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的銀票價值萬金,為何沒有造假,是造不出?專家:賠錢都不夠

“這個世界隻有一個梵高,其他的都沒價值。”一部關于假鈔的電影《無雙》中有這樣一句台詞,要追溯紙币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時期,北宋的“交子”是最早的紙币,也是政府正式發行的銀票,銀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漢武帝時期的“白鹿皮币”和唐憲宗時期的“飛錢”,古代的銀票價值萬金,為何沒有造假,是造不出?專家:賠錢都不夠。

古代的銀票價值萬金,為何沒有造假,是造不出?專家:賠錢都不夠

“白鹿皮币”使用的币材是宮苑中使用的白鹿皮,每張白鹿皮一方尺,周邊彩繪,而每張皮币價值40萬錢,因而“白鹿皮币”僅作為王侯将相之間貢贈使用,唐朝中期使用的“飛錢”,就與“白鹿皮币”很不同。

因為商人經常奔波,路上帶着大量的銅錢非常麻煩,于是商人便可以到官方開具一張憑證,上面詳細的記載着地方和錢币的數目,然後到了地方後就能夠拿着憑證去提款購貨,但這兩張銀票都沒有用于流通領域,也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銀票。

古代的銀票價值萬金,為何沒有造假,是造不出?專家:賠錢都不夠

銀票行使貨币的職能是從北宋開始,北宋經濟發展迅速,貨币流通也快,銅錢短缺,就用了鐵錢代替,但買一匹布需要鐵錢兩萬,重量達到了500斤,非常不友善,這時候就出現了銀票。

銀票最初是由銀票鋪發行,所印“銀兩”圖案十分講究,隐作記号,黑紅白間錯,再親筆押字,其他人便難以僞造,銀票支付也就越來越廣泛,但僞造的人沒有,可銀票鋪子也有一些不守法經營的,使得所發的“銀票”無法兌現。

古代的銀票價值萬金,為何沒有造假,是造不出?專家:賠錢都不夠

1004-1007年,益州知州張泳對銀票鋪戶進行了很大的整頓,銀票鋪子專門十六戶富商經營,并且必須取得政府認可才能夠發行銀票,1023年,政府設設益州銀票務,并且以“置鈔紙院,以革僞造之弊”,嚴格要求銀票的印制過程,“官交子”也就出現了。

古代的銀票價值萬金,為何沒有造假,是造不出?專家:賠錢都不夠

官銀票仿照了之前銀票的印發,但加蓋了本州州印,填寫的金額文字也不相同,關于銀票的制作,《楮币譜》中記載:“元豐元年(公元1078年)增1員;掌典10人,貼書69人,印匠81人,雕匠6人,鑄匠2人,雜役12人,廪給各有差。所用之紙,初自置場,以銀票務官兼領,後慮其有弊,以他官董其事。隆興元年(公元1163年),使特置官一員莅之,移寓城西淨衆寺。”

古代的銀票價值萬金,為何沒有造假,是造不出?專家:賠錢都不夠

銀票無論是币材、圖案都是非常獨特的,并且還會頻繁的更換票版,即使仿造銀票,價值也相差無多,更何況好不容易仿造了一版,一旦更換新的票版,所投入的一切也就打了水漂,賠錢都不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