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一個重文輕武的朝代,為此,宋朝也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其中著名抗金将領嶽飛在《滿江紅》裡悲歎道:靖康恥,尤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北宋宣和七年(1125),金軍分東、西兩路南下攻打宋朝。
宋徽宗見勢危,于是禅位于太子趙桓,是為宋欽宗。
靖康元年(1126)正月,完顔宗翰率金兵東路軍進至汴京城下,逼宋議和後撤軍,金人要求大宋要給予其五百萬兩黃金及五千萬兩銀币,并割讓中山、河間、太原三鎮。同年八月,金軍又兩路攻宋;閏十一月,金兩路軍會師攻克汴京。宋欽宗親自至金人軍營議和,被金人拘禁。

除徽欽二帝之外,還有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妃嫔與貴卿、朝臣等共三千餘人北上金國,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
雖然金國在靖康之難中俘虜了衆多的宋朝宗室,但康王趙構是其中的一位漏網之魚。靖康二年(1127),趙構從濟州南下到陪都南京應天府即位為宋高宗,于鴻慶宮谒太祖廟,改元建炎,重建宋朝。
但趙構享年81歲,56歲就傳位給趙匡胤一脈,這是為什麼呢?
一、趙構臨危受命,重建宋朝,半路皇帝,“完璧歸趙”
宋高宗趙構,字德基,東京汴梁人,是南宋的開國皇帝,宋徽宗趙佶第九子、宋欽宗趙桓之弟。
靖康之變後,金兵俘虜其父宋徽宗和其兄宋欽宗,緻使北宋時代畫上句号。時任康王的趙構即位于南京應天府,建立了南宋。
在位期間,他迫于形勢民心,一面任用嶽飛、韓世忠等主戰派将領抗擊金軍,一面又重用主和派的黃潛善、汪伯彥、王倫、秦桧等人,一味求和,處死嶽飛,後罷免李綱、張浚、韓世忠等主戰派大臣。
紹興三十二年(1162),禅位于皇太子趙昚。淳熙十四年(1187),崩于德壽宮,時年八十一歲,成為中國曆史上少有的長壽帝王之一。
從趙構的整個經曆可以看出,他本來就是半路出來撿了一個便宜坐上的皇位,加之從建國開始就一直奔波、逃跑。他是真的害怕了,一方面怕金人南下,是以戰戰兢兢地重用主和派将領;另一方面又不敢得罪民間,硬着頭皮繼續任用抗金将領收複失地。
趙構在皇位一天,都如坐針氈,巴不得早一點将皇位讓出去,自己也能落個清淨。
二、
保全自己,獨善其身
趙構隻有一個親生兒子,名叫趙旉。建炎三年(1129),宋朝發生了苗劉兵變,苗傅和劉正彥軟禁了宋高宗,之後扶持其當皇帝。宰相張浚聞知後出兵勤王平亂,重新扶持宋高宗登基,他則被恢複為太子。後來,趙旉因宮女保姆疏忽,受驚吓而死,年僅2歲。
趙構的親生兒子一薨逝,他就隻剩下了兩個養子。
為了自己的晚年生活能夠吉祥喜樂,身後事能夠平安順遂,他不得不考慮将這人人都心向往之的皇位讓位給正統。
尤其在封建社會這樣一個講究血緣、講究正統的地方。趙構不得不還政于趙匡胤一脈,以保全自己在史書裡的名聲。
趙構一生坎坷,膽戰心驚地經營着南宋的局面,既害怕又無奈。後來趙構退位後,自稱不再過問朝政,其實也間接“幹預一些政事”。但趙構讓位于宋太祖一脈,一方面是抛出這塊燙手的山芋,一方面是保全自己,他真的太難了。