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不易,請随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一恒獨步,無授權禁轉!
劉湘,國民黨軍一級上将,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劉湘被國民政府軍政委員會任命為第七戰區司令長官兼第二十三集團軍總司令,接到任命後的劉湘旋即帶領川軍健兒沿長江而下直抵上海參加淞滬會戰。而由劉湘親自率領的川軍部隊一部于1937年11月22日劉湘抵達南京後着手下達作戰任務,特别強調駐守浙江金山的川軍部隊嚴陣以待,準備堵擊在此登陸的日軍。令人扼腕的是,由于多日操勞,本身身體虛弱多病的劉湘胃疾突發,吐血不止,雖經搶救略有好轉,但還是因病重,數月後去世。

[國民黨軍一級上将劉湘]
劉湘在彌留之際還不忘叮囑部署“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劉湘不幸去世的消息讓國人很是痛心,而劉湘更以自己的行動踐行了軍人死在保國的戰場令後人景仰。
劉湘有如此的愛國豪情,決不是心血來潮,不用說是他多年來目睹國家被外人欺辱,出于民族氣節的一種本能反應。雖然劉湘世代居住于天府之國應該說屬于内陸地區,但胸懷天下的情懷,使劉湘早在盧溝橋事變發生之前,就預感到日本帝國主義将會對我國發動一場滅國之戰。
為此,他很早就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投入到抗日之中來。1936年8月24日,成都發生反日暴動,參與反日暴動的人們出于激憤打死了渡邊洸三郎、深川經二兩名日本人,另打傷二人。時任四川省府主席的劉湘8月26日接到國民政府行政院的電令,要求查辦此次成都事件負責人,給日本人一個交代。
[川人歡送川軍出川]
劉湘深感事态的确非常嚴重,尤其是面臨日本帝國主義對我國處處施壓,兵峰已經逼近華北,如果處理不好,就會發生不可預測的事件。但是,劉湘更感到在國家處于如此危險境地,如果一味對日本帝國主義忍讓和滿足對方開出的蠻橫的所有條件,同樣嚴重傷害中國人民的抗日決心和信心。心裡有了主意的劉湘,在9月1日,與趕來處理這次事件的日本駐華大使館書記官松村堂樹、重慶領事糟谷廉二、陸軍中佐渡左近、海軍中佐中津成基在成都會晤時,面對對方嚣張的氣焰,強調必須抓住兇手就地正法,以及賠償損失保證不再發生類似事件的無理要求。劉湘虛與委蛇,隻說事發突然,無力追捕真兇,任憑對方講述如何如何,劉湘都笑而不答,讓對方原先設想的罪惡計劃沒有得逞,劉湘從中保護了愛國群衆,赢得了四川各界的稱贊。
【盧溝橋事變】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的第二天,日軍全面侵華的狼子野心徹底暴露,得知這一消息後,劉湘立即緻電給當時國民政府最高當局主動“請纓抗日”,并“同時通電全國呼籲一緻抗日”,因為國家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不能在誇誇其談,而是要真正做到和日本帝國主義真刀真槍面對面的血戰。
當劉湘于8月7日,乘飛機到南京出席國民黨政府召開的國防會議,面對在做的來自全國的地方實力派,他慷慨陳詞,中國這麼大的國家怎能讓一個小小的日寇欺淩,大家再也不要惦記家裡的金銀财寶舍不得拿出來,東北丢了,華北也将不保,我們隻有和日本帝國主義血戰到底才可以保住我們的家園。他不僅隻是說,更在會議現場當即表示:“四川可以出兵三十萬,供給壯丁五百萬和糧食若幹萬擔”。
這是何等的氣魄,雖然四川被譽為天府之國,但自進入北洋軍閥以後,各大小軍閥都把四川當做一塊肥肉,可謂連連征戰,兵禍匪患不決,一個省能有這樣的能力來支援國家,幫助國家共度時艱是多麼的不榮譽。劉湘這次在軍事會議上的發言,不僅得到了國民黨最高當局和地方實力派的高度肯定,連參加會議的周恩來,也代表中共對劉湘的行為給予贊許。
凝聚中華民族不屈的“死”字旗
此次會議還決定川軍出川參加淞滬會戰的議程,劉湘堅決服從,回到四川,立即按照國民政府的要求組成了第二十二集團軍和第二十三集團軍二個集團軍。鄧錫侯任第二十二集團軍總司令,劉湘親自擔任第二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兩支代表川人抗日的部隊即刻開赴對日作戰的正面戰場。
第二十三集團軍所屬第43軍26師在凇滬會戰中的表現可謂可圈可點,這個師奉命接替宋希廉率領的36師防守的大場鎮陣地。全師武器裝備極差,具體到排才隻有一挺輕機槍,很多士兵的步槍甚至還屬于19世紀的武器老套筒,全師更是沒有一門大炮,由于是從貴州奔赴上海屬于遠征,又缺乏基本的後勤補給和保障。就是這麼一隻武器裝備非常落後的川軍,應是用熱血和頑強的戰鬥意志抵擋住了日軍整整7天的瘋狂進攻,全師由剛進入陣地時期接近萬人,到接到指令撤出陣地隻剩下700人,由此可以看到川軍為了國家和民族的犧牲精神。而劉湘得知這一戰況,止不住熱淚盈眶,更自豪川人為國家的犧牲,真的是天地可鑒,與日月同輝。
就在川軍分為東路和西路分别奔向抗日戰場的同時,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還考慮到當時四川遠離抗日主戰場,蜀道難難于上青天造成的交通不便等因素,決定以川軍為第二路預備軍,編為兩個縱隊。并任命劉湘為第二路預備軍司令長官,具體擔任平漢鐵路的作戰任務。領受任務後的劉湘一方面協調出川部隊出川事宜,一方面着手下階段川軍防區的設立。各項工作千頭萬緒,讓劉湘每天都工作到很晚,身體不舒服的狀況日益明顯,但他都咬牙堅持着。
淞滬會戰的川軍将士
随着戰況的發展,1937年10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改任劉湘為第七戰區司令長官。此時的劉湘身體每況愈下,部下不忍看着老長官被病痛折磨,向其建議,你就在武漢邊接受治療,也可指揮前方作戰,面對部下的好意,劉湘一口拒絕,他說雖然我身體不舒服,“我一向高呼抗日,如今戰幕揭開,自己反退縮不進,豈不贻譏後世”。
1937年11月22日,劉湘乘船到南京正式就任第七戰區司令長官,即下令所部各軍、師堵擊在浙江金山登陸、正向浙江境内侵犯的日軍,重點保持廣德、泗安方面的安全。誰知,正在指揮部運籌帷幄的劉湘胃病突然複發,大口吐血,在昏迷中被送往後方醫院治療。經搶救蘇醒後國民政府考慮到劉湘身體的實際狀況,隻讓劉湘專任第七戰區司令長官,但他仍然關注着全國抗日戰場的戰況,恨自己不能再上前線為國家效力。
由于積勞成疾,1938年1月20日,劉湘在漢口去世。死前他留有遺囑,沒有一句提及家人,全是鼓勵川軍将士的話:“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劉湘這一遺囑猶如川軍的铮铮誓言,鼓舞着川軍将士血戰台兒莊,直到戰至最後一人而壯烈殉國的川軍第41軍第122師師長王銘章;豫中會戰死戰不退戰死的第36集團軍司令李家钰等等。川軍為抗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整個抗戰期間國民黨軍傷亡了326萬将士,其中就有64萬為川軍将士。正是川軍把老長官劉湘的遺言作為誓言,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他們做到了,用熱血和生命做到了。
有什麼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