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皇帝的安全如何保障?尤其這兩個朝代最為重視,嚴格程度史無前例

曆朝曆代,皇帝都擁有着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地位,作為一國之君,皇帝的安全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事情。

那麼,在古代,如何才能把皇帝的安全落到實處呢?

千百年來,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獨特的做法,總的來說,後來的朝代比前面的朝代,對于皇帝的安全保衛更加的重視,尤其是宋朝和明朝。

皇帝的安全如何保障?尤其這兩個朝代最為重視,嚴格程度史無前例

宋朝:史上前所未有,規模最大的警衛軍隊———趙匡胤建立的“三衙禁軍”,宋朝規模龐大的禁軍,嚴格缜密的安全保衛體系,堪稱史無前例。

曾經擔任後周“殿前都點檢”禁軍将領的宋太祖趙匡胤,依靠兵變成為了一國之君,坐擁了整個天下,是以,他深知警衛隊的作用。身為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對于禁軍的組建是非常重視的,為了建構出強有力的國家警衛隊。趙匡胤不僅在中央竭力打造禁衛精兵,還在地方加強對軍隊的收編,使中央禁軍的規模得到空前擴大。

在宋太祖開寶年間,宋朝全國的軍人數量就達37.8萬,而禁軍就占了19.4萬,高達百分之五十一。之後,宋朝的其他統治者,也十分重視禁軍的建設,緻使禁軍數量進一步得到擴增。到了宋太宗時期,全國66萬的軍人中,禁軍就占了百分之五十四。而到了宋仁宗慶曆年間,禁軍數量竟高達82.6萬。

皇帝的安全如何保障?尤其這兩個朝代最為重視,嚴格程度史無前例

然而,要注意的是,宋朝的的禁軍除了保護君主之外,還要保家衛國。在必要的時候,禁軍要替國出征,是以,隻有小部分禁軍駐紮在地方,大多數禁軍都駐紮在汴京城外,保衛首都。作為宋朝的禁軍,訓練是他們每天的必備工作,如:施耐庵筆下的風雲人物林沖,作為率領數十萬禁軍的教頭,他擁有着精湛絕倫的槍棒功夫。

宋朝的“三衙禁軍”,隸屬于國家警衛體系,劃分為“殿前司”、“皇城司”、“侍衛司”、“禦前忠佐軍頭司”等幾部分,在每個司内,又有若幹被細化的機關,負責各不相同的警衛要務,各司其職。從龐大的禁軍體系中經過層層精挑細選,選拔出優秀的禁軍來擔任皇帝與皇宮的貼身警衛,這些禁軍被分為“班”、“直”兩類,輪流上崗,各司其職。

然而,宋朝的禁軍具有明顯的儀式化現象,大多都是無用的擺設。由于,禁軍數量之多,在宋朝國力衰退的時候,禁軍的軍饷就是一個大問題。就連宋神宗都感歎:“窮吾國者,冗兵也。”之後,為消除冗兵,朝廷每年都會整頓一次禁軍。

到了南宋,禁軍規模就得到了大幅度的縮減。

皇帝的安全如何保障?尤其這兩個朝代最為重視,嚴格程度史無前例

明朝:有史以來,最到位的“秘密警察”制度———朱元璋建立的“上十二衛”安保體系,這些軍士都是通過精選以後經嚴格訓練而入選的身材健壯、武藝不凡的将士。由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所創立。

明朝對君主的安全保衛工作,要求更為嚴密。引入秘密警察偵探——現代警衛制度中的“秘密警察”制度,堪稱其中最為突出的一點。明太祖朱元璋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在沒有稱帝的時候,就建立了“侍衛上直親軍拱衛司”,來作為自己的直屬警衛部隊。在朱元璋稱帝之後,第二年就進行了擴編,改名為“親軍都督府”。

衛、所是明朝的軍事機關,其中,“衛指揮使”是衛的負責人。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撤銷了作為此前皇家警衛隊的“儀銮司”和“親軍都督府”,以全國隊衛、所為基礎,建立了“錦衣衛親軍指揮使司”,這一強有力的皇家警衛團,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錦衣衛”。

皇帝的安全如何保障?尤其這兩個朝代最為重視,嚴格程度史無前例

到了洪武十五年,“府前軍衛”、“旗手衛”等一系列禁衛軍被這位開國皇帝建立,共有十二個,稱之為“上十二衛”。皇帝直接掌握十二衛的指揮權,明朝的國防部“五軍都督府”無權上司。毋庸置疑,錦衣衛親軍指揮使司是“十二衛”體系中最為厲害的,但“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卻擁有更大的權力和規模,與漢武帝劉徹時期的“繡衣直指揮使”相差不大。

在明成祖朱棣篡位之後,因為,對這套安保體系非常青睐,于是,就恢複了“錦衣衛鎮撫司”,這一曾經被朱元璋撤銷的職務。與此同時,在十二衛親兵的基礎上組建了二十二衛,建立了一套“警察與軍隊”結合,比漢、唐更先進的君主保衛體系。京都作為軍事要地,“警察”就是五城兵馬司,由他專職京城區域的巡邏、安全維護。

皇帝的安全如何保障?尤其這兩個朝代最為重視,嚴格程度史無前例

除此之外,“東廠”這一聳人聽聞的組織,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為加強君主專制的産物,由皇帝特别寵信的太監擔任廠主,但是,實際上他們卻直接聽命于皇帝。“西廠”是明憲宗在位時設立的,與“東廠”相輔相成,都是秘密的警察機構。這個機構,在曆史上臭名昭著,加劇了明朝的政治腐敗,讓明朝變得更為“短命”。

東廠、西廠、錦衣衛與正常的警衛力量,是國家上司者保護網的四大支柱,它們彙聚成了一股強有力的力量,來保護國家的上司者,并對社會進行前所未有的控制。後來,在清朝建立之後,就效法明朝,繼承了這套安保體系。與此同時,清朝的統治者在選拔警衛人員的時候,不僅要注重出身,還有非常嚴格的規定:

必須由滿族官宦子弟來擔任,并直接負責皇帝警衛的侍從兼宿衛和掌守門戶,這就是滿清帶有“種族色彩”的一大特點。

皇帝的安全如何保障?尤其這兩個朝代最為重視,嚴格程度史無前例

并且,為了確定皇帝的人身安全,貼身警衛由“上三旗侍衛”擔任,必須從上三旗中選拔。這一安保制度,也為滿清曆代皇帝所沿用,一直到清朝覆滅才結束。

參考資料:

【《宋史·太祖本紀》、《宋史·兵志》、《明史·成祖三》、《滿文老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