰聯考時,也會借由2020年初李萍現任丈夫在教育領域風生水起的投資,帶到那時火熱的教育行業。但故事的核心,仍然是從兩個孩子的複讀,展現複讀生家庭要解決的難題。
無論是去悲情還是反焦慮,展現的都是《小敏家》不太一樣的切入點和落點:劇情并不向外去展現人物與焦慮的碰撞,而是向内探讨主角在應對親密關系上的細膩邏輯。
2021年了,觀衆需要什麼樣的家庭劇?
自1990年,以年輕女工劉慧芳及其家庭為主角的《渴望》播出後,家庭瑣事正式進入了電視熒幕,家庭劇成為國産劇一個重要品類。作為社會最小機關的“家庭”,忠實地反映着時代變遷,這也讓家庭劇的呈現重點幾乎幾年一變,關注的焦點也各不相同。
《渴望》之後的十年,家庭劇關注重心慢慢由集體“大家”轉移為家庭“小家”。這一時期的家庭劇,普遍把社會變遷作為故事背景,讓家庭倫理成為故事表現的核心和重點。而2000年之後的10年,家庭倫理也逐漸細分,有以講述夫妻關系為主的《金婚》,講述兄弟姐妹長幼之間情感的《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還有表現婆媳關系的《媳婦的美好時代》等等。
《金婚》(圖檔來源:豆瓣)
在2010年後,受到晚婚晚育以及獨生子女政策的影響,呈現傳統觀念的婆婆與“80後”媳婦之間沖突的婆媳劇,逐漸成為這一階段國産家庭劇的熱門類型。2013年以後,育兒話題接過了婆媳劇的接力棒,熱門的家庭劇如《小兒難養》《斷奶》都将重點放至育兒上。
而到了近兩年,一部分家庭劇開始向内呈現,把戲劇沖突放置在一個家庭裡,着重刻畫一個家庭裡複雜又細膩的關系。
《都挺好》探讨的是一個看似“都挺好”的原生家庭,為其中的孩子帶來的顯性、隐形的傷害。強勢又重男輕女的母親和失語、懦弱的父親,看起來隻是給女兒蘇明玉帶來了傷痛,導緻她很長時間都沒法與他人建立親密關系,但事實上也削弱了兩個兒子的抗風險能力,遇事最擅長的隻有心安理得的逃避。
《小敏家》雖然沒有這麼複雜的兄弟姐妹關系,但也有“野心”,雖然以中年的小敏作為主角切入,但它試圖呈現青年、中年、老年不同代際的生活和各自的情感邏輯,而不是一定要對某種态度予以批判。“不能改變的是原生家庭過去的事,能改變的是當下想做的事”。有網友在看完劇集後感歎。
“婚姻無法定義我們的生活,但愛可以。”這是《小敏家》試圖傳遞的理念。在近日釋出的中年采訪特輯中,導演汪俊表示,這部劇想要探讨的就是中年人的勇氣,用愛來化解很多東西,化解過去犯的錯誤。“愛是能化解一切的。”周迅也堅定地表示:“任何年齡段都可以談戀愛。”
這也符合原子化時代年輕人向内探索的現狀。在《小敏家》特輯預告片開頭,周迅輕輕地問着:“你是不是勇敢去愛?是一定要結婚嗎?還是要有小孩?為什麼一定是中年人的愛情會有遺憾?”這是疑問,也是肯定的回答:生活不是考試,并不隻有一個正确答案。
現實題材劇的價值也在于此,通過對現實生活多元度的反映,從好内容帶給觀衆更多生活的能量。今年,現實題材的劇集以近八成的占比,成為劇集市場的中堅力量。從年初口碑熱度雙豐收的《山海情》《覺醒年代》,到最近開播的《小敏家》,現實題材依舊煥發着強大的生命力。
今年優酷劇集中心總經理謝穎參加某媒體論壇時說:不唯流量論,更看重内容、效率和價值。除了現在正在熱播的《小敏家》《女心理師》在優酷明年的劇集儲備中,還有《幸福到萬家》《落花時節》等現實題材的劇集作品。
在這個遍地焦慮的時代,不妨打開《小敏家》,收獲兩個家庭的熱鬧陪伴。
文 | 符瓊尹
編輯 | 張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